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日这样过,甘肃建投隧道公司“做客”央企项目“取真经”

主题党日这样过,甘肃建投隧道公司“做客”央企项目“取真经”

“建筑施工安全为先,漫长人生平安是福”,一走进中铁二十一局七里河区管廊项目部,电子横幅上醒目的大字就映入眼帘,项目部干净整洁,生活楼、办公楼、停车位区域划分明显,给所有观摩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6月29日,为党庆生,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甘肃建投隧道公司组织50余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前往中铁二十一局七里河区S183号综合管廊工程观摩学习项目管理和施工工艺。比起以往学习观摩,此次观摩氛围更为严肃,隧道公司所有党员全部身着白色短袖衬衫,深色裤子,统一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树立党员形象,活动组织井然有序。

本次观摩的综合管廊工程,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片区,大体呈东西走向,设有四个内部舱室,分别为管道舱、电力舱、综合舱、天然气舱,是把城市的给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集中布置在一定范围的地下空间内,以形成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据悉,该工程项目是兰州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观摩人员观看了马滩综合开发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概况牌,讲解员分别从地下综合管廊的背景、现状、主要特点、修建意义,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有助于观摩人员对工程概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主题党日这样过,甘肃建投隧道公司“做客”央企项目“取真经”

观摩活动的重点环节是深入到项目工地进行实地观摩。项目主体区域外部斜坡上铺筑了绿油油的塑料草坪,让项目施工场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刚进入地下管廊,能看到工程项目讲解的电子屏幕,许多观摩者在屏幕前驻足观看。管廊主体区域墙壁上每隔一小段,就黏贴有生动形象的安全生产漫画和公司生产方针标语,表达了质量为先、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的理念。管廊中部上方能看到一个大的开口,观摩人员都驻足抬头仰望,讲解员介绍,这是一个管件吊装口,前面还设有人员逃生口、出舱口等管口。

项目部样板观摩区域,其中有管廊标准断面图、施工材料的展示区、二维码扫描平台、管廊样板等。项目班组利用二维码技术,每道施工工艺、技术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施工日期清晰可见,达到了施工质量的可查性,观摩者纷纷拿出手机扫描,相互间讨论交流施工工艺等问题。在材料展示区,大家对这些施工材料好奇不已,对其运用方式可谓是“打破砂锅问到底”,项目管理人员都热心的解疑答惑,观摩氛围热闹无比。

观摩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给水出舱口、A型吊装口等地面工程的观摩。项目讲解员带领隧道公司观摩人员边走边讲解,详细介绍七里河区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总投资、项目进度以及各舱的结构、使用功能、施工工艺,观摩人员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立马向项目管理人员请教,并就综合管廊建设难点和处理等问题与项目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

项目总工程师林义菁介绍:“整个工程工期比较紧,工程于2017年8月8号正式开工,根据业主要求,为了保证周边的人员入住和正常生活,在2018年6月30日要完成除拆迁部分的全部工程,相当于压缩了工期,工程施工压力比较大”,其次就是施工困难,“周边有26个大大小小的施工单位,将我们夹在中间,我们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找施工面积,互相交叉作业难免造成干扰。”

据了解,该工程项目基坑深度基本在7米,最深能达到11米,开挖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主要遇到天然气管线改移的问题,挖出来很多东西,甚至有些桥墩子都在底下。”林义菁说道。但是项目部并没有因为困难放弃环境、安全、质量的高要求,因兰州市蓝天工程对项目施工的环保要求比较高,不到200米就设有环境保护国测点,“只要指数一高我们就得停工,环保的高要求无形中也加大了施工难度,但是施工确实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林义菁说。

隧道公司随后“做客”项目部办公室,观看了该项目工程宣传片以及相关媒体报道,对管廊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流程、修建意义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主题党日这样过,甘肃建投隧道公司“做客”央企项目“取真经”

中铁二十一局七里河区管廊工程项目经理朱群羊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他说:“我们不怕困难,面对困难我们会有更多的办法,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们也组织人员到你们的公司观摩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隧道公司观摩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观摩受益匪浅,无论是从安全文明施工,还是施工的高质量控制和管理模式,都值得借鉴学习,是个取长补短的好契机。

“今天亲眼目睹了综合管这样大手笔、高起点和快速度的建设,觉得确实能缓解兰州市的交通情况,我们借鉴学习了他们的管理优点,也了解了施工困难,可以让我们将来少走弯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隧道公司四公司观摩人员米冬娃说道。

隧道公司一公司副经理徐龙善由衷地说道:“不管是从管理上还是施工经验而言这次观摩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很骄傲,经过我们全力以赴跟进项目安全文明施工和精细化管理,现在在很多方面已经能够跟上央企的步伐”。

甘肃建设报通讯员:莫慧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