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女儿因工作要把70岁生病老母亲带回家治疗,合理吗?

一个真实的案例。

母亲70多岁,女儿也有40多岁了。

母亲的心脏不太好,心电图变形得没法看。医生希望她吸半个小时的氧气,然后再做个心电图,如果明确没有大事了再回家。

女儿却希望母亲回家吸氧,并且说单位只有她一个人,她必须要及时赶回去。

40岁女儿因工作要把70岁生病老母亲带回家治疗,合理吗?

大家看到这里不禁要开始上纲上线了:这个女儿怎么这样?母亲的情况都已经不太好了,居然还只顾着挣钱,完全不晓得“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的道理。

其实冷静下来想,女儿已经很孝顺了。要知道,女儿要挣钱,没有了经济来源,如何还能看病?

医生了解女儿的苦衷,但不得不将母女留下。女儿要回去上班,是她职业责任的表现。但她也不能把犯了心脏病的老母亲单独留在医院。于是便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其实,这就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伦理悲剧。

“养儿防老”靠谱吗?

在中国,“养儿防老”曾经被认为是最牢固的保障措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已让“孝”深入国人骨髓,国人重情重孝,家庭观念重,很多人确实因为儿女的照料安享晚年。

然而,世界变化太快,快过人的观念变化,膨胀的房价、竞争激烈的职场、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都让80后、90后感到压力山大,他们中很多人经济基础并不乐观。然而随着“421家庭”的潮涌,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模式让塔尖人不堪重负。除了经济压力,“空巢”现象也让“养儿防老”变得力不从心,“常回家看看”变成了一种情怀。

在未来超老龄化的中国,子女孝顺与职场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忠孝难两全”的局面也会越来越普遍。这是中老年的现实困境。

40岁女儿因工作要把70岁生病老母亲带回家治疗,合理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养老产业成为资本追逐的“新风口”。

比如天津出台《天津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到2020年,天津市基本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模式,内容涵盖建立一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等。

比如即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拟签约养老项目24个,总投资130亿元,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大力推进养老补短板“项目化、具体化”,促进养老项目与资本、技术、人才有机融合。

养老的前景一片大好,可是如何保障自己能过上被构建的养老生活呢?很难说!那么未来养老怎么办?靠自己!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生活上和精神上,都要完全独立,不要对下一代抱过高的期望。

为了让自己在退休之后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在闲暇的时候还有足够的费用,使自己能够精彩、舒适、坦然地活着,我们必须要让自己的养老有规划。如何规划?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商业寿险是提升养老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40岁女儿因工作要把70岁生病老母亲带回家治疗,合理吗?

但是购买商业保险需要一笔很大的支出,有些人承担得很吃力,有些人根本承担不起。以分享经济为基础的爱享365消费合伙人共生经济保障平台为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平台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将消费者参与消费过程中获得的部分商品生产利润,为消费者购买多种形式的商业保险,覆盖养老险种、健康险种、医疗险种、大病险种等多个刚需品种。由于是组团购买保险,其保险性价比要比市场同类水平高出很多倍。

现在有钱不代表将来也有钱,现在能赚钱不代表将来还有赚钱的能力,在有赚钱能力的今天为明天消费留出一份保障,是未雨绸缪,也是一件顺便就能做成的事情,何乐而不为?(蔡晓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