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少这个技能,今后真的会失业!

对于即将去美国念中学、大学的孩子们来说,精准表达的技能,正是10几岁的他们需要获得的。

表达的技能,也是塑造个人品牌的技能。缺乏这个技能,孩子未来很难脱颖而出。

一些读者常说,你们的公号给人很多方法和正能量,免焦虑必备。

不过今天这个题目,是不是让你焦虑了?

多年前我从伦敦硕士毕业,就碰到一件焦虑的事:面试。说起来很虐心,我在国内也是面霸一枚啊,顶尖的外企国企都面过,没在面试上败过。不就是与人沟通吗?多简单呀!

可是在伦敦,由于全世界的精英都在那求职,第一关的面试时间可能还不足两分钟。

两分钟一个面试是什么概念?你的自我介绍时间,可能还不到20秒。

要想在20秒之内,从全球几千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让面试官有兴趣继续跟你聊几句,那真要动动脑子!我在自我介绍后,直接挂掉了至少5个面试。

更要命的是,接下来一个问题可能是“揭伤疤型的”:你有什么缺点?告诉我们你的失败经历,为什么你把事情弄砸了?你最不擅长什么,为什么不擅长?

这些问题单看也不难,就是讲自己的故事嘛,顺便找机会夸夸自己。可是again,时间是按秒算的。而且等我上网搜索到那些英美面试大牛的回答,发现他们答得太聪明了。横向比,没法比。

他们的答案有故事 、逻辑强、善于峰回路转、一个字的废话没有。换言之,就是有趣有料的精准表达。要想赢他们,真需要时间好好磨练!

(很多朋友知道我后来准备了200个常见问题,600多个关于自己的答案,终于过关。但这种短时间内密集性的深度思考、自我剖析、打磨言辞,实在太太太烧脑了……强烈不推荐!

未来中国的职场竞争,会不会是同样的态势?其实不用未来,现在已经开始了。

我曾问一个开网课的朋友,他如何讲一节课,覆盖几万人,一晚上赚了40万?他说:课程介绍的题目和开头一句话特别重要。现在的人都太忙了,没时间看后面,一句话能说清亮点的,千万别废两句话。他对于手下员工,也是这么要求的。

而对于即将去美国念中学、大学的孩子们来说,精准表达的技能,正是10几岁的他们需要获得的。

表达的技能,也是塑造个人品牌的技能。缺乏这个技能,孩子未来很难脱颖而出。

于是我们拜访了学生们眼中的“启发式辅导大神”、留学咨询公司Nancy Friends的Nancy老师,让她谈谈如何在面试中精准表达、成功的被人记住?这篇文章写给每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不仅仅是即将留美的孩子。

孩子缺少这个技能,今后真的会失业!

现在申请美高的孩子太多,高分的人也特别多,学校无法通过成绩筛人,于是面试环节变得格外重要。

但中国学生往往出现能力倒挂现象:面试不如写作,写作不如考试。

很多家庭延续的仍然是应试教育思路,孩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训练,远远少于美国学生。孩子在文字书写上花费的时间,远比与人的交流沟通的时间多。

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看美高面试考察什么?我总结下来,主要是以下四方面:

1.学术能力

招生官想了解孩子在学术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倾向。

2.成长经历

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否在未来引领世界?

而对于未来的预判,证据就来自于孩子的成长经历:他有过哪些成就?经历过什么挫折?怎么战胜困难、获得成长的?

3.孩子性格

孩子的性格开朗、包容性强吗?他能在寄宿学校的环境当中,成为一个和同学、老师融洽相处的人吗?

4.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丰富程度。招生官希望看到一个丰富的、给学校带来多样性的孩子;也就是未来社会可以贡献自己独特才华的人。

孩子缺少这个技能,今后真的会失业!

自我介绍 ≠ 交代简历

我们先从自我介绍说起,如何在这个环节突出这四点能力中的某一些?

