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见的本质是什么?

手机用户82135288869


我的观点和目前排名最靠前的三个答案都不同,因为我从「系统家庭治疗」「存在注意心理治疗」的角度去理解「没主见」

  1. 没主见的本质是一种隐蔽的「主见」。

  2. 从系统的角度上看,「没有主见」的本质是人选择了一种社会关系、角色。

  3. 从个人存在的角度上看,「没有主见」的本质是逃避自由。

在具体说这三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些其他人答案的观点——


其他答案的观点总结,简单评论

这个答案下已经有很多人总结分析了「没主见」的成因和心理。「没主见」是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比如@心理蔡中元 和@知我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答案,我总结一下,括号里是我的评论——

  1. 因为不了解情况而无法做决定,所以没主见(了解情况,是需要费力气的。所以没主见,可以看做是一种「省力」的选择)

  2. 因为对事情不感兴趣,所以不想做决定,也就是「随便」(我们不可能对所有事情都那么在乎,选择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其实也是决定,还是「省力」)

  3. 因为想尊重别人意见,所以自己不提意见(与其琢磨半天别人想要什么,不如直接让别人决定,也是省心)

  4. 因为担心自己的决定不好

  5. 因为不想为决定负责

  6. 因为想讨好别人,所以自己不做决定,听别人的

  7. 因为不确定自己需要什么

  8. 因为不确定自己做什么可以达成自己需要


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其实,无论成因和种类是什么,也无论我们怎么判断「本质」;

从认知(思维)的过程和内容上看,「没主见」的人都有以下同样的信念——

  1. 认为客观上,存在一个「好的决定」

  2. 认为必须做出「好的决定」

  3. 因为各种原因,认为自己无法做出「好的决定」


隐蔽的主见——不选也是一种选,不决定也是一种决定

这几乎是一种悖论。

当一个人说「我不选了啊!」

其实他还是选择了,他选了「不选」。

当一个人说「我没意见,听你的」。

其实他还是有意见的,意见就是「听你的」。

「没有主见」是一种错觉,只存在于一个小范围内。如果我们稍微退一步、视野放宽,我们会发现「没有主见」是不可能的。


用一句比较绕口的话说就是:「我不相信自己,但是我相信你。不过退一步说——选择相信你——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我的判断。我相信自己做出的"我可以相信你"的这个判断。」

所以,「没有主见」其实是一种迂回的、间接的、隐蔽的「主见」。


系统中的角色——「没主见的人」

在系统家庭治疗中,或者在任何超过2个人的地方,我们会发现有不同的「角色」存在。

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如果「没有主见」是真的稳定存在的「事实」。那么按理说,这个人应该在任何情境下都「没有主见」。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都独处过,我们也肯定都自己做出过一些决定。

无论那个决定有多么小,它都是一个决定。

「没主见」就跟「身高」一样,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你是高是矮,不取决于你客观上有多少厘米高,而是取决于你跟谁比、跟谁站在一起。



举个例子吧——

假设有一个大学生,阿明

阿明的爸爸是非常严厉而且几乎是固执的人,如果事情不如意,他绝对受不了。家里的事情都要听他的,否则他就会发脾气,非常可怕。

阿明的妈妈是一个非常温柔的家庭主妇,她随遇而安,觉得只要安稳就可以了。所以很多事情她都不发表意见。

阿明和爸爸如果单独出门,阿明不想和爸爸起争执,爸爸说什么,他都说「好」。

阿明和妈妈如果单独出门,阿明就会告诉妈妈自己想买什么,妈妈一般都会同意。

如果是一家三口出门,阿明基本上都保持沉默,不置可否。喜欢说「随便」。

请问,阿明是不是一个「有主见」的人?

又或者是,阿明只是选择了不同情境下,他认为适合自己的表现?


也就是说。要么阿明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有主见」的人。

要么我们应该挑出「有无主见」的标准,用其他视角去理解阿明——也就是「不是有主见,也不是没主见」。

事实上,阿明这种选择,必然是对存在对他自己有利的效果。


如果我们选择「一票否决」的思路,认为——人只要有过一次「没主见」就算没主见,那么恐怕世界上不存在「有主见」的人了。

「有主见」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其实不同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对这种判断标准的看法,本身也是一种「主见」。


责任,是自由的可怕之处——存在主义的视角

之前也有人说过,没有主见是因为不想负责任。

我想更详细地说说这方面。

为什么有些人意识不到「选择是必然的」?为什么有些人会否认「我有选择」?有些人看到我这篇答案说的「没主见也是一种主见」,肯定会反对,为什么呢?

