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 包世臣草書六屏 水墨紙本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清代著名篆刻家、書畫家吳熙載的老師)。字慎伯,號誠伯、慎齋,晚號倦翁,又自署白門倦遊閣外史、小倦遊閣外史。安徽涇縣人。涇縣於東漢時曾分置安吳,包氏舊居接近其地,所以學者稱安吳先生、"包安吳"。自幼家貧,勤苦學習,工詞章,有經濟大略,喜談兵。嘉慶十三年(1808)中舉, 多次考進士不中,以大挑試用為江西新喻縣令,年餘,又被彈劾免職。此後曾先後為陶澍、裕謙、楊芳等人幕客。他畢生留心於經世之學,並勤於實際考察,對於漕運、水利、鹽務、農業、民俗、刑法、軍事等,都能提出有價值的見解。東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鹽諸巨政,經常向他諮詢,以此名滿江淮。嘉慶十九年(1814),南京地區因旱大飢,包世臣力勸江寧巨紳秦承業倡舉義賑,並上書兩江總督百齡,促其設法拯救災民。 鴉片戰爭時期,他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實況和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曾有記述與議論,頗具卓見。 清朝的封建官吏中,他的社會地位非常低微,而在當時社會中卻是一個相當知名的人物。因為,包世臣對當時重大的社會問題,如:農政、漕運、鹽務、河工、銀荒、貨幣以及水利、賦稅、吏治、法律、軍事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都相當熟悉,尤其具有農、禮、刑、兵,所謂"齊民四術"的廣博學識,所以,包世臣成為當時許多封疆大吏重視的"全才"幕僚。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則徐任欽差大臣赴粵禁菸,次年正月路過江西南昌時,曾向他問過禁菸之計,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廣東調浙江,四月抵南昌時,又和他商討御英之策。包世臣生平著作,晚年收集、整理為《安吳四種》一書。

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 包世臣草書六屏 水墨紙本

嘗有好事,就吾求習,吾乃粗舉綱要,隨而授之,

無不心悟手從,言忘意得,縱未窮於眾術,

斷可極於所詣矣。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

學成規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愈妙,

學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時,時然一變,

極其分矣。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

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故以達夷險之情,體權變之道,亦猶謀而後動,

動不失宜;時然後言,言必中理。是以右軍之書,

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

而風規自遠。子敬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

豈獨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懸隔者也。

題識:

過庭書譜一則。道光甲午(1834年)仲春月,

錄奉亦江六兄清政。安吳包世臣。

鈐印:

安吳包伯子父第十五、包世臣字慎伯、

小倦遊閣外史五十八歲後書、我書意造本無法

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 包世臣草書六屏 水墨紙本


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 包世臣草書六屏 水墨紙本


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 包世臣草書六屏 水墨紙本


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 包世臣草書六屏 水墨紙本


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 包世臣草書六屏 水墨紙本


清代學者、文學家、書法家 包世臣草書六屏 水墨紙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