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海潤陷32億債務危機,原董事長5億代償救急

*ST海潤深陷債務危機,原董事長來救急。

7月23日晚,*ST海潤髮布《關於金融機構債務逾期的公告》稱,經統計,截至目前,公司累計逾期債務金額為人民幣32.3億元,其中累計銀行貸款等債務為12億元,信託保理、融資租賃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債務為20.3億元。截至目前, 已有部分金融機構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提起訴訟及採取保全措施。

對此,*ST海潤解釋,因部分銀行、信託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的債務未能如期償還,又沒能及時籌集到資金完成貸款置換,導致了後續新增部分逾期債務。

除了向投資者公告了逾期債務的最新情況外,*ST海潤還披露了《累計涉及訴訟(仲裁)公告》稱,對公司近期未披露的累計涉及訴訟(仲裁)事項進行了統計,訴訟(仲裁)金額合計9.32億元。

就在一個多月前(6月14日),*ST海潤有披露過光大銀行太倉支行、中國銀行太倉支行、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合肥辦事處等18家金融機構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提起訴訟及採取保全措施,涉訴金額累計為13.32億元。

加上這部分涉訴金額,*ST海潤的合計涉訴金額約22.64億元。

原董事長或為迴歸*ST海潤,代償債務以解“燃眉之急”

*ST海潤在昨日披露逾期債務與涉訴金額的同時,也不忘及時給自己種下一顆“希望”。

*ST海潤髮布了《關於關聯方代公司償還逾期債務的提示性公告》稱,公司已於近日收到華君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代本公司的還款2.78億元。

或許是太過激動,工作人員筆誤將“元”寫成了“萬”,隨後又發了更正公告糾正了錯誤。

據瞭解,華君保理為*ST海潤的關聯法人,其實控人孟廣寶是*ST海潤的原董事長。

儘管孟廣寶曾接手海潤的時間並不長,但從種種表現來看,這個被稱為遼寧的“隱秘富豪”,有意迴歸海潤。

2015年10月,*ST海潤因存在虛假陳訴行為致投資者損失,並被證監會行政處罰;同年12月,原大股東及實控人楊懷進於辭去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的職務。

2016年3月,海潤光伏發佈定增預案,引入包括香港上市公司華君控股旗下的華君電力和保華興資產,以及瑞爾德共3名特定投資者,擬以2.70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74074.07萬股,募集資金總額約20億元。定增完成後,華君電力及保華興資產等“華君系”公司持股合計將佔海潤光伏的11.52%,將成為海潤的第一大股東。

“華君系”似乎勝券在握,定增還未完成,孟廣寶便已於同年4月率先入主,出任*ST海潤董事長。不僅如此,“華君系”成員也迅速進駐海潤,在經過一系列的人員調整後,除獨立董事外,董事會一半以上被“華君系”控制。

然而,新的血液並未給海潤帶來新的生命力。

2016年,在整個光伏產業一片興興向榮,八成光伏上市公司業績利潤取得增長的背景下,*ST海潤卻鉅虧13.13億元。

與此同時,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ST海潤2016年年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報告認為,*ST海潤與孟廣寶關聯的多家公司有未經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批的交易往來,但*ST海潤沒有將這些公司識別為關聯方,內控存在多項重大缺陷。

2017年7月12日,*ST海潤董事會認為孟廣寶為審計報告的主要責任人,投票罷免了其董事長的職位。一週後,孟廣寶宣佈辭去在*ST海潤擔任的一切職務,“華君系”的其他成員也陸續退出了*ST海潤董事會。

自今年1月以來,*ST海潤融資能力受限,流動資金持續緊張,陸續出現債務逾期的情況,公司經營一路受到重創。已經與公司沒有太多瓜葛的孟廣寶,開始在海潤危難之時“雪中送炭”。

除了這一次慷慨解囊外,今年5月15日,*ST海潤公告稱,國開證券、華君醫藥於2018 年 5月 10日簽署了《債權轉讓合同》,根據安排,國開證券在收到全部轉讓價款後,將1.85億元債權及全部從權利轉讓給華君醫藥。華君醫藥的實際控制人便是孟廣寶。

孟廣寶兩次幫助*ST海潤緩解債務壓力,“虎視”海潤殼資的源概率頗大,不排除未來還有進一步的援助。

*ST海潤的半條命也算是押在了孟廣寶身上……

降薪、剝離虧損、更換辦公點……綁雷之後,海潤極力保殼

*ST海潤正式綁雷,是從2018年1月31日那天開始的。

這一天,海潤一口氣給投資者帶來了4個壞消息:一是公司銀行債務逾期4.26億,二是因業績鉅虧20多個億帶來的退市風險警示;三是公司2017年財務會計報告繼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被暫停上市;四是公司累計涉訴11.03億元。

2月1日早盤開盤後,*ST海潤就以跌停價開盤,股價報於0.97元,成了A股12年以來的第一隻“仙股”。

3月26日,*ST海潤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5月29日,*ST海潤被暫停上市。

面對隨時會被點燃的雷,*ST海潤董事長李延人、首席技術官李紅波、監事會主要成員等相繼離職,公司也在隨後緊張地做了一些內部工作,希望能將雷的引線加長一節。

*ST海潤公告稱,暫停上市期間,公司會從三方面來保殼,一是整合公司相關生產基地,剝離低效資產,控制新增虧損;二是,精簡合併公司管理機構,提高管理效率,妥善安置相關人員;三是,繼續積極推進資產重組以及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工作,對公司的資產、債務結構進行調整,努力解決持續經營的壓力。

對此,*ST海潤免去了7位副總裁的職務並對部分高管職務做了調整,部分董事、高管的年薪被集體下調了30%,同時還註銷了海潤光伏日本株式會社等7家業績虧損的子公司。

*ST海潤的辦公地點也從無錫市惠山區繁華地段的一棟寫字樓搬到了費用較低的工業園區。

顯然,這一切類似“開源節流”的舉措對海潤眼下的困境而言,太過於杯水車薪。

上市公司債務逾期扎堆,與金融環境有關

今年上半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相繼出現債務逾期問題。如不久前信用債違約的神霧環保、*ST凱迪、ST中安等,還有前些天貓妹寫過的中弘股份,包括這些天永泰能源發生的780億元債務爆雷事件。

在總結了一些共性後,便能看出,*ST海潤出現債務逾期問題絕非偶然。

宏觀的說,這些上市公司前些年在債券等方面的融資成本較低,大舉融資,評級機構接訂單接到手軟,缺乏對借款公司做嚴謹調查。而企業在拿到錢後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投入到生產經營中,很大一大部分則會打著轉型升級的“幌子”用於各種領域的投資和併購,這無疑也為公司帶了各種不確定的風險。

而後,隨著銀行收緊銀根,券商、保險、信託、互聯網金融等都在響應國家強監管要求,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企業的融資成本上升,資金流跟不上便會出現債務逾期。

再者之外,這些問題公司自身業績低迷、股價低,內部沒有一個較為穩定的經營環境來提供現金流,自然也會陷入危機。

由此可見,上市公司前些年撿的便宜,卻在今年“吃了虧”。而債務危機就像一把火,澆多少水能把火撲滅,得看桶有多大了……(藍鯨產經 賈祺)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