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的放浪不羈,超出你的想像

在明末清初,安徽全椒吳氏家族曾經是一個“家門鼎盛”的大家族,“子弟則人有鳳毛,門巷則家誇馬糞。”(《移家賦》)但是到吳敬梓出生的康熙四十年(1701),吳氏家族卻已經漸趨衰落,無復再見往日的繁盛了。“君子之家,五世而斬”的厄運,無情地落到了吳氏家族的頭上。

吳敬梓的放浪不羈,超出你的想象

吳敬梓不到二十歲就中了秀才。二十三歲那年(1723),他的嗣父吳霖起不幸去世。不久,族人們倚仗人多勢眾,強行提出分家的要求。吳霖起是吳國對的長房長孫,吳敬梓雖然是他的獨子,但卻是嗣子,即出繼的兒子,他不僅可以獲得生父吳雯延的遺產,還可以獲得嗣祖、嗣父的全部遺產。這就使族人對他平生嫉恨,使他成為家族財產爭奪風波的中心,以至於“兄弟參商,宗族詬誶。”(《移家賦》)結果,孤立無援的吳敬梓只分到一些微薄的遺產,卻飽嘗了爾虞我詐的險惡世態。《儒林外史》中描寫嚴貢生和嚴監生兄弟之間,圍繞著謀奪財產而展開的立嗣之爭,也許正凝聚著吳敬梓的這一段生活經驗。

這時,吳敬梓不到三十歲,他滿懷憤激,故作曠達,恣意豪侈,常常“千金一擲買醉酣”,沉湎於歌舞聲色,過著“放達不羈如痴憨”的浪子生活(金兩銘《為敏軒三十初度作》)。有時他乾脆把戲子、歌女一齊招至家中,或清唱,或演出,還宴請同好朋友飲酒聽戲。一時滿堂腰鼓,淺斟低唱,喧鬧之聲,達於戶外。有時他甚至留下歌女、戲子,通宵達旦地尋歡作樂。

吳敬梓的放浪不羈,超出你的想象

沒過多久,吳敬梓手頭本來就不多的錢花光了。但他並不因此而有所收斂,稍事更張,而是賣田賣地變錢,先出賣祖傳的田地,接著又出賣祖傳的家宅。眼見得他將要傾家蕩產,族中長老不免規勸幾句,他卻在盛怒之下,兩眉如戟,大聲說:“男兒快意貧亦好,何人鄭白兼彭聃(#)!”(吳檠《為敏軒三十初度作》)“鄭白”代指金錢,“彭聃”代指長壽。他願意隨性生活,不求富貴延年。結果是田廬賣盡,奴僕逃散。這種浪子行徑自然不為人們所理解,反而帶來了更多的指責,正像他自己後來所回憶的,“肥馬輕裘笑我貧”,“鄉里傳為子弟戒。”(《減字木蘭花·庚戌除夕客中》)

再加上他的科舉考試每每名落孫山,更使族人鄉親對他冷漠奚落。有時候,他因事登門拜訪族人,卻不得通報,被擋駕在大門之外;有時候,雖然見到了主人,主人卻故意當著他的麵杖責僕役,使他感到難堪。

全椒故土的風俗澆薄,使他決心離此而去,他說:“至於眷念鄉人,與為遊處,似以冰而致蠅,若以狸而致鼠。見幾而作,逝將去汝!”(《移家賦》)

吳敬梓的放浪不羈,超出你的想象

雍正十一年(1733)二月,吳敬梓攜續絃夫人葉氏,從全椒移家南京,寄居在秦淮水亭。他佈置了文木山房,作為他的書齋,常在其中會晤和款待一些知心朋友。

兩年後,雍正十三年(1735),朝廷下令舉行博學鴻辭科考試。受江寧府學訓導唐時琳和上江督學鄭江的推薦,吳敬梓赴安慶,參加了由安徽巡撫趙國麟(1673—1751)主持的預備考試。回南京後,他生病臥床,所以未能受到薦舉進京應試。起初,他對此頗感懊悔,說:“著書仰屋差自娛,無端擬獻金門賦。”(《題王溯山左茅右蔣圖》)後來看到他的堂兄吳檠(#)、友人程廷祚(1691—1767)等落選而歸,他心中又暗自感到慶幸:幸虧沒去出這種醜!

不久,吳敬梓移居城東大中橋,生活日益貧困,但是他仍然瀟灑如故,“環堵蕭然,擁故書數十冊,日夕自娛。”(程晉芳《文木先生傳》)萬不得已時,吳敬梓只好忍痛賣書換米,聊以充飢。

南京冬天的夜裡,氣候寒冷,吳敬梓既無禦寒之衣,又沒有酒食,他就邀集好友五六人,乘著月光,出城南門,繞著城牆步行數十里,一路歌吟呼嘯,彼此應和。等到天色大亮,才從水西門進城,大笑著各自散去。夜夜如此,習以為常。他們把這叫做“暖足會”。

吳敬梓有位親戚程麗山(程晉芳的族祖),時常賙濟他。有一年深秋季節,接連下了三四天大雨,程麗山對兒子說:“比日城中米奇貴,不知敏軒作何狀?可持米三鬥、錢二千,往視之。”程麗山的兒子到吳敬梓家一看,吳敬梓果然已經餓了兩天肚子了。而他一有了錢米,又飲酒歌詩,從來不考慮將來怎麼辦。

貧窮的境遇,並沒有使吳敬梓的志氣受到挫折。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一事差堪喜,侯門未曳(#ye4)裾。”(《春興》)無論生活多麼困難,他也不願向達官貴人乞求資助。

乾隆十九年(1754),吳敬梓寄寓江蘇揚州,居住在後土祠附近。十月二十八日早晨,他接待了詩人王又曾的來訪。薄暮,吳敬梓到王又曾的船上回訪。他們一見如故,歡聚暢談,心情十分愉快。分手之際,還訂下了日後客邸消寒的約會。

返家後,吳敬梓飲了一杯酒,薄醉盡興,脫去衣裳,解開鞋帶,登床睡覺。就枕後,不到一頓飯的工夫,突然一口痰湧升,堵塞在喉嚨裡,吳敬梓來不及喊叫,更來不及投藥,頃刻之間,撒手而亡。這時已是十月二十九日的凌晨。

吳敬梓在揚州時,曾花盡囊中餘錢,招納朋友酣飲。酒醉,大聲朗誦唐人張祜“人生只合揚州死”的詩句。沒想到,這竟成了詩讖。

關於吳敬梓生平事蹟詳細評述,各位可以參看孟醒仁、孟凡經《吳敬梓評傳》(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和陳美林《吳敬梓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1992、1998、2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