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爲人知的絕美聖境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從前人們對青海的認識往往止於青藏公路所到之處,後來又加上了火車呼嘯而過的青藏鐵路。然而看看青海地圖不難發現,無論是青藏公路還是青藏鐵路都沒有真正深入青海東南部的廣大地區,這個久已被人淡忘的地方叫果洛。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編號為“S101”的西久公路不過是青海的一條省道,但它托起的卻是與西藏諸多朝聖之地比肩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從西寧出發前往果洛,全程906公里,起點還是當代的一座都市,終點就成了格薩爾王當年叱吒風雲的嶺國故地。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一路翻過大約八座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口,穿過海南州、黃南州,望見阿尼瑪卿的雪峰後便進入了黃河源頭所在的果洛州。這條路越走下去,海拔越高,氣候和環境越惡劣艱苦,然而磕長頭的信眾們不嫌路遠,從四面八方奔著阿尼瑪卿朝拜而來,果洛州的“一河兩峰三湖”成了一個高寒荒原的聖潔之地。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阿尼瑪卿轉山,朝拜山河戰神

阿尼瑪卿因其獨特的地勢與位置,曾一度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高峰。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有多國科學家一起測定阿尼瑪卿山主峰的準確高度是海拔6282米。

一個關於“世界第一”的神話被打破了,但這並不影響阿尼瑪卿的神山地位。阿尼瑪卿是東崑崙山主峰,冰峰雄峙,巍峨磅礴,是蔵傳佛教中二十一神山之一,又在9位開天闢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主宰山河大地,威力無邊。傳說只要圍阿尼瑪卿山瞻拜一週,即可一生消災免禍。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似純銀的雪峰下,五色經幡在透明的空氣中飄舞、大紅、明黃、湖藍……苦難之後的世界,色彩是如此絢爛。經幡下,依然湧動著朝拜雪峰的人流。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果洛的首府大武鎮海拔高度為3700米,和拉薩基本相同。經過東傾溝進入雪山鄉,進而溯切木曲西行,即可到達海拔4300米左右的幾處高山營地。這是牧民通常的轉山起點。

阿尼瑪卿的氣候惡劣早已“臭名昭著”。這裡地處大陸氣候帶,天氣一日數變,每年多數時間均被風雪主宰。11月以後的冬季,主峰的最低溫度會降至-50℃。只有4月底到6月初和9、10月才是比較合適的登山季節。但是,即使在這些日子裡,其主峰最低溫度依然達-30℃,每天具體的天氣狀況也全然是未知數。登山只是少數人的勇敢者遊戲,但轉山卻不分男女老幼。轉山與登山之前都先要煨桑祈禱。人們把煨桑這種古老的藏族宗教儀式稱為“煙祭”。

瑪沁拉加寺:黃河第一曲的詠歎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黃河在拉加峽谷來了一個優美的轉彎,不過性急了一些,把一河的流珠拋上了岸,岸邊赭紅色的山崖上星羅棋佈,綴滿了白色的黃河流珠,細看卻是一間間修行的僧房。這就是有名的拉加寺,300多年的歷史,使拉加寺在青海地區有著重大的影響,名僧輩出,朝拜者如群星拱月。

拉加寺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廣安寺),後改名“甘丹扎西炯尼”(具善吉祥源地),又稱“嘉樣寺”,是青海省黃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魯派寺院。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九曲的黃河,第一曲就在果洛境內,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緣分。拉加寺渡口是九曲黃河第一曲——瑪沁縣的一個文明古渡。它位於瑪沁縣拉加鄉黃河北岸,原屬同德縣。拉加寺如今的香火雖然比不得幾十年前,但最讓人感動的是拉加寺僧人的辯經依然不輟。

拉加寺大經堂白色的高牆在山石突兀的赭紅峰巖映襯下,聖潔神秘,峰巖上飄過幾縷祥雲,駐足傾聽。宣讀節日賀詞的明亮音節與誦經弘法的肅穆語調奇妙地混合在一起,乘風飛上雲端,祥雲飄向阿尼瑪卿雪峰,雪峰如黃金般燦爛。祥雲停留在黃金的霞光裡,雲層裡飄出一派國運昌盛的吉祥之聲。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甘德隆恩寺:《格薩爾》羌姆的圖騰符記

經幡在疾風中烈烈作響,像五色的火焰,像流雲中飄散的哲思。在灼人的陽光下眯起雙眼,瞳孔上一片五色經幡,如五彩夢境,虛幻而又遙遠。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藏區的每一個地方都是格薩爾的故鄉,不必找到什麼物質上的證明,因為每一個地方都能感到他靈魂碎片的反射光芒。當然,如果要形象地瞭解格薩爾王,又讀不懂那麼深邃的《格薩爾》史詩,可以到果洛的甘德,在隆恩寺裡聽一場史詩說唱。那如泣如訴的長調和慷慨激昂的演繹,都能將格薩爾的靈魂符記深深印在聽者的頭腦裡。

