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智深说圆寂就圆寂呢?

一条无厘头的鲸鱼


其实,此圆寂非彼圆寂。

那日,鲁智深擒得方腊,宋江对鲁智深道:“今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

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两人聊的极不投机,宋江句句不离功名利禄,字字都是权利富贵。鲁大师听的生气,直接怼回去,什么都不要,有个全尸就算万幸了。征方腊损兵折将,很多兄弟身首异处、尸骨未寒,鲁大师这话讽刺的宋江说不出话来,两人都不高兴。

接着张招讨汇集刘光世、童贯,都来睦洲给宋江庆功。庆功之后方才安葬众将,做道场超度亡魂。收拾完毕,便随张招讨回杭州候旨,等着班师回京。所以杭州是回京前的最后一站。


那一日,月色朗朗,鲁大师睡不着出来透气,却见高处站着一人,临江而立,持壶自饮。仔细观看,原来是豹子头林教头。鲁大师欢喜,叫道,师兄饮酒怎地不叫我,语罢,三两窜便窜到林教头身边。

林冲叹了口气,道,我这心中气闷,自东京被高俅害死娘子,我没有一日不想报仇,原以为上了梁山,聚起事来,有朝一日杀到东京,宰了高俅那厮。却不想宋江力主招安,如今为了朝廷卖命,虽灭了方腊,却是兄弟凋零,怎不让人感叹凄凉。


鲁大师痛饮一大口,师兄,眼见得这次打方腊就是奸臣的伎俩,是想让我们和方腊两败俱伤。那日我亲手擒住方腊,看那方腊的确是条好汉。他当初也是与我们一般,被朝廷所迫这才造反。临走时他还与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他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细想了一想,恐怕确实是如此。朝廷用我们乃是为了以寇制寇,如今方腊已灭,我们又多与奸臣有怨,将来进京,如何放过我们。

我也是惆怅于此啊,林冲望向江水,如何才有两全之策。

话音未落,听的后面一阵脚步声,二位哥哥好生偏心,在此饮酒也不唤我。

二人同时回头,原来是行者武二郎,手中提着一大坛酒跑上来。武松哈哈大笑,喝酒用坛才痛快。


林冲望着武松断臂,伸手拉住二人:有了,回京终归难逃一死,不如我们就死在此处…

鲁大师与武松相视一笑,妙啊!当初我师傅智真长老予我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原来师傅早已为我想好后路,听说钱塘潮水从不失信,明日八月十五正好实施。

武松早已明白二人之意,道,我本已残废,正好留在寺中,不便回京。

林冲拿起酒坛又灌了一口,道,夜凉风骤,受了风瘫,看来得麻烦二郎照顾了。

说罢三人哈哈大笑,对了,鲁大师突然想起,杨志兄弟也在丹徒养病,不如……


甚妙甚妙,此时的三人心情无比轻松。

第二日,鲁智深坐化五台山,武松跟宋江辞行,留在六合寺,临启程,林冲患风瘫留下养病。没多久丹徒传信说杨志病故。半年后武松传书宋江,说林冲病故。

数年之后,楚州廖儿洼,四座坟茔并立,坟前立着四人,一人光头僧衣,一人只有一条手臂,一人豹头环眼,一人脸上一搭青记……


暮云斋主


鲁智深不是说圆寂就圆寂的,其实是有原因的。那是他师傅给他四句偈语道出了实情,鲁智深相信师傅的偈语。具体偈语和圆寂过程是这样的。

《水浒传》中有三个真正的男人:林冲、武松和鲁智深。三人恰好都是好哥们。林冲是个完美君子的化身,是个好丈夫、一个优秀“公务员”,社会的黑暗,让他有点窝囊。武松就是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化身,是个剪除邪恶的‘’行者‘’,是个真正的好男儿。然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却说,鲁智深是我塑造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鲁智深”单从名字来看,他是个充满矛盾的结合体。鲁也鲁莽也。智深大智慧也。确实,他虽鲁莽却不泛怜香惜玉,由歌女翠莲不幸的遭遇,才引出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他虽强悍却不欺凌弱小。天不怕地不怕。,即便惹出人命官司,避祸五台山也不消停,斗泼皮,倒拔垂杨柳。‘’花和尚‘’不花,不修身不诵经,却古道侠肠,路见不平拳打抢婚的‘’小霸王‘’周桐,大闹桃花村。看似粗枝大叶不修边幅,却对林冲无微不至,暗中保护,才有了林冲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林,斗杀卖友求荣的路虞侯故事。



