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文學家少年時期的科考故事,也就在宋朝能發生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這是北宋大文學家晏殊的一首《浣溪沙》。今天小編講一段晏殊少年參加科舉考試時的故事。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開始創作詩文。宋景德元年(1004年),14歲的晏殊從江西趕往京城參加考試,雖然他年紀小,但寫過很多文章,拜見過很多著名學者。考試開始後,他一看題目是寫一篇關於“仁治”的文章,就不禁皺起了眉。

這位大文學家少年時期的科考故事,也就在宋朝能發生

晏殊曾經寫過這個主題的文章,而且還得到過好幾個前輩的指點和讚賞,所以他覺得自己此刻寫這篇文章對別人非常不公平,就放下筆舉起了牌子。皇帝身邊的監考官連忙走過去問他有什麼事,晏殊說:“這篇文章我已經寫過了,而且還得到過很多前輩的指點和幫助,為了維護公平,我決定退出這場考試。”說著,站起來就想離開。監考官一看這架勢可急了,連忙攔住他說:“你寫過這篇文章不是更好嗎?那是你的運氣呀,你現在要退出考試多可惜呀!”

這位大文學家少年時期的科考故事,也就在宋朝能發生

但是晏殊卻不同意監考官的話,他堅持要退場,監考官見他如此堅持,無奈之下只能跑去向皇帝報告了這件事。皇帝聽後非常震驚,他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麼誠實的人,就當即出了另外一道題給他,並囑咐監考官說:“這是我臨時出的題,你交給他答,就算他以前寫過也要考!”

這位大文學家少年時期的科考故事,也就在宋朝能發生

監考官連忙把題送到晏殊面前,晏殊一看是新題,這才開始考試,而別人都已經寫了小半篇文章了,不過哪怕如此,晏殊依舊高中進士。他的真誠和才華讓皇帝十分讚賞,授晏殊為秘書省正事,並留於秘閣讀書深造。此後晏殊勤奮學習,三年後也就是在17歲那年,晏殊就擔任了太常寺奉禮郎,後來還成為北宋的一代名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