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海潤除免去7位副總裁職務外 高管普遍被降薪30%

昔日的明星光伏企業*ST海潤自從進入暫停上市階段後,為了保殼真可謂“用盡了全力”,於近日頻頻祭出“殺手鐧”。昨日早間,*ST海潤髮布公告,再次免去7位副總裁職務並調整了部分高管職務,同時將部分董事、高管等全年薪酬集體下調了30%,還確定註銷了7家虧損子公司。

事實上,進入6月,A股市場上ST公司的保殼大戰早已硝煙四起。多家企業為了保殼,或是部分經銷商發佈持股意向,或是依靠地方政府補貼,或是剝離低效資產等,手段花樣繁多。

*ST海潤為保殼提出多項舉措

昨日早間,*ST海潤髮布了第六屆董事會第六十三次(臨時)會議決議公告,為了努力實現公司股票恢復上市,一口氣公佈了多項舉措。

*ST海潤董事會將免去邵愛軍、周佳雷等7位副總裁的職務,其中5位職務被調整成資深總監,待遇也按照調整後相應任職的職級執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週,*ST海潤董事長李延人、首席技術官李紅波、監事會主要成員等相繼辭職出走。

除了上述高管職位與薪酬一併做了調整外,公告中還對其他多位高管薪酬進行了調整。公司的一位董事邱新與兩位副總裁的基本薪酬都由70萬元/年下調至49萬元/年;另外一位董事ZHANG JIE的基本薪酬也由14萬美元/年下調至9.8萬美元/年,下調幅度均為30%。

此外,*ST海潤還註銷了海潤光伏日本株式會社等7家海內外子公司,據公告上的數據顯示,這幾家公司在今年前5個月都處於虧損或者零盈利狀態,淨資產均為負或者零。

*ST海潤在公告中指出,在暫停上市期間從三個方面入手努力保殼。一是整合公司相關生產基地,剝離低效資產,控制新增虧損;二是,精簡合併公司管理機構,提高管理效率,妥善安置相關人員;三是,繼續積極推進資產重組以及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工作,對公司的資產、債務結構進行調整,努力解決持續經營的壓力。

但是,*ST海潤的保殼壓力著實巨大。根據其昨日早間的另一份公告,截至6月13日,公司累計逾期債務金額26.9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等債務8.83億元,信託保理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債務18.08億元。截至目前,已有18家金融機構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提起訴訟及採取保全措施,涉訴金額累計13.32億元。

ST股已掀起了保殼大戰

除了*ST海潤,A股市場上,多家有著退市風險的公司6月份以來陸續發佈利好消息,ST公司保殼戰已經提前打響。

兩年虧損逾18億的“A股奶粉第一股”*ST因美在6月10日晚間發佈公告稱,日前收到部分經銷商的持股意向函,部分經銷商擬與相關專業管理機構簽訂管理協議,以合法方式取得貝因美股票。*ST因美是自今年4月27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此前為“貝因美”。

而據Wind數據顯示,當前A股上有*ST眾和、*ST建峰、*ST海潤、*ST上普、*ST釩鈦等5只個股正處於暫停上市狀態。此外,今年以來39只個股被實施ST。那麼,近期其他ST股又為保殼做出哪些努力呢?其中,*ST三維選擇進行資產置換、*ST天業獲得接盤俠增持股份、*ST藏旅獲得河北富豪王玉鎖旗下公司接盤、*ST河化清倉萬華化學股票實現投資收益747萬元、*ST凡谷索賠案獲法院立案、*ST眾和擬全力推進公司重整以化解債務危機、*ST新城正全力以赴推進土地出讓工作。

有券商人士分析稱,上市公司對於地方和部委來說都屬於稀缺資源。當上市公司戴上了ST帽子,大股東會千方百計推動扭虧。要麼是政府通過給予補貼的方式幫助其實現盈利,或者是採取資產重組的方式注入優質資產來達到扭虧目的。不過,在今年監管嚴格執行退市制度、退市案例快速落地的背景下,未雨綢繆和保殼要趁早開始形成新的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