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念錯「鴻鵠之志」:中國白字先生他只能排第三!

北大校長唸錯“鴻鵠之志”:中國白字先生他只能排第三!

北大校長林建華在校慶紀念大會上讀錯了演講稿,將“立鴻鵠志”的“鵠”念成了“hao”。這件事很快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被網友們瘋狂吐槽,調侃質疑之聲不絕於耳。誰曾料到,在雙甲子華誕典禮當天,讓北大蒙羞的竟是一個成語“鴻鵠之志”!

如果是一個生僻詞語被唸錯也就罷了,但“鴻鵠之志”是使用率極高的一個固定成語,如此簡單也能讀錯,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了。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說:“燕子、麻雀這些小鳥,怎麼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北大校長唸錯“鴻鵠之志”:中國白字先生他只能排第三!

北大校長讀錯“鴻鵠之志”,這並非前無古人的“創舉”,其實早在唐代就已經有過先例。北大校長的白字水平頂多只能排第三!下面我就給大家隆重介紹兩位唐代白字先生“弄獐宰相”和“伏獵侍郎”。

弄獐宰相

我國古代民間習俗,男孩弄璋,女孩弄瓦。《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璋是一種玉器,瓦是紡車上的零件,民間常將這兩件東西作為剛出生的男嬰、女嬰把玩的小玩具。

太常少卿姜度是宰相李林甫的小舅子,有一次他的老婆生了個大胖小子,李林甫送上賀貼,上面寫著一句“聞有弄獐之慶”。把好端端的一個“弄璋之喜”的宴會硬生生給攪黃了,這不成心諷刺人家孩子“獐頭鼠目”嗎?於是李林甫便有了“弄獐宰相”的外號。

北大校長唸錯“鴻鵠之志”:中國白字先生他只能排第三!

伏獵侍郎

唐代有個戶部侍郎蕭炅,自從當了官後,就一心熱衷官場,不學無術。有一次他跟尚書左丞嚴挺之閒聊時,竟把《禮記》中的“伏臘”誤讀為“伏獵”。嚴挺之便對宰相張九齡說:“真不知這位伏獵侍郎是怎麼當的官呀?”張九齡聽罷,就把他貶到岐州做刺史去了。

那麼這個“伏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伏”就是夏天的伏日,“臘”就是冬天的臘日,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即寒暑之意。一個堂堂的戶部侍郎(正四品)竟然連這麼簡單的詞語都會念錯,難怪張九齡會把他下放基層接受改造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普通人難免會發生口誤,這是可以原諒的。但對於高級知識分子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更應該高出一個檔次,而對於校長一級的領導人物更應當躬身垂範,以身作則。如此的低級錯誤竟出自中國最高學府的校長之口,不免讓人大失所望!

北大校長唸錯“鴻鵠之志”:中國白字先生他只能排第三!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剛才查了一下資料,校長先生是理科出身,他的研究領域是無機固體化學和無機材料化學,在國文領域並不精通。既然校長先生已經在北大論壇發帖誠懇道歉了,那麼聞過則改,善莫大焉,我想大家也就不要再對此事繼續深究了吧。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關注一下又不會懷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