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技巧:创业热降温,大学生职业规划趋于谨慎

创业热降温,大学生职业规划趋于谨慎

热点概述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仍然以就业为主,占比79.89%,同比上升6.39%。此外,4.78%的毕业生选择创业,占比降低1.32%,说明在经济环境更加趋于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趋于谨慎。

第三方教育机构麦可思的调查显示,从创业存活率来看,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9%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与2013届(46.2%)基本持平;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5.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比2013届(46.8%)略低。也就是说,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创业存活率不到一半,创业失败风险尤需注意。

模拟题

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降低,创业存活率不高等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让多少人蠢蠢欲动。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纷纷下水,投身到创业的浪潮中。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现今毕业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能够促进我国就业率的增加,通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活跃市场氛围,推动市场竞争,为市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甚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以及自主创业的内容能够在将来改变市场的发展格局以及推进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是无可限量的。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有利环境、国家政策扶持的背景下,还是出现了选择创业的人数降低,创业存活率不高等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大学生自主创业中不乏失败和创业效果不佳的例子,对于市场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以及对于就业率的改善造成负面的影响等,进一步阻碍我国的发展,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利条件的存在,没有得到及时的抑制以及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其中较为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大学生的经验较为缺乏,包括社会历练,对于市场的了解,调查方式,市场的走向判断以及对于创业的流程等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在实际的进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慌乱不知所措的情况,对于出现的失败以及对于出现的打击无法接受,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并且容易一蹶不振,导致失败的进一步衍变,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宣告彻底失败。

为了改变现状,扭转颓势,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场所,高等学府应该发挥其主要作用。

鼓励创新创业,大学要有“授人以渔”的过程。时下,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创新创业的经验,更缺少对创新创业的研究,谁来教授和指导创新创业是第一块短板。一些高校可以遴选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课教师。如何丰富优化课程、创新教法、加强研究,以及推动理论联系实践,还需要持续深入的努力。

其次,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不仅要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指导和扶持大学生开展实践,还应把大学生纳入到高校整体创新中来。大学最大的优势是智力,但是创新与创业所需要的要素包括资金、设施、技术等,很多要素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现实短板,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推动资源共享,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面便比较狭窄,创新创业的意愿也会被抑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需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的紧密结合,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创业教育重点要解决“练功”问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人才交流市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外汇交易所、税务征管、公务员录用、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多项创业与就业模拟活动,让大学生身临其境,直接参与。学校投资建设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可以通过减免费用,降低成本,吸引学子涌动创业激情。积极推进校企联合,提升实战教育,通过“活学活用”的实战教育,练就学生创业的胆量和技能。

希望各位学子,不忘初心,舍得、坚持!极致无岸,向天而歌。认清自己,改变世界。

面试技巧:创业热降温,大学生职业规划趋于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