鲁智深的一生经历,有四句偈言说的好。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遇林而起我觉得是指野猪林,有的人认为指的是林冲,你的看法呢?遇山而富指的是单打二龙山,最后得了点金子,然后下山了。遇水而兴指的是鲁智深投奔水泊梁山,之后比较顺利了。遇江而止说的是鲁智深在浙江六合寺园寂。这也是他师傅智真长老对他的点化,水泊梁山的将领最后结局都挺悲惨的,他师傅早就预料到了这点,。故在他功成园满时让其死去,给了这个‘’神人‘’般的人物一个善终。

话说鲁智深擒解珍、解宝之后,和武松及寺里的和尚夜宿六合寺,当晚,月明星稀,突然,有天蹦地裂的一种声音传来,智深大惊,以为是贼兵来了,抄起‘’家伙‘’就往外跑,寺里和尚见状忙问:‘’你这是往哪里去?贼兵至,往之。智深答道。众人大笑。原来智深乃关西汉子,并不知道钱溏江潮夕现像。‘’今八月十五,每逢这天,钱溏江必来大的潮水,因为守时,故当地人称之为潮信‘’。寺里和尚说完,推开窗子指给智深看,远方的潮水马上随着潮信就到了,听上去犹如千军万马在奔腾,难怪智深把它当成了贼兵了。鲁智深听罢顿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智深问众和尚,什么是圆寂呢?众人暗笑,出家这么久了连这也不懂。‘’圆寂就是死‘’,和尚小心的说道。


智深听罢对和尚说,给洒家弄点热水,今俺要圆寂,和尚十分惊奇并不敢怠慢,赶紧去办。鲁智深命又让武松取纸笔来,写下了几句偈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事毕,鲁智深沐浴更衣,盘腿打座,悠忽,腾起并不落下,下面好像有东西托着一般。不久,鲁智深座化而死。

这就是鲁智深说圆化就圆化的过程,也是鲁智深脱离这肮脏世界的过程。只可惜抛下了两个好兄弟了。


秉烛读春秋


《水浒传》里有三个真男人:武松、林冲、鲁智深。武松就是正义的化身,除暴安良的真男儿;林冲在现在看来就是一名出色的公务员,也是一名好丈夫,只不过社会的阴暗让他有些窝囊;鲁智深,却是施耐庵个人认为塑造最成功的人物。

鲁智深,单从名字看,就是个矛盾综合体。鲁即鲁莽,智代表智慧,智深即为大智慧。虽然他性格鲁莽,但也懂得怜香惜玉,如为歌女翠莲拳打镇关西;虽然他个性举止强悍,但从不欺负弱小。他天不怕地不怕,即使在惹出人命官司后躲难到五台山后,也是继续嚣张,做出了斗泼皮、倒拔垂杨柳等“壮举”。花和尚不花,不修身养性、吃斋念佛,却有侠义心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情,大闹桃花村、惩治“抢婚小霸王”周桐;虽说不修边幅、粗枝大叶,但对林冲的照顾却是细致周到,暗中保护、配合林冲刺配沧州道,大闹野猪林,斗杀路虞侯。

鲁智深的一生用四句话就能总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遇林而起:有人认为是野猪林,也有人认为是林冲;遇山而富:单打二龙山,获得了些许金子;遇水而兴:投奔水泊梁山,自那以后他的路就比较顺了;遇江而止:他在浙江六合寺圆寂。这四句话也是鲁智深的师父送给他的话,他师父早就预料到梁山将领不会有好结果。所以作者选择在鲁智深功德圆满时让他圆寂,也算给了这个传奇人物一个好结局。


