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018年全球通胀展望

评论|2018年全球通胀展望

2018年上半年,全球通胀大幅上行或难以出现。但随着2018年下半年的到来,如果美联储加息到一定程度,并且将缩表的速度提高,这一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同时,欧央行也面临着是否继续购买资产的艰难抉择。如果欧洲央行放弃资产购买,那么利率势必上升。

2018年上半年全球无通胀风险

2018年上半年美国通胀率预测基准回到2%。下图中蓝色实线为美国实际的核心通胀率,红色实线为模型预测的核心通胀率。从历史预测结果来看,过10年甚至15年内,预测值与实际值情况吻合较好。再往前推15年的预测结果则较差,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介入使得美国核心通胀率的确定因素改变了,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价格进而对美国的核心通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模型给出的预测值略为高于2%,不出意外,2018年CPI通胀率会回归到2%以上的水平。

评论|2018年全球通胀展望

注:联储所使用的衡量通胀的标准是个人消费者支出(PCE)通胀率,而非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一般PCE会较CPI略低一些。

美联储为什么使用PCE而不是CPI呢?法兴银行在报告中做出了如下解释:

美联储正式放弃CPI改用PCE是在2000年。PCE相比CPI有几大优势:

1/PCE中支出的构成不断做出调整,与实际的消费行为更加吻合;

2/PCE的权重对开支的代表性更为全面;

3/PCE数据可以根据最新获得的信息进行调整,测算技术有所提升。

评论|2018年全球通胀展望

从上图可以看到,PCE的构成与CPI大为不同,住房在PCE指数中权重远远小于CPI。法兴银行指出:

“从长期来看,两种通胀指标的历史平均差值为0.5%,造成这种差距的部分原因是指数的构成,CPI的篮子是固定的,而PCE的篮子可以进行调整,通常会调整为更加便宜的产品和服务。密切关联的范围和权重效应也有很大影响。CPI反映的是所有城市家庭的现金开支,而PCE还包括代表家庭所进行的产品和服务购买。比如说,医疗开支在PCE篮子中相比CPI权重大很多,因为它还包括了雇主和政府所进行的费用支付。PCE还包括金融服务中并未发生支付的应计成本,而CPI并不包含。PCE中这两个成分的权重必然导致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权重下降,很重要的一点是住房在CPI中权重为31%,但在PCE中只有15%。”

模型预测仅仅是基准线,美国通胀仍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根据预测,美国的实际核心通胀率可能比模型预测水平更低,这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房地产市场。

首先,房地产住房在美国CPI中占最大权重,下图中蓝色实线为目前美国房地产指数(OER,owner equivalent rate),红色实线为模型预测值。目前OER在3%左右,根据预测模型,2018年和可能降低至2%左右,仅仅这一个指数的变化,在CPI中会拉低40bp左右,对PCE的下拉可能在20BP左右。这时,美联储会议室到,加息是没有通胀的加息。

评论|2018年全球通胀展望

再看欧洲的市场情况,2018年上半年欧洲预测通胀率将进入下行区间。

评论|2018年全球通胀展望

由上图可以看出,2008年来模型预测效果一致叫好,但是目前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从模型结果来看,2017年底或者2018年初欧洲核心通胀率应该在1.3%左右,但实际只有0/9%%-1%,存在30bp-40bp的缺口。首先回到菲利普曲线,欧洲失业率持续降低,就业率持续增高,但并没有反映在核心通胀率中,预测模型实际上是基于菲利普曲线,按照目前的失业率水平,通胀率应该高于目前的实际水平。除了未达到预测水平外,随着欧洲进口价格由于欧元近期的强势走强,进口价格开始下行,未来欧洲的通胀必定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欧央行是否会完全彻底退出QE还难以确定。

评论|2018年全球通胀展望

目前英国是欧洲唯一一个通胀率超过央行容忍度的国家,目前最新数据表示英国通胀率已达到3%,而央行的标准在2%左右。2018年后,英国的通胀率是否会像模型预测那样急转直下,还有待观察。

评论|2018年全球通胀展望

总之,无论是美国、英国和欧洲,2018上半年中,核心通胀率应处在下行趋势中。

2018年下半年通胀展望:高利率反而将推动通胀上行

菲利普曲线失效?经典菲利普曲线认为,就业率高、失业率降低,伴随着的是通胀提高,原因在于过去是需求主导的通胀。回归本源,通胀是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当供给超过需求时,通胀就不会存在甚至出现通缩。菲利普曲线实际上是在供给和需求端进行了判断,即经济好转、失业率低时,需求会超过供给,从而产生通胀。

从五六十年代菲利普曲线出现到现在,社会结构发生的最显著变化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一轮美股的狂飙过程中,主要上涨的是类似amazon、google的科技型公司,而且他很多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国内情况类似,股票市场同样出现了两极分化。就业情况相同,低端收入和高端收入人群就业率提高,中产阶级就业率却为得到较大改善。在这样的结构下,低失业率或高就业率,产生的是高供给而不是需求。不在同于五六十年代,那时的经济好转能够惠及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使得需求蓬勃增长。而现在的经济好转,仅能使一小部分人收益。

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转变的原因,在与低利率,或者说高资产价格。例如多年来已经难以盈利的Amazon,但是股票价格依旧上涨,原因在于钱太“便宜”。若融资利率上升,Amazon很难对美国通胀产生如此大的负面影响。低利率导致社会结构改变,社会受益者改变,通胀整体动态系统本质发生了变化。

本轮通胀可能有高利率驱动,而非低利率。2018年下半年中,若美联储决定每月从市场中抽走50 billion的流动性,欧央行也不再继续购入债券,资产的下跌和利率上涨都会出现的。但是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会随着钱“越来越贵”,需求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是供给变化会非常大,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说,这一轮通胀不是由低利率造成的,而是由高利率造成的。

THE BOTTOM LINE

(本文内容不代表彭博编辑委员会、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商业周刊/中文版》及其所有者的观点。)

点击阅读下一篇

科普:可转债的四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