從甘德縣吾勒鎮沿著曲貢麻河岸的公路,向東南行駛大約40多公里,就到了甘德縣下貢麻鄉的隆恩寺。這裡是格薩爾瑪玉文化中心的所在地。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有必要一提的是甘德的另外一座寺廟——夏日乎寺。寺廟不大,卻有一位非常有現代意識的住持活佛,他曾經到德國學習佛學,對德國的建築藝術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回國以後,就仿造玉樹勒巴溝的一座佛塔在夏日乎寺造了一座改良的佛塔,除了形狀保持傳統之外,外部材質和顏色都借鑑了歐洲的簡潔和明快風格,在古老的青南高原塗抹了最具中西融合意味的一筆。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達日獅龍宮殿:古嶺國的再生記憶

聽了《格薩爾》史詩的說唱,餘下的路途中格薩爾的形象就會一直在眼前晃動,因為這位英雄的精神力量實在不可小覷。尤其是看到他統治的古嶺國國都遺址時,這種崇敬和神往之情更會油然而生。

從瑪沁大武鎮驅車向西南過甘德吾勒鎮,總行駛140公里左右,在上貢麻折向東南方,大約15公里,就到達了達日縣政府所在地——吉邁鎮。達日縣城不大卻格外地乾淨,而且有濃郁的《格薩爾》文化氛圍。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黃河從縣城邊上緩緩流過,沿著公路向上遊再行進15公里,在黃河南岸公路邊的一塊平臺上有一組紅瓦金頂的建築群,那就是格薩爾古嶺國國都——獅龍宮殿的遺址。傳說在格薩爾7歲時,他運用神力招來神、龍、念修建了獅龍宮殿,12歲時在賽巴會上取勝,登上嶺國國王的寶座,被稱為“雄獅大王格薩爾諾布扎堆”,從此名揚世界。

人們常常以為一條河流的源頭僅僅對其長度計算有意義,對於長江可能是這樣,對於黃河卻不然。黃河源區的水量幾乎超過了黃河年徑流量的50%,而瑪卿是黃河源頭最大的山。“每個嶺國人的口中都有一部格薩爾”,嶺國就是黃河源頭的達日地區。

黃河在中下游地區時常被視為一條害河,然而河源地區的黃河依然溫婉如玉。阿尼瑪卿對於黃河有著母親般無私的情誼,關於他的冰川退縮,中科院蘭州寒旱所許多專家曾經進行過專門的研究。有意思的是,對於企圖窺視他頂峰的登山者而言,隨著海拔的升高,阿尼瑪卿的冰川猶如一塊堅硬的磐石,滴水不融。除非萬不得已,登山者不會選擇直接食用冰雪——這會對食道造成傷害。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班瑪三果洛:追尋果洛的精神源起

如果不是因為“三果洛”的故事,恐怕班瑪地區會寂寂無名。相傳數百年前,在金沙江藏古科龍哇分佈著垮日哇、金達、哇裡三個部落,頭人叫朱安本。他的兒子朱拉加因內部紛爭帶領屬部離開了故土,來到了今久治年寶葉什則一帶,以遊牧狩獵為生,並把該地區的牧民聚集起來,建立起強大的部落。由於他們在部落鬥爭中反敗為勝,朱拉加部落就被稱為“果洛”,意思是“反敗為勝者”。朱拉加的兒子帕合太長大成人後,遷徙到亞日堂一帶定居,他生有3個兒子,分化為果洛三部。長子當家,權勢最大,人們稱其為“昂欠本”;次子居住地有一座山形似大鵬,稱之為“阿什姜本”;三子門前長有蓮花,故名“班瑪本”。

“果洛”是對青海果洛地區藏族部落的傳統稱謂。班瑪是“三果洛”的發祥地,也是果洛藏族人民的老家。就果洛而言,班瑪縣藏傳佛教寺院最多,而且大多數寺院建築歷史悠久、特色獨具,藏傳佛教文化在全州有一定的影響。全縣共有藏傳佛教寺院23座,分屬三種派系,即寧瑪派、噶舉派、覺囊派。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阿什姜賈貢巴寺。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年保玉則:公路盡頭的果洛福地

年保玉則神山又稱果洛山,算是西久公路的南部終點,位於青海省久治縣和四川省阿壩縣的交界處,被當地人稱為“石頭山”,海拔5369米,主峰由3座常年積雪的山峰組成。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年保玉則的天氣變幻莫測,即使在盛夏,一天之內也會領略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山腳廣闊的草原上,有兩個十分美麗的湖泊,南面的是“妖女湖”。西北面的叫“仙女湖”。

去阿尼瑪卿神山是為了轉山,到年保玉則神山則是轉湖。神山下的聖湖即使再柔美,也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它的威嚴之處。

從遠處望去,神山向北平行伸出兩道緩和的山脊,環繞著一個碩大無比,翡翠般碧藍的湖泊,湖的盡頭是如花瓣般展開的連綿雪峰,最高處是3座冰雪覆蓋的峰頂,這一池碧水就是仙女湖。

仙女湖,藏語“西木措湖”,在年保主峰的北側,在神話傳說中傳說是白犛牛的化身,被國家列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區。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年保玉則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塊未被現代文明濡染的淨土,這裡的一切仍就保持著千萬年前的洪荒與古樸。

比青藏公路更深入青海的一條公路,通向不為人知的絕美聖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