首先,孩子要避免两个坑。

一是,回答太简短,以为自我介绍就是把简历的头几行说一遍,我是谁,来自哪里,非常干瘪;

二是,长篇大论,恨不得把自己祖宗八代都聊个够。

这两种孩子,都会让人觉得不善于沟通。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我们有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从历史横跨到天文。但面试介绍自己时,她一眼看到招生官的书架上放着很多历史书,猜测对方也爱历史。

于是,在自我介绍的环节,她突出强调了自己喜欢历史,读过什么书,招生官马上眼前一亮!后面的谈话,已经牢牢地被这个孩子“主动引导了”。

孩子缺少这个技能,今后真的会失业!

自我揭短问题 ≠ 批评自己

再来说学生们最害怕的面试问题:自我揭短型。 比如:

你最不喜欢的学科是什么?(考察学术能力);你最大的失败是什么?(考察成长) 你最讨厌的人是什么样的?(考察性格);你最不擅长什么?(考察兴趣能力)

回答这样的问题,千万不要“避而不答”或“过度实诚”!

招生官期待孩子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看到她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克服?从而衡量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性格成熟度“。

人非完人。一个从没犯过错、也没有缺点的孩子,是学校害怕碰到的。

但是,我们很多孩子往往过于实诚,像对长辈承认错误一样,把父母教训自己的话一一招来。比如有的孩子会说:“我不喜欢数学,因为我反应比较慢”。招生官一听,天哪!那你的学术能力行不行?你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呢?

实际上,“自我揭短”的问题,看似负面,但一定要正面的回答。不要暴露自己的能力缺陷或者性格短板,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

你可以找一些同龄人之间,每个人都会犯的错误。比如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等,而这些问题通过努力,都得到了提升,展现你的能力和自信。

另外这里强烈建议父母们,平时要多跟孩子讨论,寻找解决方法。不要脾气一上来,把各种负面的情绪都扔给孩子。

孩子在家庭里不自信,会一五一十的全部展现给招生官。

中国式的自我检讨,会让美国人误以为孩子能力不够、智商欠佳。

孩子缺少这个技能,今后真的会失业!

善于给自己贴标签

面试时间很短,就好像做产品展示一样,能给自己成功贴上标签的孩子,更能被招生官记住。

比如招生官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数学?

很多人的“标准答案”是:因为数学有逻辑性、很难,我征服了它,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

这样的答案没错,但是过于标准、缺乏个性,让人记不住你的特点。

而有些孩子会说,数学是打开所有科学之门的钥匙。进而说到她如何运用数学,解决了生物、甚至生活方面的问题。

招生官通过这个问题,问得不仅仅是数学,更不是数学成绩,而是孩子的特点,她喜欢什么?如何解决问题?她能够用擅长的数学,解决什么问题?

那些有独特故事、拓展能力的孩子,容易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曾经有孩子喜欢摄影,仅仅是这个爱好不会让招生官心动;但是他拍摄了所有的昆虫小动物,各种各样的,让招生官在面试结束后,还能一下子想起这个喜欢生物、热爱探究、摄影很棒的孩子。

孩子缺少这个技能,今后真的会失业!

以上说的都是面试技巧。但往年面试顺利的孩子,最根本的不是技巧,而是家庭的教育。

这些孩子的家长往往比较放手,不会大包大揽替孩子做事儿。孩子的独立性很强,与成年人沟通,自信成熟,交流能力也很强。

而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年纪太小,又辛苦忙于活动和考试,不忍心,所以什么都替孩子做好了。看似为了孩子,实际上真的害了孩子。

面试的技巧可以传授,但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成熟度,是很难在短时间提高的。

常常有一些比赛获奖、成绩很好、非常聪明的孩子,却因为面试表现不够成熟,失去了进入好学校的机会。

当然,这对于他们的人生未必是坏事。假如一个孩子在家长的庇护、一步步的规划下,无风险长大,他们可以赢得考试,却未必赢得了人生。

那些申请成功的孩子们, 他们经历了美国面试的锤炼之后,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变得很强,有的甚至超过了父辈,以及现在职场里的80、90后。

当这些孩子回到中国的职场,未来的竞争会是什么样的?

从明天倒推,孩子今天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认得了单词、考好了分数、练完了钢琴;想想那些在职场上成功的人吧,他们也正是美国学校需要的人。

教育让人抵达明天,而不是填满了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