因为承认自己是自由的,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有责任。

如果我们是被别人控制的,我们做什么都没有责任。无论我们把生活过得多么糟糕,我们没有责任。哪怕我们杀人放火,假设是被控制的,我们也没有责任。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罪犯都会不停强调「我是没有办法了」、「我是不得不做……」、「因为这个社会……所以我……」、「因为别人……所以我……」——罪犯都在为自己开脱,他们不承认自己是自由的,不承认自己的责任。


自由的含义是——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固定、绝对的真理或意义。人活着的一切都要自己创造,包括意义。我们对自己存在的意义,负有责任。

它是很吓人的,因为它等于在说:

「是的,活着本来是什么意义都没有的。你得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


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角度看,人的所有行为和心理,其实都是为了应对「死亡焦虑」。

人应对死亡的焦虑有两种常见的方法:

①相信会有一个「终极拯救者」。也就是相信外界会有某种人或者神,来帮自己。

②相信自己的独特性。也就是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别人会死、自己不会死。

「没主见」的人,其实就是一种「相信终极拯救者」的反应。

没主见的人通过相信「别人可以替我决定」,他们否认「没主见也是一种主见」,他们否认了「自由和责任是不可逃避」。


他们潜意识里的逻辑是:

如果自由和责任可以完全避免,那么死亡肯定也是可以避免的。

因为总有人会来「帮我」「救我」。


照见


没有主见的人,本质上可能是个讨好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好人”。

他们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是他们习惯于跟随别人的意见,即便在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时,他们也会尽量避免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被问到自己想法的时候,他们常常用“都依你”“我都行”“随便”来回复。

他们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生怕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会惹得他人不高兴或让他人受了委屈。因此,在外人看来,他们这群讨好者就像是一群没有主见的人。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变成“讨好者”呢?

心理学家们认为,这与他们儿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

许多讨好者在小时候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即他们只有在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一致时,才会感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是不会被拒绝或抛弃的。

这三类父母可能教育出“讨好者”。

1. 严厉型

这些父母会对孩子有非常高的期望,要求也非常严格,给孩子立下许多规矩。孩子的脑海里从小就被钉入了两张清单,一张上列着“必须做的事”,另一张上则列着“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做了必须做的事情,未必会得到赞赏;但如果触犯了禁忌,则一定会被责罚。

孩子不得不在完成必须做的事情的基础上,拼命去做得更好,去迎合父母的高期待,来讨好父母,久而久之,讨好成了一种习惯。

2. 自恋型

自恋型的父母很要面子。他们会要求孩子像自己一样,在人前展示出最完美的一面,比如在人前无条件地“保持微笑”。即使孩子白天刚刚在学校被人欺负,如果在晚上的家庭聚会上看起来有些不高兴,父母就会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净在你奶奶/爷爷/叔叔/阿姨面前给我丢脸”。

久而久之,孩子会知道要隐藏自己的感受,而要去迎合周围人的情绪,去讨好周围人。

3. 脆弱型

一些父母自身的焦虑水平比较高,总是担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面对看起来焦虑而脆弱的父母,孩子会开始扮演照顾者的角色,小心翼翼地对待他们,怕他们因为自己的说话或做事而受伤。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且不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缺乏主见,事事顺从他人的老好人,那么请警惕上述这些行为,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好的家庭教养环境。

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老好人,不妨从看到这个答案开始,真正地关心自己,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想说什么。人生这么短,与其做一个辛辛苦苦的“好人”,不如做一回真实的自己。


知我心理学


一个有主见的人,他必然对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有一套认知,并且相信按这套规则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要知道,人只会选择有助于自身利益的选项。如果获取利益的方式在他心中相对清晰稳定,那么他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而收效良好后这一正反馈会进一步巩固他的认知。

