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底是谁?让全球75亿人等他打电话回家

小时候看书,觉得这世上最酷的一件事就是

流浪

“流浪”,光看这两个字就觉得很酷、很浪漫。

中国春秋时期,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函谷关,他要出关去流浪。

函谷关令尹喜拦着他邀书,老子为了能赶紧去流浪,于是给他写了《道德经》,流传万世。酷毙了!

这被司马迁记在了《史记》里: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

而和老子同时期的孔子,他也流浪。

不过孔子是带着一众弟子。他们周游列国,他们处处碰壁。一点也不酷。

所以,可见流浪这事儿得一个人独自完成,一大帮人一起那就不是流浪,而是旅游团了。

流浪,你可以不带行李、不带钱,但你得带点儿孤独。

函谷关就在河南省灵宝市区,在今天看来,出关其实也没去得很远,还是在中国嘛。

如今如果某个文艺青年唱首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滴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河南……流浪……

那这歌根本就没了意境。说好了流浪去远方,怎么变成了遛弯儿呢?

所以流浪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去得远。

我们现代人说的“诗和远方”肯定远比老子的远很多很多。

远到……星辰大海。

就在前段时间,我终于看到了一个真正能让我们都跪了的流浪。最伟大的流浪。

他到底是谁?让全球75亿人等他打电话回家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计,用来观测、发现环绕着其他恒星之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

也就是它的任务,就是去太空寻找“另外的地球”

2009年3月,它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开始执行它为期3年半的任务。

“开普勒”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0万个恒星系统展开观测,去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他到底是谁?让全球75亿人等他打电话回家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世界是第一个真正能发现类地行星的太空任务。它肩负着一个神圣使命,它要为人类一个既科学又哲学的问题寻找答案:“我们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2013年,开普勒望远镜遭遇了故障,使得它无法设定望远镜方向,任务被迫暂停。

虽然NASA的科学家们尽力去修复,但是失败了。

尽管修复失败,但NASA并没有放弃“开普勒”。在2013年8月,NASA为“开普勒”启动了K2任务——

让它利用太阳微弱的光压来重新调整姿态,继续它的观测。

可是K2任务有个弊端,因为要利用太阳的光压,“开普勒”无法再稳定地面向一个区域,因为阳光的角度会发生变化,所以每不到三个月它就要换一个方向,重新接受阳光。

2015年,“开普勒”给“家里”(地球)发回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它发现了首颗位于“宜居带”上体积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代号“

开普勒-452b”)。

这是地球的“表兄弟”。

尽管,他距离咱们地球1400光年。

他到底是谁?让全球75亿人等他打电话回家

“开普勒”带病工作为我们带来如此重要的发现。

而就在今年的3月,科学家表示,由于K2任务的“副作用”——调整望远镜方向是需要“开普勒”消耗燃料的。而“开普勒”本身所携带的燃料就很有限。

这就意味着,“开普勒”每进行一次调整,都会极大缩短自己的寿命。

开普勒已经在外空遨游了9年,在K2任务里它已经完成了16次数据观测和回传。

它很可能将耗尽它最后一丝燃料。

当我看到《果壳网》这篇报道,当我读到“(它)终于可以卸下重担,从此自由自在地飘荡在太空,直到永远”,

我差点眼泪就要飚出来了。

我居然会为“一颗太空望远镜”感到莫名的伤感。

他到底是谁?让全球75亿人等他打电话回家

在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流浪最最重要的条件是“你有来处”。

就像“开普勒”,虽然它在无垠的太空中流浪,但是它总要“打电话回家”。

告诉“家里”:我很好。告诉“家里”:我又发现了什么,这个“世界”真是太美妙了。

而“家里”的那微弱的一点点光(太阳光压),是它继续流浪继续探索的动力源泉。

只要“有来处”,我们就不孤单。尽管面对前方无尽的宇宙,我们知道,我们背后有光。

流浪可以没有终点,但是必须心怀“来处”。

无论你飘在哪儿,无论你多忙,无论你的事业多么伟大,

学学“开普勒”,给家里打个电话。

因为家里也在一直“为你打call”。

PS:在5月9日,NASA设在西班牙的深空网络天线接到了“开普勒”发回家的信号,已经开始接收它最新的观测数据。“开普勒”将开始它第18期的观测。它的燃料还没耗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