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20年後房價每平三四十萬!俞敏洪和馬雲你信誰?

一個週末的功夫,蜜姐的朋友圈裡頻繁出現著名企業家俞敏洪先生關於房價的言論,原來是他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表示,10年20年後,房價三四十萬一平米。

是的,這就是那位在蜜姐眼裡,以沉穩務實風格人設著稱的企業家會說的原話。

對於房價俞總這麼解釋:因為人民幣越來越多,經過不斷的自然貶值,20萬一平,三四十萬一平很正常。

10年20年後房價每平三四十萬!俞敏洪和馬雲你信誰?

01

房改20年,你那房價翻了幾倍?

看到這裡,廣大剛需同胞估計也和蜜姐一樣慌得一比,畢竟如果僅靠那點萬年不漲的死工資,到時若真如俞敏洪所說,估計這輩子也別想買得起一套房。是的,俞總之前還說了,年輕人只靠攢錢買房是不可能的 。

類似的言論董藩教授也曾在2012年說過,他的原話是:25年後北京房價將達80萬/㎡,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董教授也好,俞董事長也罷,看多未來房價的人,大部分都基於兩點:一是貨幣貶值,二是城市化進程導致的人口大量進入一二線城市,而這些城市的土地供應卻有限。是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過去幾輪的通貨膨脹、房價上漲就很好印證了他們的觀點。以北京為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有記錄開始的過去18年,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是一路高歌猛漲。儘管中間的2010年經歷了小幅波動,但在2014年以後迅速拉昇。

俞洪敏在2005年以3萬一平米的價格購買了位於北京中關村的新東方大廈,現在升值了至少五六倍。

再早一些,北京住房的均價更低,以2000年為例,報紙上刊載的一套位於二環邊上的崇文廣渠門62平的房子才30萬,不到5000元每平米,如今那一片非學區房六七萬一平都算便宜。可不就是10多年漲10來倍?

全國的數據如何呢?2000年的住宅商品房銷售均價為1948元每平,2016年為7203元每平。

漲速稍微比北京地區的慢一點,但幅度也是很大。如今20年過去了,相當一部分人已經靠房地產走上了財富自由之路。

物價方面,1986年北京全聚德烤鴨店一隻烤鴨8-10元左右,現在也是升值了十倍多。

02

錢越來越多,大都流向了房地產!

這一切其實都要歸因於M2的超級增速,通俗點說就是貨幣超發,社會上的錢越來越多了。

最近央行發佈了6月份金融核心數據。其中截止到6月末, M2是177.02萬億元,這個數據在10多年前的2007年末才40.34萬億元。具體的增速及餘額情況可以看下圖,這10年裡M2都是奔著10%及更高的增速上去的,最高的時候到了近30%。

而這10年裡,實際上我們的通脹水平並沒有那麼高,換句話說就是其他的物價上漲並沒有那麼快。

舉個例子,即使是在CPI較高的2008年,我們的通脹率才6.9%,更別說10年後的現在,連2%都達不到的通脹率了。

錢都去哪了?答案就是房地產。

一方面我們經濟飛速增長,財富不斷積累,但股市投資門檻太高,散戶進去基本就是被割韭菜的份,不如囤房簡單粗暴有安全感;債市和匯市更別提了,對於理財小白來說技術難度更高。

另一方面也是我們的買房情結在起作用,這是有很深的歷史原因,從農耕時代的“家國倫理”到現在的“丈母孃無房不嫁女”,房子已經不僅是鋼筋混凝土修葺而成的住所,而是最終的情感歸宿。

所謂“成家立業”,所謂“居者有其屋才可有其家”,其實都透露著我們對住房消費的渴望。

比如網上流行的一個給人介紹對象的段子:

男A:暫時沒房,但是人很努力很上進,雖然長相個頭都一般,但品行絕對沒問題。

——我再考慮考慮吧!

男B:小夥子老北京,名下3套房,就是長相個頭都一般,性格有點著急。

——那就先見見吧!

因此房子早已脫離了他的居住意義,而上升到價值觀和情感需求的層面。

10年20年後房價每平三四十萬!俞敏洪和馬雲你信誰?

03

房價永遠漲?

也是因為這些原因,才有了俞敏洪董事長10年20年後房價每平三四十萬的判斷。但俞董事長沒有考慮到的是,回顧過去房價上漲了多少,未來就在這個基礎上上漲多少,現實恐怕並非數學題這麼簡單。

同時,蜜姐也不由自主地想起去年馬雲說過的那番話:將來房子如蔥。過去8年內,我國的房價整體上處於大幅上漲的情況。8年後,我國最廉價的東西或許即是房子和汽車。

馬雲基於的是新一代年輕人們超前的價值觀,以及目前我國經濟增速的回穩。

但畢竟左右房價的因素非常複雜。短期來說是貨幣政策和調控政策,長期來看就要看人口增長情況,還有國際局勢等等。

過去的20年,我國城市化進程飛快,經濟也一路狂奔,房價伴隨上漲並不奇怪。但以後的20年,我們還能保持這麼超級無敵的增速麼?

對了,央行發佈的6月份金融數據中,M2的同比增速是8%,這是似乎是歷史上的最低水平。

而因為調控的原因,購房的門檻也在不斷的提高,房貸利率上漲已然成為趨勢,部分城市已經基準上浮20%,目前買房按揭利率超過6已經再正常不過了,誰還能奢望4點幾的時代呢?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的好,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對國家而言又何嘗不是呢?

過去30年的中國經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次奇蹟,我們開始了全面的消費升級,海外旅遊,房價上漲……

這是一個沸騰的年代。

事實上,日本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也經歷了Go-Go year。那種沸騰的光景和今天低慾望的日本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

1988年末,日本全國土地總價是1842兆日元,當時對應的美國土地總價為403兆日元。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大概率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而作為剛需族,過多的考慮房子值多少錢意義也不是很大。

其實蜜姐更贊同另一位企業家郭臺銘先生的說法:房地產這個東西,只是賺一次的錢;可是你永遠的核心技術,可以賺無數次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