这样,他就会逐步呈现出一种自信而又从容,进退有度的架式,人们往往会称这样的人很有主见。

而那些没主见的人,心里往往有很多不确定性

首先,他们不确定的是达成需要的方式

很多人内心深处的需要其实是“让身边的人都喜欢我,认可我”。但千人千面,众口难调,他内心很难形成一套稳定的行为模式,这时,他越想得到,行事时就会越瞻前顾后。


其次,让他们感到不确定的可能是需要本身

有很多人内心深处其实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需要,比如,很多人既希望工作形式轻松自主又想要高薪稳定,既希望在亲密关系中充满激情又想要安心牢靠,但这二者很多时候是难以得兼的,可他们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在进行选择时便会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

没有主见的本质是对自己的需要和达成需要的方式不确定

而确定是需要勇气的,这不仅是实践的勇气,更是取舍的勇气。要接纳自己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更多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没有主见”的情况是“点菜”。每次外出聚餐的时候,

你问朋友:“我们去哪儿吃饭?”

朋友总是会回答“看你,都行”。

到了餐馆你再问:“吃点什么?”

朋友大概率要回答:“随便”。

那这“没有主见”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你自己可以先打开脑洞发散思维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以下是我提供的可能性。

1.当事人真的不了解情况。

2.当事人对这件事不感兴趣。

3.当事人出于尊重让你自己做主。

4.当事人担心自己做不出好的选择。

5.当事人不想为选择这件事负责任。

我们可以想到无数个理由来解释在“点菜”的时候,选择“随便”的那些人的心理活动,这些理由都解释得通,也都是可能的情况,至于是哪个选项更可能,我们要根据发生的情境和身处情境之中的人物情况再做推敲。

比如,吃饭点菜这件事又不是什么特别重大的人生事件,也不是难度很高事情,说出“随便”、“都行”、“看你”(没有主见)的朋友最可能的心理潜台词是“1.当事人真的不了解情况”、“2.当事人对这件事不感兴趣”、“3.当事人出于尊重让你自己做主”。45两个个选项的可能性很低,因为点个菜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再换个情境,有一个高三的考生,父母问他想要报考什么学校,这位学生回答“不知道“、”随便都可以“,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就会更倾向于判断对方是”4.当事人担心自己做不出好的选择。“、”5.当事人不想为选择这件事负责任。“倾向于判断学生”没有主见“是因为”缺乏自信“和”回避责任“。

我们常常认为有得选择是一件好事,但其实事实上,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回避选择,这就是大家所说的”选择困难症“。因为当人们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意味着自己要为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既想做一个选择,又不想承担选择的风险,于是说出”随便“、”不知道“、”都行“来回避责任或者转嫁责任给别人,”你看这菜多难吃,可不能怪我你点的。“”我大学四年一事无成,还不都是你们害的。“

就像有这样一类恋人,他们天天担心害怕会失去对方,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这样担心的折磨,选择了先离开。顾城的《避免》很形象诗意地描述了这种现象

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


心理蔡中元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 宋振辉


宋振辉,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中共党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儿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妇专委、懋德服务中心志愿者,现返聘于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门诊,房山区第一院心理咨询,有丰富的儿内科临床经验,从事心理咨询10年以上,擅长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家长课堂、青春期健康教育。

什么是主见?主见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自身主观见解。亦称建树、见地。主见不是生来就有的,有主见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它与个人的学识、阅历、判断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主见的人常常表现为人云亦云、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犹豫不决、左右摇摆、毫无建树。人称墙头草、随风倒。 没有主见的人还常常表现为习惯性无主见,他们从小听父母的,上学听老师的,婚后听媳妇的,老来听儿女的。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决策。他们对任何事物毫无见地,总是抱着不知可否的态度应对。那么,没有主见的本质是什么呢?

没有主见的人,心理不够强大

主见,说到底是一种心理活动,没有主见的人一般都心理脆弱。他们在孩童时期可能父母管教过于严苛,他们在成长阶段一般有心里创伤的经历,自卑感比较强,自信心比较弱,他们的心理活动总是谨小慎微,小心翼翼,总怕说错话,总怕做错事。遇到问题不敢表达自己的主观见解。

没有主见的人,缺乏勇气和担当

没有主见的人,一般都胆小怕事,遇到事情不敢决策,遇到问题没有勇气克服,稍遇小事就要躲避、就要妥协,他们害怕担当,他们害怕负责。他们遇事畏缩不前,他们经常杞人忧天。他们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闯不出去,冲不上去,只能充当一个随大流的行者。

