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化工巨無霸時代要來了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已獲國資委任命,將兼任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年滿60歲的

任建新將退休,而作為國有重點骨幹企業中化集團掌門人的寧高寧則將在11月年滿60歲,這一人事任命說明兩家集團的合併計劃已提上日程。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化工巨無霸時代要來了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任建新(右)與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左)

6月30日下午,國資委在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召開幹部大會,對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進行調整,任總到達退休年齡,安排退休;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黨委書記。國資委黨委委員沈瑩代表國資委黨委宣佈調整通知。會議對任總在過去34年以來為中國化工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感謝!

中國化工集團和中化集團,作為國內化工行業首屈一指的龍頭企業,自去年起就傳出有合併的消息,但是兩位掌門人卻都表示暫無計劃。任建新和寧高寧,兩位掌門人性格迥異,卻都在江湖上流傳著著諸多傳奇故事和稱號,並且各自帶領著企業在不斷壯大,擅長併購。隨著此次人事任免消息的公佈,寧高寧料將主導兩家集團的合併工作。

中化與中國化工

發展過程大相徑庭

中國化工集團作為國務院國資委主管的中央企業,發展過程與一般意義的央企大不同,最早起家於任建新個人的創業項目。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化工巨無霸時代要來了

34年前,時為化工部化學機械研究院團委書記的任建新在蘭州下海經商,創立工業清洗公司藍星清洗。1995年,任建新將藍星清洗送上A股上市,隨後以國企脫困為切入口,併購100多家國有化工企業,於2004年組建中國化工集團。再後十餘年,他以資產拼盤模式,海外併購項目越做越大,將中國化工從最初300多億元總資產做大到現在將近8000億元。

而在去年6月,中國化工集團斥資490億美元收購了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科技公司先正達(Syngenta)。但就是這樣的一場超級收購,卻沒有在國內媒體上大肆宣揚,僅僅是央視做了簡短的新聞報道,以及一些媒體發佈了通稿。任建新的低調,足以見得。

中化集團,作為國有重點骨幹企業,從業務構成來看,涉足領域最廣,涵蓋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等業務,中國化工則以化工品生產為主,目前形成了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基礎化學品等為主的6大業務板塊。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化工巨無霸時代要來了

公開信息顯示,寧高寧曾獲山東大學經濟學學士和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早年曾任華潤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2004年轉任中糧集團董事長,2016年調任中化集團董事長。

寧高寧以擅長併購著稱,其在華潤集團和中糧集團期間均主導了一系列收購活動。據媒體統計,寧高寧任中糧董事長的11年間,中糧共發起了50起併購,將蒙牛乳業、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五穀道場方便麵等多個知名品牌收入旗下。

中化與中國化工

低低調調任建新

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先正達公司這場超級交易的締造者、中國化工集團的掌舵人任建新本人是一個超級低調的人。在交易宣佈後,央視的新聞中他甚至都沒有露面。

這固然和他本人的性格有關,他來自中國偏遠的西部城市蘭州,幾乎從不進入任何企業家社交圈子,也鮮有在外界高談闊論。以事業為重,甚至在一段時期,因為事業而不惜讓妻子下崗。

而更重要的是,他並非“根正苗紅”的大型國企領導幹部。

他從蘭州一個民營的礦業清洗公司起家,不斷“向組織靠攏”,不斷地表現出了在商業之外的政治天賦,而最終在一系列資產重組中締造了一個全新的、國有的中國化工集團——當時是中石油、中石化之後的第三大石油化工新貴。

這堪稱中國商業史上另一個奇蹟。

與大家耳熟能詳的柳傳志、任正非的創業故事比起來,任建新的路徑更加隱秘,但也更加符合中國的國情。可以說,可能全中國、甚至全世界也沒有第二人有複製他這條道路的可能。

1984年,蘭州。

24歲的化工機械研究院團委書記任建新做了一個重大決定——“下海”。任聯合了7個人一起註冊了一個國有制的公司,掛靠在化機院下。

1986年以後,藍星因為成功完成了幾套大型設備的清洗而名聲大噪。當時山西化肥廠有一套合成氨裝置需要清洗,國外公司束手無策。而任建新帶領的藍星突擊隊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洗淨了第一根二十四英寸氧氣管道,除鏽率百分之百,腐蝕率僅為一克/平方米小時,德國專家魯奇在管道上寫下OK的照片至今還出現藍星集團的宣傳冊上。而藍星的速度也讓在場的化工部副部長潘連生吃了一驚,“你們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任隨後將藍星清洗在大型成套裝置上的應用作為課題,報請化工部和國家科委,同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有了國家級的獎勵作支撐,再加上任建新很重視及時將工作告訴媒體,藍星清洗在工業領域的知名度迅速打開。

