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如何破局?智庫建言

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如何破局?智庫建言

美國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導致其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爭端不斷升級。7月6日,美國開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挑起對華貿易戰。日前又威脅要對5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如何應對與破局?全球化智庫(CCG)24日在北京發佈研究報告建言獻策。

在題為《理解與破局: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度分析和智庫建議》的報告中,CCG對中美貿易摩擦形成原因、美方動因、爭端走向等進行分析。報告認為,中美貿易逆差是由深層次結構性因素造成,並存在嚴重高估,提高貿易壁壘的保護主義方式解決不了逆差問題。中美利益深度交織,傳統的統計數據方法對美中經貿逆差有嚴重誤判。中美“競合”成為常態,著眼合作增量符合兩國利益。貿易戰不是零和遊戲,結果是“雙輸”乃至“多輸”,有損兩國和世界的利益。

報告稱,美國國內包括國會對美國現行貿易政策有很多反對聲音,對於貿易戰態勢上升趨勢,國際上對美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普遍持反對態度,在此背景下中美啟動對話可能性增大。報告認為,貿易戰並非不可化解,對於化解貿易戰的方法,CCG提出10條建議:

一、中美在經濟上都面臨一些結構性挑戰,中美需加快自身經濟結構調整,從自身做起,在做大增量的基礎上共同改善貿易不平衡現狀。

二、 中美貿易的統計方法要有創新,要擯棄傳統的和過時貿易統計模式,中美貿易要以全球價值鏈的方式計算,須包含服務貿易和在華投資收入等,這樣能更精準地顯示兩國所獲真正價值,更加公正公平。

三、 中美兩國未來服務貿易有巨大增長空間,美國有巨大服務貿易順差來平衡中美貨物貿易,包括旅遊、留學、人才環流、投資移民、專利費和第三方收入、電子商務等多領域。

四、 加強中美經貿關係“壓艙石”效應,美國公司在華投資有巨大利益,每年在華收入高達2000億-3000億美元。通過美國大型跨國公司企業協會、智庫、遊說團體在美國政界的影響力,緩和處於僵局的中美經貿關係,進而重新回到對話協商的軌道上來。

五、 加強中美兩國省/州間在基建、新興產業、氣候、能源等領域的合作,鼓勵地方加強與美國各州、市政府合作,適時舉辦中美省/州長年度峰會、中美市長年度峰會,建立合作平臺和機制,成立省/州政府合作建設基金。

六、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進行申訴與協商合作。中國可以在WTO框架下對美國進行申訴,也可以進行談判,增加商討合作的空間,探討通過WTO等第三方機制解決爭端。

七、 美國應放寬出口限制,尤其是放寬包括高科技公司在內的對華出口,實現雙方共贏,減少因出口限制帶來的負面效果和不利於減少貿易逆差的局面。

八、 推進中美雙邊投資協議(BIT)或新的中美貿易協議談判,減少雙方相互投資障礙,增加彼此間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中美雙邊投資協定是維護中美投資關係和經貿關係的重要制度基礎。

九、 維護全球多邊機制、推動中美在全球治理上的合作,推動亞太多邊合作機制形成,加快區域多邊自貿體系建設。中美為全球治理增量,在國際人才組織、國際電子商務聯盟,全球數字合作方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可以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協商合作。

十、 發揮“二軌外交”的作用,促進雙方溝通。提高對外交流水平,鼓勵中美兩國智庫、貿易協會等發揮“二軌外交”作用,形成有效而靈活的溝通途徑和對話機制,傳遞兩方聲音,積極協助雙方消除誤解、彌合分歧並最終提出解決方案。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