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放疗后就有放射性了吗?

薛学铭


癌症病人做了放疗,是不是有辐射,不能和家人接触?甚至有的人担心拍了X光做了CT也不能跟家人接触,担心有辐射。这些显然是因为不了解“放射”是什么回事。

无论是放射性检查还是放射性治疗,都分为两类,要区别对待。

一类是像X线摄片和CT等检查,是通过X射线的照射而成像,是利用X线在不同组织中的穿透力不同而显像区别不同的组织和病灶。这种检查,就是通过X线机或CT机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照射,它的辐射只发生在做检查的当时,离开检查室,辐射就没有了,所以检查一停止,或病人一离开检查室,辐射就没有了,离开检查室后,对他身边的人没有任何伤害。对病人自己,也只是当时检查的时候受到一点辐射(不同的检查项目,不同的检查时间,辐射量不同),对病人的伤害也是很小。当然,过于频繁做这类检查也是有伤害的,但如果病情需要反复检查,也不要顾虑,因为你得权衡利弊。

就治疗来说,这类治疗是外放疗,本质上是一样的,用高能放射线(比如X射线)杀死肿瘤,也是在体外通过大型医疗设备加速器来完成对病人某部位肿瘤病灶的照射,当然,这个辐射量是很大的,但正是需要这种辐射来杀死癌细胞,不过,会尽量做到精确,所以需要做计划,要定位,而且现在的放疗越来越精确,像什么X刀、珈玛刀也都是精确外放疗的一种,集中放射性对着肿瘤病灶,而对周围组织尽管可能少照射。它的辐射也只发生在做治疗的当时,治疗一结束,机器一关,啥都没有了,病人离开治疗室,也没有辐射,对其他人没有任何伤害,根本不用担心。

另一类就是像ECT、PET检查,这属于核医学检查,需要用到放射性核素药物,做检查前需要把放射性药物通过注射等途径进入病人体内,而检查结束后,这种放射性药物还会残留在体内,所以病人检查结束后,离开检查室,仍会持续发出辐射一段时间。因此,需要对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隔离,不要靠得太近。医生会对病人和家属特特别交待,遵嘱执行就可以。

就治疗来说,这类治疗就是内放疗,将放射性药物粒子置入肿瘤病灶,这种放射性核素粒子会持续发出射线,从而杀灭癌细胞,这也是一种局部治疗,它只能放置了粒子的病灶有杀伤作用以及对附近的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辐射伤害,但距离短,伤害有限。不过,由于这种放射线核素粒子在全部衰变完之前,会持续发出射线,所以和这类病人接触需要注意,不要距离太近,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


肿瘤专科医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重视,加上肿瘤的高发和年轻化,很多人都开始注重避免一些有害的因素,包括电离辐射。

放疗后,病人会具有放射性吗?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很多肿瘤可单纯依靠放疗得到根治。放疗包括体内照射和体外照射。

1.体外照射 在完成操作后,设备停止,辐射即消失,患者体内不会残存放射性。并且现在的定向立体照射技术,可通过CT扫描定位,将各个照射野的放射线集中到肿瘤区,大大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量,显著减轻了不良反应。


2.体内照射 即放射性粒子植入

是指在B超或CT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利用放射性粒子持续释放射线来杀伤肿瘤细胞。所以患者体内是有放射性的。

放射性粒子植入后,体内的辐射有多强呢?

I-125粒子的辐射有效范围为1.7厘米,并且80%的剂量分布在1厘米内。即使近距离接触患者(0.5米内),一天接触12小时,接触一年的总剂量也只有0.3mSv,远远达不到警界线。但是应当注意,粒子子植入应距离大血管、气管、尿道、盆腔脏器等1厘米以上,避免引起并发症。
像这位49岁的女性患者,肺内单发转移瘤,放射性粒子植入五个月后,复查显示肿瘤显著缩小


,几乎看不到瘤体了,治疗很成功。

总的来说,放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很多患者因此长期生存,甚至痊愈!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对于其中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医生一定会详细解释。不必听信某些江湖传说,谈放化疗色变。

专业的事情,请咨询专业人士,不懂可以去了解,但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毕竟现在骗子太多,好人不够用。🙏🙏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欢迎关注我的悟空问答。


影像科豪大夫


病人放疗后是否带有放射性,对家人是否具有辐射危害,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患者及家属都希望了解。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放射源,也就是说是体外放疗,还是体内放疗。

如果是体外放疗,那么放射源在体外一定距离的机器内。所以放疗后不存在放射性,可以亲密地和亲戚朋友在一起。

如果是体内放疗,这里有两种,1、内照射将放射源置于体内,放射源附近的脏器有放射性,故而要注意保护周围人员。2、全身放射性治疗是将放射性元素注入血管内(如放射元素锶治疗多发骨转移),这些放射性元素随血流到达肿瘤及全身其他部位,随着人体代谢,还会排入唾液、尿液等分泌物中,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要保护好周围人员,处理好排泄物。

放疗的方式不同,保护措施也不同,具体应需而定。

抗癌健康网努力打造一流的癌症肿瘤医患交流平台,欢迎关注,一起学习分享抗癌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