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胡同,属于老济南人的诗意生活!

水胡同,属于老济南人的诗意生活!

胡同以水命名,可见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亦可见人们对养育自己的这方水土的深厚感情。这里所说的水胡同是指高都司巷以北、启明街以东的一条东西向的小街。

从前,启明街一带有处泉水叫华家井,泉呈井型,位于启明街41号以东路北,属珍珠泉群,在20世纪60年代填埋,之后,在这一带建了学校。据说,华家井水量大、水质好,是附近居民的汲水处。居民从华家井汲水后,通过“水胡同”运至家中。也就是说,这条胡同是居民汲水的必经之路,所以被命名为“水胡同”。

水胡同,属于老济南人的诗意生活!

华家井

其实,济南曾以“水胡同”命名的街道远不止一条。从百年以前的老地图上可以看到,就在如今水胡同的东北方不远处,还有一南北向的“水胡同”。此外,在趵突泉北至德院西、五龙谭玉皇官后街北、南关大街西前帝馆东、曲水亭西起凤桥北、西更道西金菊巷东头路北、老东门外鹅鸭坊街附近也有“水胡同”。更有史料证实现在的濂泉胡同当年也称”水胡同”,平泉胡同也曾叫“水胡同",黑虎泉上半边街对者五圣巷的向北小街。因连连通琵琶泉、豆芽泉,为人们打水洗衣所行之路,名字也叫“水胡同”。一句话,只要是附近居民汲水的必经之路,差不多都可叫“水胡同”。谁叫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呢! 当年的济南泉水众多,并不缺水,但汲水需要劳力,需要一桶一桶地挑到家中,所以水对居民来说还是很珍贵。众多的水胡同里不知洒下了男人的多少汗水,也不知承载着女人的几多期盼。那时,水胡同的路面永远是湿漉漉的,洒下的水迹斑斑驳驳,像人们的笑声,时缓时急,时高时低。

可以想象,每天的清晨,居住在泉水边的居民,便用“担杖”(扁担两头加铁链、铁勾)挑着水筲(水桶)来河边、泉边汲水。路远的,可能还要用平板拉水小车,把水筲打满水放在小车上拉回家。

水胡同,属于老济南人的诗意生活!

独轮运水车

据说,当年有些居民怕阴天下雨不便,或家中人多,就买下大水缸以蓄水,有些富裕人家或缺劳动力的便买水吃。那时卖水人都用盛水较多的木制、铁制水车,车上盛水大桶下有一放水孔,用水时把孔上木塞子拔下。卖水人把水从水车内放满水筲,再挑着送到用户家中。旧时卖水大致是一个铜钱一担,改用纸币后每担一百元(合后一分钱)。对经常买水的“主户”,则是预先买好“竹牌子”(一种买水筹码),竹牌上有卖水人做的印记,这就省去了送水时交钱、找零钱的时间。

水胡同,属于老济南人的诗意生活!

水夫

旧时,每天一大早,担水、运水的人们穿梭不断,把条条水胡同搞得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走进水胡同,总是给人一种湿漉鹿的感觉,使人感到清爽惬意。在夏天,水胡同路面上弄上点水没什么,到冬天路面上就会结冰,不好走。这时便有热心人做好事,他们不是用铁锨铲冰,就是把结冰路面撒点炉灰。后来这些地方逐渐用上了自来水,而且随着居民楼的大批兴建,人们再也不用挑水了,因此一些水胡同的街名也逐渐消失了。现在,只有启明街以北的条“水胡同”了,这算是对以往生活的一种纪念,也算是勾起人们怀旧的一点“引子”。

每天都要汲水吃的日子是辛劳的,可是,那时济南的泉水常年喷涌,人们吃的都是泉水。如今,人们不用挑水吃了,只要拧开家里的水龙头,自来水就会流出来,但自来水和泉水毕竟有区别,自来水带着工业气息,带着商业色彩,虽然方便,但不含或少含矿物质。而泉水带着自然的气息,富含矿物质,虽然汲水的时候要付出劳动,但喝起来却充满了诗意。

水胡同,属于老济南人的诗意生活!

水胡同

“水胡同”的街名一听就湿漉漉的,这名字的背后,是济南人往昔的一段虽然辛苦但却富于诗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