老照片


并不是说圆寂就圆寂,而是应了偈语。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其实这四句话,是对鲁智深一生的描写。他的世界就像楚门一样,总感觉是被人监视着,连他的人生都被定好。但是施耐庵说鲁智深是被他塑造最好的一个,也是三个真男人之一。


《水浒传》里面只有鲁智深,武松,林冲三个真男人,三人也都是好兄弟。林冲是君子的化身,是黑暗社会中的“公务员”。武松是正义的化身,除暴安良。鲁智深是矛盾的化身,既鲁莽又聪慧。

因为可怜于翠莲的遭遇,他拳打镇关西。镇关西被鲁莽打死后,他还知道说“这厮装死”逃脱。惹出官司后逃亡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拳打小霸王,大闹桃花村。看似大大咧咧,但是对于林冲照顾的无微不至。这才有了林冲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正如开头所说的四句偈语,遇林而起——是在野猪林里面与林冲结缘;遇山而富——是他单打二龙山,得了些钱财下山。遇水而兴——当然指的是水泊梁山。遇江而止——则是指的钱塘江了。

鲁智深擒住解珍、解宝后,与武松等人住在六合寺。前半夜一片安宁,突然天崩地裂声音传来。鲁智深以为贼人打来,拿着兵器就要出去迎战。寺里面和尚劝道:这是钱塘江潮汐的声音,每年八月十五必有大潮。

鲁智深听后大笑,师傅有言: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何为圆寂?寺里面和尚笑到:圆寂就是死的意思。鲁智深得知后,让小和尚给自己准备点热水,他今天晚上就要圆寂。

鲁智深让武松拿了一些纸笔,写了几句偈语: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写完之后,鲁智深沐浴更衣盘腿而坐,忽然腾地而起不久就死去。其实水浒传中的108将中几乎没有几个好下场,而他的师傅早就料到这件事。在他功德圆满时让他死去,给了他一个善终的结果。并不是说死就死,而是定好了他今天死。


史之策


这是因为鲁智深是《水浒传》里面人生境界最高的一个角色。


一代才子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读法》中,把梁山好汉分成上中下三等,并且认为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

周作人先生也说:

他是一片赤子之心,好打不平的,而且毫不干己。

这个评价其实是非常高的,从佛家的角度来说,能够有一片赤子之心,能够毫不干己的利他的人,那就是菩萨境界啊!


在小说里,作者很多地方都暗示了鲁智深的与众不同。

先看小说里面 的鲁智深的诗赞:“自从落发闹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臂负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看过禅宗语录的人都知道,什么人敢呵佛骂祖,只有开悟的大禅师才有资格这么做。而鲁智深在五台山,在佛殿随地大小便,打和尚,打金刚,这不分明就是呵佛骂祖的大禅师境界吗?难怪一代才子李卓吾,在这些地方统统写下一个字的评语:佛!

小说里面只有一位高僧认得鲁智深的真面目,就是五台山的智真老和尚。

鲁智深初上五台山时,其他和尚都说鲁智深形容丑恶,貌相凶顽,不似出家模样,不可剃度。智真长老却力排众议:“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此后,老和尚两次准确预言了鲁智深的命运。第一次是大闹五台山后,鲁智深投奔大相国寺,老和尚赠送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遇林冲,落草二龙山,归顺水泊梁山,止于宋江旗下,即为该谶的应验。第二次是征讨辽国得胜回家,路过五台山,宋江、鲁智深等上山参拜智真长老时。长老告诉鲁智深:“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的圆寂充满禅宗机锋。

