蘿蔔的功效有哪些?

剛鄭不阿


說起蘿蔔,吃貨們就會很自然的想到很多美食,如蘿蔔絲酥餅、蘿蔔燒熟了再加牛肉(這裡蘿蔔代替了土豆,哦耶)等等。

蘿蔔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胡蘿蔔,另一種是白蘿蔔。我國自古就有白蘿蔔,是土生土長的品種,通常說的蘿蔔是指白蘿蔔;而胡蘿蔔則是來自胡人的舶來品,13世紀由伊朗傳入我國。

無論哪種蘿蔔,都是大家餐桌上的家常菜,例如素炒蘿蔔絲、羊肉燉蘿蔔、醃蘿蔔片、炸蘿蔔丸子、蘿蔔餡包子、蘿蔔豬骨湯、胡蘿蔔燜羊肉、涼拌胡蘿蔔絲等,真的是美味啊。

那麼,吃蘿蔔都有哪些好處呢?蘿蔔都有哪些功效呢?下面,我們就詳細講解一下。

白蘿蔔在民間素有“小人參”之稱,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到冬天,蘿蔔就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當然,現在人們對於吃蘿蔔,也沒有明確的季節劃分啦。紅白綠蘿蔔,中醫名為萊菔,性涼,味辛辣,歸肺、胃經,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飲食積滯、痰熱咳嗽、大便溏等疾病。《本草經疏》雲:“萊菔根,《本經》下氣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及溫中補不足,寬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導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風氣,去邪熱氣,治肺痿吐血,肺熱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

蘿蔔全身都是寶,如蘿蔔葉,俗稱蘿蔔纓子,蘿蔔纓子可以做菜用,如涼拌、炒肉、包包子、烙菜盒子等;乾燥的蘿蔔葉是中藥材,名字叫萊菔葉,性溫味甘,入脾經和胃經,可調和脾胃。蘿蔔籽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叫做萊菔子,味辛、甘、平,如肺經、脾經、胃經,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功效。

胡蘿蔔,味甘,微辛、性涼,歸脾、胃、肝經,具有養肝明目、健脾消積的功效。胡蘿蔔營養豐富,含有鐵、維生素A(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 、維生素C,另含果膠、澱粉、無機鹽和多種氨基酸。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有很好的補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療夜盲症,而且,維生素A可以保護皮膚表層,防止手腳脫皮。但是,維生素A是脂溶性維生素,所以最好用食用油炒過再吃,這樣才能更好的吸收。此外,胡蘿蔔也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中日男科王傳航教授


蘿蔔是個好東西,其寬中理氣,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通利二便,消脂,止血,清熱解毒,常吃可延年益壽。

今天介紹個簡單吃法,

原料:蘿蔔洗淨去皮刨絲備用,地瓜粉條1小把,辣椒1個,蔥切末,醬油醋適量



1,炒鍋燒開水,分別燙蘿蔔及粉條,然後過涼水

3,炒鍋熱油,加辣椒蔥爆香,入蘿蔔粉條翻炒,加醬油,醋,鹽調味,急火快炒2,3分鐘,盛盤。

4,晚飯簡單些,大棗粥全麥面饅頭素蘿蔔粉條😁~光盤^^


天空湛藍v


蘿蔔的營養比較豐富。主要成分有蛋白質、糖類、B族維生素和大量的維生素C,以及鐵、鈣、磷和纖維、芥子油和澱粉酶。據測定,蘿蔔的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梨等水果高近10倍。蘿蔔性涼,味辛、甘,具有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解毒之功效。蘿蔔還是地道的保健食品,能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可以化積滯,用於食積脹滿、痰咳失音、吐血、消喝、痢疾、頭痛、排尿不利等;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可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生吃白蘿蔔還可以起到促進消化的作用。其本身所具有的辣味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並且有很好的消炎作用。白蘿蔔性寒,我們冬天很多時候吃涮羊肉可以用白蘿蔔來去羶味,以及中合羊肉的溫熱。另外,還可以起到預防消化不良的作用。無論是與羊肉還是與牛肉、豬肉,一起燉著吃,都可以起到順氣補氣的效果。而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及各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等。生吃可以起到養血的功效。熟食可以起到補腎的功效,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很有幫助的。因為胡蘿蔔中的維生素是脂溶性的,所以食用最好是用油炒,這樣胡蘿蔔中的脂溶性維生素才容易被吸收。若要生食,則可以,吃過胡蘿蔔後,再吃一些含油脂的食物,來促進其消化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蘿蔔為寒涼蔬菜、陰盛偏寒體質者、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弱體質者、脾胃虛寒、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先兆流產、子宮脫垂等患者應少食蘿蔔。此外,蘿蔔不宜與蛇肉、人參、烤魚、烤肉、橘子一起食用。蘿蔔主瀉、胡蘿蔔為補,所以二者最好不要同食;紅蘿蔔和白蘿蔔也不能一起煮食,會影響營養。另外蘿蔔不宜與人參同食,脾胃虛寒者勿生食。喝中藥期間也不建議食用蘿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