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換帥,51歲中央候補委員接棒,呂軍能否將中糧帶入「新時代」?

再換帥,51歲中央候補委員接棒,呂軍能否將中糧帶入“新時代”?

央企巨頭中糧再次人事更替,這次,新帥呂軍能否將中糧這艘鉅艦,帶入“新時代”?

7月9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央組織部高選民副部長宣佈了中央關於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呂軍同志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免去趙雙連同志的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退休。有關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辦理。

2016年,原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卸任,趙雙連接任;兩年以後呂軍接替趙雙連成為中糧集團掌門人。3年之內中糧兩度換帥,中糧引發眾多關注。呂軍此次上任,又能否將中糧這艘大船,帶進新時代?

01

屢屢“打破記錄” 年輕的“老中糧”

再換帥,51歲中央候補委員接棒,呂軍能否將中糧帶入“新時代”?

此次換帥之前,呂軍非常低調不為人知。其實他很早就加盟中糧,算得上年輕的“老中糧”。

1993年,中國農業大學碩士畢業的呂軍加入中糧,1997年07月,歷任中糧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2003年03月,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兼中糧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

由此可見,十年時間,呂軍由一名大學生成長為中糧集團高管,其工作能力可見一斑。

2006年至2016年期間,呂軍輾轉中糧集團多個崗位,先後出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中糧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糧油有限公司油脂部總經理;中糧集團副總裁,中國糧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油脂部總經理;中糧集團副總裁、黨組成員;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等要職,成為中糧集團的“封疆大吏”和得力干將。

在任職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以前,呂軍曾經是香港上市的中糧控股董事總經理,熟悉資本市場。呂軍履新中儲糧總經理之際,組織對其上任的評價是“年富力強,在市場化業務方面比較有經驗”。

2016年,呂軍任職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這打破了一個慣例—過去近10年中儲糧董事長皆有地方工作經歷,他的前任趙雙連曾任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的前任包克辛曾任貴州省副省長,呂軍又破了“記錄”。

作為央企系統(在京)53名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之一,呂軍還是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這在央企中並不多見,可見呂軍確實“德才兼備”。

而此次呂軍正式接棒中糧,意味著中糧正式進入呂軍“時代”。

02

“擴容”“瘦身”“強體” 呂軍要出什麼牌

再換帥,51歲中央候補委員接棒,呂軍能否將中糧帶入“新時代”?

呂軍接棒之前,中糧集團經歷了“買買買”擴容和“賣賣賣”瘦身階段。

2004年12月,寧高寧從華潤“空降”中糧集團。當時中糧是一家立足於傳統農業帶有政策性色彩的糧油貿易公司,旗下擁有50多個分散的業務單元。寧高寧到任後,於2005年提出了“全產業鏈”業務邏輯,並於2009年正式提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戰略。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推手,就是“併購”。

據統計,寧高寧執掌中糧11年間,中糧發起了50起併購,這讓中糧成為中國食品行業的巨無霸。寧高寧認為,併購不是橫向戰略而是縱向戰略,目的是加強板塊協同性。他希望用全產業鏈這根“竹籤”,將整個中糧像糖葫蘆一樣穿起來。有媒體評價其為“中國紅色摩根”。

2016年趙雙連接任, 中糧啟動了截止2017年底的第一階段改革,公司業務主要聚焦糧、油、糖、棉四大核心主業,把分散於不同上市公司和企業的資源資產,重組、整合進入十八家專業化公司——被稱為中糧的“十八路軍”。

趙雙連宣佈,三年時間內中糧將完成“殭屍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的主體工作,虧損企業虧損額減少50%以上、虧損面顯著下降。中糧集團共計確認改造提升類企業65家,強化管理類企業91家,兼併重組和淘汰退出類企業102家。

在此主導下,從2016年開始,中糧連續出售旗下虧損的五穀道場、金帝等品牌,而飲料、廚房食品、酒類等品類中,一些工廠和合營企業因業績不佳也被納入處置的行列。這一系列調整,也被稱為“賣賣賣”。

此次呂軍接棒,有分析稱其很可能採取“強體”策略。即在進一步資產整合的基礎上,將產業做強,並突出中糧優勢產業。

03

新帥上任 呂軍能成功嗎?

再換帥,51歲中央候補委員接棒,呂軍能否將中糧帶入“新時代”?

呂軍接棒後,面臨如何迅速打開局面的考驗。

根據中糧集團“十三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糧營業收入將達7500億,總資產6000億。如何在二年時間裡實現這一KPI,呂軍需要一個“抓手”。

呂軍任職中糧期貨期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例如,2008年上半年農產品行情暴跌,而中糧期貨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平倉了結利潤近5億元,僅8月5日一天就獲利2億多元,引起市場矚目。

同時,呂軍以擅長資本運作著稱,擔任中糧控股副總經理、總經理期間,這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取得飛躍性的發展。

2013年呂軍“空降”中儲糧之後,非常低調,業內評價其“解決了中儲糧不少問題,尤其是主管的油脂加工業務,利潤佔整個中儲糧總公司的一半”。

由此可見,有著豐富金融、資本市場、企業管理經驗的呂軍上任,很可能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問題,而有過期貨、金融、資本市場摸爬滾打的經歷,呂軍對如何產融結合、金融助推實業,也富有經驗和信心。

從呂軍的履歷和年齡看,正當年富力強之際。而中糧集團正處於再上臺階的關口,身為中央候補委員和年輕的“老中糧”,中糧步入呂軍“時代”,無疑將帶給業界更多的期望和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