在征讨方腊得胜,驻扎杭州六和寺后。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同碧。夜半,忽听得寺外雷般响声,鲁智深只道是战鼓擂动,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待要出去厮杀,众僧拦阻,方知乃是钱塘江潮信,当下大悟: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万松林活捉夏侯成;“遇腊而执”,俺又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合当圆寂。从这类也可以看出来,首先鲁智深的悟性超级好,一点就通,第二点,鲁智深早已看破生死。一个人能够看破生死,来去自由,那绝对是得道的境界啊。再看他圆寂前写的颂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琐。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有人读了鲁智深圆寂前写的偈子,说,能领悟这几句话,基本上可以领悟内典。换句话说,这几句话禅机无限啊!后来径山大惠禅师火化鲁智深的时候,也说了几句法语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

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

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

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大菩萨鲁智深至此大彻大悟,修得正果。

总结:鲁智深是水浒传里面,境界最高的人物,也是结局最圆满的角色。生前快意恩仇,死后修成正果,生死自在,来去自如,非常潇洒。


铁锤历史


水浒传中鲁智深是个五大三粗,面露凶相的人,他身高八尺,长的面阔耳大、鼻直口方,乍一看就是那种不好惹的,能把小孩吓哭的人。

但其实他是一个特富有正义感,嫉恶如仇的人。在遇到金翠莲之后,听到其悲惨遭遇,就一拳打死了郑关西。

见土匪强抢民女,敢一人对付整个土匪伤。在兄弟林冲受到迫害的时候,悄悄护送,在关键时候救下了林冲。

为了陌生人,他可以放弃体制内安稳的生活,不当军官当和尚。

为了兄弟,他可以放下自由自在的菜园和尚生活,宁愿漂泊江湖。

为什么他会突然圆寂呢?

在跟他师傅分离的时候,智真长老跟他说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都验证了。

当鲁智深夜宿六合寺,晚上突然听到听到一股巨大的声音传来,以为是敌军来了,迅速抄起自己的武器就往外跑,这时寺里的和尚看到了,你这是往哪里去?贼兵至,往之。智深答道。众人大笑。原来智深乃关西汉子,并不知道钱溏江潮夕现像。‘’今八月十五,每逢这天,钱溏江必来大的潮水,因为守时,故当地人称之为潮信‘’。寺里和尚说完,推开窗子指给智深看,远方的潮水马上随着潮信就到了,听上去犹如千军万马在奔腾,难怪智深把它当成了贼兵了。

鲁智深听罢顿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问众和尚,什么是圆寂呢?众人暗笑,出家这么久了连这也不懂。‘’圆寂就是死‘’,和尚小心的说道。

智深听罢对和尚说,给洒家弄点热水,今俺要圆寂,和尚十分惊奇并不敢怠慢,赶紧去办。鲁智深命又让武松取纸笔来,写下了几句偈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事毕,鲁智深沐浴更衣,盘腿打座,悠忽,腾起并不落下,下面好像有东西托着一般。不久,鲁智深座化而死。

这可能就是他突然圆寂的原因了


孤独的鹰56918801


不排除鲁智深服毒自尽的可能。


鲁智深做过军官,了解官场黑暗的内幕。

鲁智深本来在梁山就有很高的威望,又有大量心腹支持者,仅次于宋江,比卢俊义强大十倍。

更重要是鲁智深还有极大战功,擒获了方腊。

这样一个人显然是朝廷的眼中钉。

虽然鲁智深放弃兵权出家,毕竟威望还在,朝廷很有可能暗算或者栽赃罪名他赶尽杀绝。

与其这样,不如自己自尽,用鲁智深的话来说就是落个整尸首。


所以鲁智深突然自己圆寂,很有可能是服毒自尽了。

事实上鲁智深做的也没错,宋江卢俊义先后被害死,吴用花荣也被迫自杀。

鲁智深死了一了百了,还被朝廷追封,落了个好名声。

可惜了!鲁智深是水浒唯一的好汉,见义勇为,除暴安良,杀人虽多、杀的都是恶棍。


萨沙




鲁智深 ,本名为鲁达、法名智深,当过提辖也称为鲁提辖。本人身长八尺、长的面阔耳大、鼻直口方,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因三拳打死镇关西而惹上人命官司,不得不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