没有主见的人,缺少对舍与得的理解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舍才有得,舍与得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要得先须舍,有舍才有得,舍得是一种领悟,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没有主见的人,缺少对舍与得的理解,在舍得面前不知取舍。

没有主见的人,不能够权衡利弊

没有主见的人,在复杂事物面前抓不住主要矛盾,在利弊得失的关系中,不能够权衡,他们看问题、做事情总带有片面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总处于一种纠结和矛盾的状态中,该做或不该做总是拿不定主意。否定与肯定之间总是不能够决策。

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没有主见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没有主见的本质还是一种心理因素,这种人由于心里不够强大,内心总是脆弱,缺乏勇气和担当,缺少对舍与得的理解,遇到问题不能够权衡利弊,他们就会用犹豫彷徨、没有主见表现出来。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我认为没有主见的本质可能是不敢有主见,不敢做主见。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这样的人,“有主见”是件有风险,甚至是危险的事。这个可以要追溯到幼年时期的经历。没有主见的人,其性格成因,与其在幼年时期,与养育者的互动关系密切相关。他们的养育者往往是很有主见的,甚至是过于有主见的。因为他们是很有主见的父母,为了维持自己的价值感,就无需一个有主见的子女。他们只需要对自己的主见应声附和,拍手鼓掌的好子女。与这样的父母相处,表面上父母可能会鼓励孩子向自己学习,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主见。但是,当孩子真正把自己的想法或主见表达出来时,父母往往不是报以肯定,而是很多侧重于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幼稚性。更有甚者是直接否定孩子的想法,贬低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知道,父母只是看上去很民主,实际上父母需要的不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为了赢得父母的喜爱,孩子就需要把自己塑造成符合父母潜意识期待的样子——没有主见。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的父母本身就很害怕“有主见”(跟他们幼年时期的经历有关)。所以他们要极力打压任何“有主见”的倾向,而最方便的打压对象自然是比自己弱小的孩子了,通过不断打压孩子身上任何有主见倾向的想法或行为,就可以缓解压制自己内心对于“有主见”的焦虑。因此,孩子才变得越来越不敢表达主见,成了一个没主见的人。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陈啸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大庭叶藏,就是典型的没有主见的人。从幼年开始,他不懂得去拒绝别人,只会迎合。当父亲问他想要买什么礼物的时候,他并不是想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是想着父亲最喜欢给他买什么。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是如此,对于别人的各种要求,总会欣然接受,即使内心非常抗拒。最终,他彻底的丧失自我,与社会格格不入,对周边的事物感到恐惧,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从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分析,他将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客观上的自我,即当下的状态;另外一个是想象中的自我,即理想状态。没有主见的人,关键在于后者,他们常常对于自己的预期过高,但是又没有能力去达到那种状态。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的想法也开始产生怀疑,内心会产生自卑,不断自责。因此,没有主见的人,其本质往往是内心的脆弱,他们害怕受到别人的否定。

受到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许多家庭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人格的培养,常常通过自己的权威,让孩子无条件接受父母的意见。但是,这些问题也开始被许多家长意识到,他们开始采取正确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因此,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应该太多的去干预孩子的决定,而应该去引导他们。

不过,并不是没有主见的人都是这种心理,有时候他们是为了顾及别人的感受,以大局为重罢了,这是一种善意的妥协。


心伙伴


其实没有主见的本质就是没有目标,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才会导致在很多事情上自己没法做主,任由一块橡皮泥一样别人蹂躏。

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也不喜欢被人这样评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想拥有什么,不想拥有什么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尤其是随着年纪的长大,阅历的增加,渐渐发现与其说是我们创造了生活,不如说是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时候,才明白不管是事情也好,性格也罢,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

所以我们必须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但是现在往往很多年轻人是没有主见的,那样是很可怕的,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没有主见的人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怎么样避免成为那样的人!

