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走遊記

崇州走遊記

榿木河溼地

溼地公園近幾年越來越受到地方上的重視,這也是觀察一地的環境生態的最好方式。也許正因這個緣故,溼地公園也就廣泛地開發了出來,它們不僅可供遊玩也可散步。

在崇州市有一個溼地公園叫榿木河,公園頗大,雖無淺丘,卻因水資源的豐富,形成不同的景觀。作家楊虎帶我到這裡閒步,一片湖面,邊上是蘆葦,更遠處則是這樣那樣的樹木,看上去有些許意境。不過,溼地裡的小道蜿蜒曲折,倒也別緻,有一段貼著湖濱,而有一段又遠離了。竊以為溼地就應該是保持這樣的疏離感,自然與人文通過這樣的調整,自有一番趣味的。

漫步在溼地公園,看見來往的行人,以及騎著單車的孩子,雖然人數稀疏,倒是讓喜歡自然的人可以閒觀。湖濱並沒有進行相應的修整,有幾分野趣。如果在都市裡,像這樣的湖岸也是修整的整齊劃一,似乎只有這樣的雕琢才能顯示出城市味。豈知這樣一來,就讓其失去了天然。

印象中,在這裡並沒有看到榿木,想來此地原本就叫榿木河的緣故吧。偶爾有鳥雀從草叢中驚起,掠過天空。楊虎說,這裡也是觀鳥的最佳地方。可以想象這裡的生態是何等的優良,才使鳥雀駐足的可能。

來這裡遊走的人大部分是附近的居民。“居遊”最近幾年很流行,在歲月中體味旅行,也就別具深意。那麼,在這裡居住、體味溼地,也許就更加具有個性和美妙。

誠然,在榿木河溼地,時間沉澱下來,也就生髮出不同的榿木河故事了。

崇州走遊記

陸游祠

崇州的建城史有2300多年的歷史,走進崇州,可見許多歷史遺蹟,如江源舊城遺址如州文廟等,而常璩的一部《華陽國志》,是地方誌的重要作品,開創了地方誌書寫的里程碑。這些都彰顯了崇州的文化底蘊。

在這個城市的市中心有一處地方名曰罨畫池,此是崇州人最愛的舊跡。且說南宋詩人陸放翁曾兩任蜀州通判,這裡的生活很是安逸,公餘之閒暇時光豐富多彩,或賞花會友,或訪問名勝古蹟,有詩為證:江湖四十餘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這裡的美食風物都與江南有著極大的不同。所以,陸放翁在這裡的生活悠哉遊哉,他寫下的詩句是當時蜀州的風貌,在今天看來就是見證了崇州文化的流傳。

如今,像他這樣的詩人不多見了。也正因如此,明時,崇州人特意為放翁修建了陸游祠。這個地方是全國唯一的一家陸游紀念祠。此前這裡是紀念趙抃(宋時鐵面御史,曾擔任江源縣令)和陸游的地方。可見崇州人對陸游的熱愛,這也顯示了成都文化的包容。若不是這樣的城市精神,恐怕杜甫草堂早就不存在了。

遊逛陸游祠的最佳季節是在冬季,因放翁平生喜梅,且寫下一百六十餘首關於梅花的詩,有名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這裡就栽種著許多梅花,可以想見梅花盛開時是何等的詩意。

在陸游祠裡感受歷史的滄桑,歲月悠悠,文化的力量終究是最為久遠的記憶。這就像記住陸游一樣,記住的是一種不朽的風骨。

崇州走遊記

五星閒居

崇州市白頭鎮的名字來源,不知是否和白頭偕老是否有關係。這裡有個村落叫五星村,村裡的建築頗像都市裡的別墅,每戶人家的房前屋後各有一塊空地,栽種著蔬菜,亦或果樹,看上去很有詩意。

我們走進村莊,隨意地走進一戶人家,進入院落時就看見一個小亭子,裡面圍坐著幾個人,閒閒地說著家常,其外側就是一小塊蔬菜田,栽種著土豆、包菜等等,很有生機。而另一戶人家將其居所命名為“蘭亭敘”,在這裡相遇這三個字,就讓人覺得村莊裡多了文化氛圍。唯一讓人覺得遺憾的是,書法太醜,大有暴殄天物之感。

再過去的一戶人家,有點像都市裡的水吧,可以發呆可以閱讀可以下午茶,在院壩裡有幾張躺椅,極目遠眺,就是成片的莊稼,油菜即將成熟的季節,滿眼的翠色。鄉村生活,如此這般,倒也有現代鄉村圖景的意思了。

在村莊裡閒逛,這裡居住的人家並不太多。早些年他們分佈在不同的居所裡,後來的新農村建設,讓這些人家聚集在一起,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村莊場景。來這裡參觀的人不少,想來是“閒居”二字所吸引來的吧。

五星閒居,當然突出的是閒居。大概到了農忙時節,五星村又是一番景象了。五星村與我的故鄉有點相像,但我們那裡房舍看上去更為混搭一些,與此相比,更有錯落之感。但也少了這樣建築整齊劃一的美感。不過,在鄉村能得以閒居,也是不大容易的事。畢竟閒居並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在這裡讓精神得以昇華。

崇州走遊記

竹藝村

崇州是個農業大市,在這裡既有獨特的川西林盤,亦可看到成片成片的莊稼。對於喜好自然的我來說,看著這樣的風景,格外欣喜。

和朋友約好去道明鎮,沿途是綠色的田園,這裡是竹編的故鄉。其實,川西平原上盛產竹子,竹編技藝在不少地方流行。但這裡隨處可見的竹子,不由得讓人想起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來。現在這樣的故事只是傳說了。這裡有個村莊,名為竹藝村,顧名思義,是以竹編過活的村莊了。村子不太大,卻以竹藝聞名,這在全國也是少見的。

我們在村莊裡隨意走走,就見著不少在進行編織的農人們,一根細長的竹片就可以變成一件件有趣的藝術品,若沒有靈巧的技藝,恐難以做到的吧。這裡的竹編大多為農具,或者為日常用品。也正因使用頻繁,在進行竹編的過程中,才會有關於竹編的智慧流傳下來吧。

有意思的是,在這裡相遇到一個叫竹裡的地方,此處為獨棟的建築,居然耗資上千萬,這是使用無數的竹片編織而成的空間,無論是走廊還是房間,各有味道,可謂集中展現了竹編的高超技藝。也正因如此,不少愛好竹編的中外朋友都會慕名前來探訪。我和朋友在這裡參觀、品茗,倒也切實地體驗了一回休閒生活。

道明鎮的竹編如今是崇州鄉村經濟的一大特色。雖然不少手工藝呈現沒落的狀況,在這裡似乎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鄉村的未來就在於能夠看得見,青山綠水原本是生活的常態,在這裡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