文殊院老方丈(智真长老)看他与佛有缘,日后必能成佛,便力排众议收他为徒赐法名 智深。但因鲁智深难守清规戒律屡犯寺规,智真长老不得不将他另安排到,东京汴梁大相国寺自己的师弟那里去,临别又赠送他四句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在此后经历中:大闹野猪林、落寇二龙山、聚义水泊梁山后,鲁智深随宋江招安、征辽得胜后路遇五台山,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在参拜了智真长老后,长老道:“徒弟一别数年,杀人放火不易”。在临别之时又赠送了鲁智深四句偈语:“逢厦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在随着宋江大战乌龙岭活捉敌将夏侯成,南下征讨方腊大胜后,鲁智深和武松因不愿意上朝廷做官,就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了。

一日钱塘江潮信来时声音震响,鲁智深不知这是什么声音便问寺院里的僧人,僧人说这是潮信响,鲁智深又问何为潮信,僧人解释道:今天是八月十五到了三更子时潮水就来了。鲁智深听后顿悟拍掌笑到,原来智真长老早就未卜先知真应了那四句偈语“逢夏而擒”不是正是活捉了夏侯成,“遇腊而执”不就是生擒方腊。今日听到潮信,不正应了那句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圆寂二字鲁智深还不懂什么意思,就问那僧人,僧人说:圆寂二字就是死去的意思,鲁智深笑到说:既然圆寂是死,那洒家今日必要圆寂了。麻烦僧人帮忙烧点热水洒家要沐浴,僧人听到赶忙去烧热水,鲁智深沐浴完毕,又差人通知宋公明哥哥来看他。可惜等到宋江等人到来,鲁智深已经坐在禅椅上圆寂了,众头领都焚香叩拜行礼,众僧人诵经忏悔,这正是:鲁智深、鲁智深,忽然随潮而去、果然无处跟寻。最后收骨葬于六和塔院内。


农村张大帅


鲁智深圆寂了吗?有人认为没有,所谓“说圆寂就圆寂”,是智真长老和鲁智深放出的烟幕弹,而武松留在六和寺出家,一方面是替鲁智深打掩护,另一方面则是这哥俩还能凑在一起喝酒——宋徽宗给了武松十万贯赏钱,足够这一和尚一行者吃狗肉喝烧酒花上好几辈子了。我们来看看说鲁智深“坐化”实际是一种诈死的理由,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任何人都不希望那个侠义憨厚又有点搞笑的大胖和尚就此离去。

第一,鲁智深坐在禅椅上只是“不动了”;第二,鲁智深留下的偈语说自己“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的意思,实际就是脱身隐居;第三,大慧禅师说鲁智深“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也是暗示鲁智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第四,被焚化的“龛子”实际是空的,因为“坐化”属于“肉身成圣”,可以装金供奉,完全没有必要火化。

出于对鲁智深的敬重和喜爱,很多人愿意相信鲁智深没有圆寂,因为人世间还有诸多不平之事,等着鲁大师、鲁大侠去铲除。 作为没有污点暴行的梁山真好汉,即使是朝廷奸臣,也没有必要刻意迫害鲁智深:鲁智深在朝堂上没有仇敌,但却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和靠山——老种经略相公。鲁智深即使回到朝廷,也不用像宋江卢俊义那样被人干掉。

但是不管怎么说,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相信鲁智深并没有坐化。也许大家更愿意看到这样一个场景:行者武松正在六和塔下单臂举杯独酌,忽然旁边递过一条香喷喷的狗腿,一张憨厚的笑脸凑了上来:寡酒难饮,洒家与武二兄弟大醉一场如何?


半壶老酒半支烟


(一)

在近代武侠小说出现前,鲁智深可以说是小说中圆寂得最潇洒自在的和尚。

他的圆寂完全可以上升到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

是风骨;

更是格调;

深合禅宗顿悟之妙谛。

我们可曾见他打坐参禅,可曾见他青灯古佛,可曾见他诵经持咒,可曾见他无嗔无念,可曾见他无忧无怖?