  1. 不认可自己:没有主见的人会老是觉得现在的自己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没有人想要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里,过的都是别人想要的生活,而没有主见的人恰恰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现实。那些在亲友的劝说下“被迫”去相亲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不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时,别人就会替你做主。

  2. 不能给予别人信任:当你朋友和你讨论一个话题是,往往会对你的没有主见十分烦劳,为你吃什么你说随便,为你有什么想法你不出声,就算你的想法可能和他的相违背,但是也请你说出来,做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是很不待见得。


其实为什么我们会没有主见,其实有很多方面的造成的:‘

  1. 对现在的人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不再像以往那样“放养”孩子,而是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在孩子的教育上。

    这一方面是好事,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处在一种正确的轨道上。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不少偏差。最典型的就是,父母因为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过多的干预孩子的决定,养成了替孩子做决定的习惯。当孩子长期没有机会独自做决定的时候,形成和捍卫自己看法和见解的意愿就会被大幅降低,于是养成了没有主见的性格。

  2. 没有主见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过多的考虑了别人的想法,导致不能或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

  3. 没有勇气去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不好的结果,或者害怕这个结果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一旦结果和自己想象的有出入就会怀疑自己,慢慢地,你考虑事情的时候犹豫不决,夹杂着太多顾虑,导致忘了自己的初衷,最后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只能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走。


那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远离这种状态从而找回主见呢?

最重要得就是找回自我!你要重新认识自己,要知道我是谁!我在干嘛!明白自己要什么!

首先,有主见的人并非事事都有主见,相反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也是没有想法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认同和接受别人的想法。比如虽然自己没有想法,也不知道哪个想法好,但是他们在采纳别人建议的时候,会干脆利索,并表现出积极的认同,让周围的人误以为:他原来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被别人说出来了而已。

因此,想要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不必事事要求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不现实,二来反而显的过于自我,而不是有主见了。更合适的做法是,在关键,或者自己看重的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即可,其他不重要的事情灵活处理即可,不必借此来评价自我。

其次,一个有主见的人,并不就是说每一次的想法就是对的,事实上有主见的人事后被打脸的情况也是非常非常的多。

但是他们有两个敢于:一是敢于按照自己的感觉做出决定,那怕这个决定别人不理解,或者具有很大的风险;二是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尤其是事后发现想法是错的时候。

总之你要自信,相信自己,敢于把自己想法说出来,就算是错的也没关系,你可以不断改进,学习,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错!你就改!如果你自己的暂时没有想法时候呢你就要去肯定和赞扬别人的想法,让别人知道至少你是认同别人的,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我是小哆啦,一个专注于解答财经领域的的问答达人,大家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的欢迎随时欢迎我或者在评论区留言,我都会一一回复的!


经典电影动漫剪辑


经常听到别人说,你没有主见。那么,什么是主见呢?

主见,主,代表自己的意思,见,见解,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没有主见,也就是没有自己对于一件事情或者是事物的认知和自己的见解。没有主见的本质是对事物尝试过少。

没有主见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今天,隔壁邻居拜托你去照料一下宠物,你去了,忙的不可开交,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还没有展开;明天,领桌同事要你帮忙做下资料,于是你岔不开面子,花了不少的时间去处理这些资料,自己手头的工作被推迟进展,自己也得不偿失。这些都是没有主见的泛表现。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那么,你想被这种情境困住么?肯定不想!

那么,如何有主见呢?

首先,保持一颗持之以恒的求知欲,多去尝试新鲜的事物,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对事物感兴趣,才能对这个事物有想法,才能有见解。

其次,多去与他人沟通。只有互相交流想法,才能对于事物有更深的见解。

以上。


书籍电影分享


没主见的本质是不会思考

不会思考有两个原因:

1、对事情没有完全的认知,信息量太少而无法进行判断

对自身不够了解,对事态不够了解,没有足够的信息去进行判断,而这时候根据人的本能,如果他的旁边出现了一个声音,就会跟随着这个声音走,听从这个声音的意见

2、没自信

这一点常常是受没有足够认知了解的,不是绝对。没有自信的人很容易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

如何有变得主见:

1、大量接收信息

大量的阅读书籍,接收大量的信息,各种观点都要看都可以去听,但可以不接受,这样有助于思维上的提升,慢慢的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信仰是什么,追求是什么,对于事物就有一定的判断

2、无论对错,坚持做自己

无论你做什么决定,都是自己的选择,别人的意见听了之后要有自己的思考,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都没关系。不管事情结果的好坏,都是自己做的决定,要对相信自己

无论对错,都要相信自己,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就是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