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崗招研究生月薪2500 除「人才浪費」外還要警惕什麼

一則招聘啟事火了。近日,陝西神木市招聘公益性崗位協管員,需研究生學歷,月薪僅2500元,引發輿論關注。7月19日上午,神木市官方發佈情況說明並致歉,稱在發佈公告時,未將招聘條件、步驟等表述完整,引發廣大網友關注。對此,“我們表示誠懇的歉意,感謝媒體和網友對此項工作的關心。”(中國新聞網7月19日)

公益崗招研究生月薪2500 除“人才浪費”外還要警惕什麼

有必要先普及下,公益性崗位是一項解決就業困難家庭的扶持性政策。就目前而言,公益性崗位匹配月薪2500元,並無問題,因為公益性崗位帶有“兜底”性質,工資標準大抵如此。此事之所以引得輿論譁然,不是因為公益性崗位本身,而是神木將這一崗位及其工資標準,與“研究生學歷”掛上了鉤。

很多人質疑,為什麼這樣一些含金量不高的崗位,一定要預設研究生的學歷門檻?這樣使用人才,會不會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這樣的顧慮當然有道理。並不說研究生就一定高人一等,就不該去從事相對低端一些的職業,而是說,人才與崗位的匹配度,一定會有一個規律,或者說有一個公眾普遍認可的認知。神木市此番招聘的是生態協管員和經濟工作協管員,這樣的職位,在其他地區,要麼是“4050”就業困難人員,要麼是農民。據媒體報道,2016年,湖北堵河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在當地農村招錄了350名生態協管員。

神木市一下子把協管員的標準拉高到研究生,或者把研究生的就業期待拉低到協管員,無論是對協管員,還是對研究生而言,都不是什麼好消息。事實上,這也是此事引發如潮輿情的根源所在。

儘管當地回應稱,此舉是為了解決神木市未就業研究生的工作問題,但這一說法仍讓人難以置信。一則,政府責在提供公共服務,回應民生關切,其所提供的公益性崗位,應該優先安排就業困難人員,而擁有學歷優勢的研究生,普遍而言並不在此列;再則,公益性崗位的薪酬來自公共財政,應該首先保障選人用人的公平公正,而非制定某一個具體的靶向人群。

一個人讀書讀到研究生,已不僅僅屬於自己,而是屬於這個社會的公共財富,政府表現出適度的重視,並無問題,但一個研究生如果連一個相對體面的工作都找不到,甚至需要政府拿出公益性崗位來安置,也未免令人生疑。這裡所說的“研究生”,究竟是什麼樣的“研究生”?是經過國家正規渠道獲得的學歷和學位嗎?對此,神木市是不是可以進一步解釋一下,“神木市仍有部分研究生尚未就業”,究竟所指為何?

這也是公眾最為關切的地方。當地在“月薪2500元招研究生做協管”的公開語境後面,還有著怎樣的細部考量?易言之,當公眾都將注意力投向“人才浪費”的時候,我們還應該警惕什麼?

比如這裡邊是不是存在為特定人群設置標準即“蘿蔔招聘”的可能?又如,招錄公益性崗位是不是將特定人群安置到政府部門的第一步?接下來會不會還有其他的操作?

無論如何,這一怪異的招錄事件渾身上下透著“魔性”,令人疑竇叢生。而消除公眾質疑的唯一路徑,就是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把相關情況向社會做充分說明,並在公眾監督之下,確保事情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是公益性崗位,也該像公務員招考一樣,把崗位描述、工作要求等等講清楚,不能含含糊糊,預留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