禅宗传至五祖弘忍时分为南北二宗,北宗神秀,南宗惠能。北宗讲究渐悟,而南宗讲究顿悟。所谓顿悟,就是不坐定不观禅,见性即佛,会念一句阿弥陀佛便可以成佛,放下屠刀也可立地成佛。渐悟呢,对不起,需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可以哦。密宗,更过分,去趟拉萨都需要磕长头匍匐而去。

如此看来,普通人若要皈依,当然首选南宗。

但从本质上来说,南宗就是耍流氓。譬如我已经三个月没碰过电动工具不曾干活,却并未成佛。而这位姓鲁的同事,天天又是棋牌社又是酒店澡堂,游手好闲,忽然有朝一日他便成佛了,我在惊讶之余,肯定觉得我佛不公——这都是应有之义。

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鲁智深的欢喜圆寂是对真正苦修的讽刺嘲笑。

(二)

文学作品当然塑造得越高妙越好。

水浒第九十九回写鲁智深圆寂,文字的无限魅力简直快要透纸而出:

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

其人生终章亦如此勇猛精进。

待得听寺僧解释明白潮信为何后,心中便忽然大悟,所谓福至心灵,想起智真长老所嘱咐之偈: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便焚香沐浴,安排后事,又写一颂,云: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然后便“自迭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

”去也。

试举几例,皆与鲁智深圆寂有异曲同工之妙。

1:金毛狮王谢逊,唾面自干以赎罪,皈依佛门;

2:慕容博和萧远山,王霸雄图,血海深恨,相逢一笑,尽归尘土,得扫地僧收录门墙,称师兄弟;

3:鸠摩智,于枯井底、污泥处一生功力尽为段誉吸去,借此却去了一身宿障,回到西域,后成大德高僧;

4:慈恩(裘千仞),临死之前得周伯通和瑛姑一声原谅,含笑瞑目;

5:石之轩,在碧秀心墓前漫吟“二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开,直至如今更不疑”而去,心魔尽去,出尘之姿,已经成佛;

6:《新少林寺》,释延能饰演的和尚以身为饵杀死强敌,而自身亦被一把大刀贯穿,死前悲怆合掌:“我佛慈悲!”

大家有时间不妨把这些章节都找出来读一下,其魅力绝不在鲁智深圆寂之下。

这表现出什么呢?

实质是表现了一种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主角往往是能哭能歌、放纵不羁、率真洒脱。

这并不只是禅宗式的,而是魏晋风流似的。如嵇康然,临死犹然潇洒抚琴,曲毕道:“可惜广陵散今日绝矣!”

近代的弘一大师,其未出家时俗名李叔同,那首有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原作者,圆寂时手书二偈与诸友告别,云:“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三)

补充两句,兼为吐槽。

既有这种审美于前,自有后人效法于后。

鲁智深是一个世俗化的嵇康,虽然为人粗豪,但骨子里的高贵比之嵇康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少林寺》其实有点为审美而审美了,虽然那个殉寺的场面的确悲壮无比,然而在松散而经不住推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下,结合小谢的妖冶发型,两相映衬,简直喷饭。

黄易也犯了和《新少林寺》一样的毛病,写石之轩的谢幕,其节奏控制得稍嫌拖沓,大概是他太爱这个人物,竟写了上万字之多。

我们都应该学一学施耐庵先生的惜墨如金,鲁智深走得毫不拖泥带水,从听潮到圆寂半页不到,越是如此越显豁达,越有禅韵。

这种情节正该如此,万不能拖沓,如果等到焚完香又是打喷嚏又是扣脚丫又是挠头皮屑,那就不是坐化,而是直播(特指如今的直播男女)了。

所以你问他为什么说圆寂就圆寂?

要不然呢,还吃顿饭聊会儿天放两个屁再走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