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 开栏语 ★

针对当前凉山彝族自治州脱贫攻坚面临的特殊困难和迫切需求,四川省新选派了3500余名干部组成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奔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其中全省教育系统选派了645人奔赴凉山州脱贫攻坚一线。

无论是驻村挂职还是扶贫支教,他们都在脱贫攻坚的一线贡献着教育力量。即日起,教育导报联合“川教之声”微信公众号开辟“扶贫日记”专栏,讲述这些扶贫干部们的故事。

我与小河村的故事(产业发展记)

唐旭

乐山市金口河区小河村驻村干部

选派单位:成都医学院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在精准扶贫的攻坚关键期,成都医学院为帮扶脱贫地区,向乐山市金口河区小河村派出了驻村干部唐旭。唐旭走村入户,踏实工作,在小河村的脱贫之路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8年3月12日

植树节小河村种植藤椒苗

今天是植树节,阳光充足,温度宜人。这是我来到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小河村的第 16天,作为成都医学院派驻对口扶贫的驻村干部,我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且喜欢上了和农民兄弟在田间地头吹牛谈天,聊聊生产,话话家常。

今天,我与金口河区联系共安彝族乡的县级领导、乡干部一起早早来到小河村4组参加“共安彝族乡2018年的植树节活动”。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经过6小时的奋斗,我们在小河村20余亩土地上种下了藤椒树苗2000余株。此批树苗为金口河区农业局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精选的优质种苗,预计第2年开始挂果,第3年进入丰产期,丰产后每株树苗产藤椒15-20斤, 按每亩种植90棵,近3年最低收购价计算,每亩能够为农户带来大约0.9-1.4万元的收入。

根据小河村2018年产业发展计划,小河村计划在2018年发展藤椒种植产业200余亩,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为村民创建一条稳定的、可持续的增收途径。此次活动标志着小河村藤椒产业发展工作的正式启动,后续藤椒种苗的种植工作将在2周内陆续完成。

我打心底里希望小河村此次产业发展工作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待藤椒进入丰产期后农户收入大幅度的上升,村民生活更加美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2018年3月26日

确定村子的短期产业项目——种植生姜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全村干部带头,全体人民实干,经过半个月的辛苦劳作,终于全面完成了小河村的藤椒种植工作,共计种植藤椒200余亩,为小河村藤椒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在与村民一起种植藤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虽然藤椒丰产后可以为小河村村集体以及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由于从种植到丰产需要3年时间,也就是说这3年期间小河村村集体与村民的收益并没有得到较大改善,村产业发展缺少短期见效项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弥补短期收益不足的缺陷,我和区派第一书记、村两委一起进行了多次讨论,基本形成了统一意见,就是寻找一个适合本村种植的、或已有农户种植成功的短期经济作物进行种植,以弥补这个短板。

由于村民段树凡已经以个体形式连续3年种植生姜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证明了生姜是一个适合我村进行种植的短期经济作物,因此拟选择生姜作为项目实施品种。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2018年3月27日

发现藤椒苗种植的问题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在与乡包村领导、村两委一起检查藤椒树苗的成活率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在藤椒地里套种了高杆作物——-玉米,这不符合藤椒种植技术要求。因为玉米成长后,将对藤椒树苗的采光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树苗生长变慢,产量降低,丰产期推迟,对村集体与农户的收入造成较大的影响。我感到沮丧和焦急,如果藤椒树不能健康成长,那前期的努力就白费了,小河村脱贫任务的完成更是遥遥无期。

问题严重,村两委决定在3月28日召开村民说事会议,讨论相关解决办法。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2018年3月28日

村民说事会的激烈讨论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小河村村民说事会在村委会会议室召开,联系小河村的县领导、金口河区帮扶单位领导、村两委、村民代表参会,主要讨论了目前藤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我建议,在发展短期产业以弥补藤椒产业不足时,一定要进行科学管理,要起到示范作用与带头作用,力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村民找到一条增收的途径。

激烈讨论后,形成了基本意见:

1、村两委积极推动对已种植藤椒树苗的土地进行流转,将土地流转至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科学、规范的统一管理,尽量化解农户不按种植要求在藤椒地内套种玉米的矛盾。

2、针对村产业发展缺少短期见效项目的问题,拟选择生姜作为藤椒的林下套种作物,在解决产业短期收益的同时,还可以鼓励部分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种植生姜,以从一定程度上化解目前农户在藤椒地内套种玉米的矛盾。

3、根据前期统计,约有50余亩土地的农户有极强的生姜种植意愿。但是目前村两委无相关资金进行种苗采购,且由于50亩的种植规模无法获得金口河区的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因此,村两委希望我联系学校,由对口帮扶单位——成都医学院帮助解决相应困难。

4、为规避市场风险以及优选出最适合本村进行种植的生姜品种,生姜产业种植同时选择白姜与黄姜两个品种进行实验性种植。

2018年3月31日

生姜种苗运回来了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事不宜迟,我第一时间将小河村的实际困难向学校进行反馈后,学校为确保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小河村实现高标准脱贫的工作目标,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和小河村的目前实际情况,计划以投入资金的形式帮扶小河村发展生姜种植项目,为贫困户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并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增强当地农户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信心,带动其劳动增收的积极性。

在学校与小河村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批6000斤生姜种苗于今日运抵,此批种苗主要用于扶持有种植意愿的农户进行生姜种植,带动其通过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增收;由于生姜种苗供不应求的关系,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管理、种植的生姜种苗仍在努力联系中,一旦联系到种苗,将立即开始种植。问题解决了,我也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2018年4月21日

完成部分藤椒种植地的流转工作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在顶着烈日辛劳5天后,我们顺利完成了部分藤椒种植地的流转工作,此次工作总共流转藤椒地100余亩,土地流转后,藤椒的种植、管理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流转土地的农户以及贫困户每年可以通过在自己的土地中务工获得除分红外的额外收入,在切实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很好地化解了一部分农户不按种植要求在藤椒地内套种玉米的矛盾。

2018年4月27日

第二批生姜种苗下种——目标就是全村见实惠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经过多方努力,我校援助小河村生姜种植产业的第二批生姜种苗于4月24日运抵,在村两委的统一安排下,此批种苗于今日下种完毕,种植面积大约20余亩。由于此批生姜种苗套种在已流转的藤椒林地内,因此部分生姜种植并不涉及土地流转成本,因此按正常年份收入估算,在除去人工成本等必要开支后,可为小河村创造约2万元左右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而基本达到2018年金口河区高标准摘帽关于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30元的工作目标,同时,根据最初规划,此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还将有一半作为红利分配给全村贫困户。

5月24日

加强产业帮扶,让大家都富起来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今天,成都医学院党委书记余小平和成医的同事们来到小河村,下到田地里,考察生姜种植基地的建设情况。在之前的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会上,余小平书记代表学校,向咱们小河村捐赠了援建生姜产业种植地经费6万元。有了这笔钱,小河村的“藤椒+生姜”产业发展,就更有保障了。余书记说,学校一定会按照对口帮扶协议要求,认真落实帮扶任务,加强产业帮扶,让大家尽快脱贫致富,日子红红火火。

前路漫漫,要做的事儿还很多。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图文 丨 成都医学院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川教之声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教育导报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