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胡蘿蔔王」把胡蘿蔔銷往上海合作組織國家

高風江今年53歲,平度市仁兆鎮高趙戈莊村人,是仁兆鎮胡蘿蔔協會會長。在青島市蔬菜之鄉仁兆鎮一提起高風江,菜農和商家誇叫他“胡蘿蔔王”。不為別的,就因他的農產品銷售做得好,特別是近幾年他把胡蘿蔔銷往俄羅斯、巴基斯坦等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更是名聲大振。

平度“胡萝卜王”把胡萝卜销往上海合作组织国家

仁兆鎮是青島市優質蔬菜生產大鎮和蔬菜出口創匯第一鎮,是山東省保健蔬菜生產加工銷售聚集區,被農業部確認為無公害和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全鎮12萬畝土地全部種植蔬菜,又是“全國蔬菜生產一村一品示範鎮”, 該鎮僅胡蘿蔔一項種植、加工、銷售達到4.2萬噸,貿易額1.2億元,為種植戶增收近億元。從小生長在這裡的高風江,30年前就騎自行車穿四鄉收購大白菜、大蒜、芋頭,一年下來掙個千八的,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高風江看到蔬菜購銷是一條有前途的生意,就廣交朋友,不斷積累經驗,換上三輪車販賣蔬菜,逐步成為“職業購銷戶”。

平度“胡萝卜王”把胡萝卜销往上海合作组织国家

2000年隨著蔬菜產業的發展和客商的增多,高風江發現小打小鬧跟不上形勢發展了,同時,有時候許多菜農的蔬菜賣不了菜爛在地頭,“賣菜難”現象時有發生。每每看到了蔬菜市場低迷,蔬菜爛到地裡,菜農們因損失造成的痛苦時,他作為一名黨員沒有退縮,就籌資建起了蔬菜保鮮庫,收購當地菜農蔬菜,存放到保鮮庫,同時也儲備了貨源,客商什麼時間需要都有蔬菜配送。 高風江誠信經營也贏得了菜農們和客商的信賴,購銷規模逐步提升,蔬菜銷售量逐年擴大,成為仁兆鎮蔬菜購銷大戶。

1999年,高風江到壽光販菜時,發現胡蘿蔔生意非常好,北京、南京、廣州等大城市的需求量非常大,價格比較穩定,利潤也比較高,於是就開始專門經營胡蘿蔔生意。 經過考察,他們發現壽光的胡蘿蔔種植區土質、水肥條件和仁兆差不多,之所以長得好,主要是品種好。於是,在2002年春節過後,他們準備引進日本、韓國品種,到仁兆鎮土質條件適合的地方發展種植。一開始,當地農民根本不認可胡蘿蔔種植,因為當地胡蘿蔔沒有大面積種植,並且消費量也很低,沒有什麼效益。於是,兩人首先從詹家屯村的親戚和朋友家開始推廣,最初發展6戶,種植40多畝,他們免費給提供種子和技術,並簽訂銷售合同和最低價,解除了親戚朋友的後顧之憂。從種植到收穫短短4個多月,每畝胡蘿蔔產量8000多斤,收入5000多元,並且一年可以種植兩季,一下就激發了周邊村民的種植熱情。第二年,帶動了周邊竇戈莊、大劉戈莊、李家屯等幾個村莊種植胡蘿蔔1500多畝,胡蘿蔔種植在當地漸漸推廣開來,種植面積逐季增加,也為當地農民開設了一條致富門路。

平度“胡萝卜王”把胡萝卜销往上海合作组织国家

隨著胡蘿蔔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靠單純的販菜已經銷售不了大量出產的胡蘿蔔。2004年,高風江帶頭在當地合作成立了青島順旺農產品有限公司,開始學習胡蘿蔔加工技術,專門從事胡蘿蔔的沖洗、分揀、包裝,從地裡出產的胡蘿蔔經過加工後賣給貿易公司,提高了產品檔次,迎合了市場需求,貿易量大大增加,利潤也提高了不少。由於仁兆出產的胡蘿蔔顏色好、口感好、形狀好、無農藥殘留,贏得廣大客戶的青睞,產品供不應求。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胡蘿蔔購銷產業的發展,又成立了幾家公司開始經營胡蘿蔔生意,規模效應初步顯現。

從2010年開始,公司通過自己聯繫的客戶發展國際貿易,根據不同國家的標準和要求,進行分類加工,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東南亞、中東國家等十幾個國家,大大提高了貿易量,並且很快佔領了這些國家的市場。2013年,開始在國外十幾個國家租賃商鋪,開設直營店,派員工出國經營,當年的貿易額達到了8000多萬元,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仁兆的胡蘿蔔開始了“賣世界”。2015年高風江通過電商渠道與俄羅斯、巴基斯坦客商接上頭,開始為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提供胡蘿蔔,由於高風江出口的胡蘿蔔品質好,俄羅斯客商一直高風江的胡蘿蔔叫“一帶一路蘿蔔”。半島記者 韓小偉 通訊員 崔汝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