“我們創造了365行之外的另一個行業”,任建新經常以此激勵員工。在蘭州,只要提到在藍星工作就會是一件遭人嫉妒的事情,而任建新也開始獲得政治榮譽,他連年被評為甘肅省人大代表、優秀青年企業家。在1995年搬到北京之前,藍星的資產已經超過5個億。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化工巨無霸時代要來了

(圖說:藍星清洗的系列產品當時已經在市場上有名氣)

後來,任建新因為母親臨終前的遺願就是吃一碗牛肉麵而創立了拉麵連鎖企業——馬蘭拉麵。於是,中國化工成了化工行業裡賣拉麵賣的最好的,賣拉麵裡幹化工乾的最好的。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化工巨無霸時代要來了

“任牢牢把握體制內的每一個機會,他有著敏銳的政治敏感,上市的時候上市,收購兼併的時候搞收購兼併、撥改貸的時候做撥改貸,國際化的時候又收購雙龍。”,接近任的一位內部人士評價說。

在任建新的腦海中,大化工的夢想已經做了很多年。2002年春節前後,任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希望組建中國化工,“中國有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但卻沒有中國化工,化工部解散之後化工企業分散各地,加入WTO之後如何與國外企業競爭”;任隨後起草了關於組建中國化工的報告上報國家經貿委。“他將個人的理想和國家的目標、政策結合得很好”,藍星的一位內部員工說。

在所有進行海外收購的中國企業家中,任建新是少見的自信者。“為什麼我們收購一個成功一個?因為這些本領在國內早都練好了。”任說。他相信,儘管每起海外收購有其特殊情況,但對於資產的判斷、對人的判斷等都是和收購國內企業共通的。

作為併購高手的任建新帶領當時的藍星,總共併購了國內逾百家企業,規模從1995年遷入北京時的40億發展到200億。任建新也就此積累了難得的併購整合經驗和自信。

2004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在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等原化工部所屬企業的基礎上,組建中國化工集團。中國化工的戰略定位是“老化工,新材料”,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基礎化學品、石油加工、農用化學品、輪胎橡膠和化工裝備6個業務板塊。

中化與中國化工

誰人不識寧高寧

寧高寧為人高調,有著管理學背景,是中國首批留洋的MBA,從華潤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到華潤總經理的位置。從華潤到中糧,再到中化任職,均為央企單位,足見其實力。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化工巨無霸時代要來了

寧高寧在華潤18年,期間華潤從一家外貿公司,發展成了一家多元化的控股企業集團。而今,華潤的總資產也從最初的600億元,發展到了截至2014年的12517億港元(約10551億元人民幣)。華潤能有今日的成績,寧高寧居功至偉。

2004年12月28日,寧高寧從華潤“空降”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當時的中糧,是一家立足於傳統農業且帶有政策性色彩的糧油貿易公司,旗下擁有50多個分散的業務單元。寧高寧到任中糧之後,於2005年提出了“全產業鏈”業務邏輯,並於2009年正式提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戰略。

在華潤任職期間,寧高寧利用收購整合,在地產、啤酒、零售、紡織、電廠、製藥、建材多個領域跑馬圈地,如同一個多世紀前橫掃美國金融與實業界的摩根,被外媒譽為“中國紅色摩根”。

作為最瞭解寧高寧的黃鐵鷹說過,“高寧的學歷可不是現在泛濫的MBA,他是1983年通過全國研究生考試公派選拔赴美留學的。他在美國所學的專業是財務和金融,他的專業訓練使他深知資產負債表的兩邊是一回事,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單靠‘財技’就能成功!”

黃鐵鷹說,“更關鍵的是,他20年前初入商道,就在香港那個規範但極其殘酷的市場裡游泳,而且一遊就是18年。他不是一舉成功的商人,他是從香港華潤集團那個龐然大物的商業機構底層,一步一步游出水面的!”

寧高寧素來穩健,可謂深謀遠慮,而任建新敢於突破,大膽投資,專幹“大活兒”,可謂勇武。 任建新同樣履歷顯赫,而且他還具有白手起家的特點,是國企之中不可多得的創業型人才。

隨著合併的消息越來越近,兩大化工巨頭將擁有很好的“互補性”。兩者一旦合併,將打造出一家比肩世界最大化工巨頭巴斯夫的化工巨無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