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如果真的出現了任何藥物都無法抑制的「超級細菌、病毒」,人類會因此滅絕嗎?

清明的星空


青黴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抗生素,於1928年由英國細菌學教授弗萊明發現,1938年由牛津大學的錢恩、弗洛裡及希特利提取出來,弗萊明因此與錢恩和弗洛裡因此獲得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圖:


亞歷山大·佛萊明

青黴素可以說是人類戰勝疾病的第一個重大突破,人均壽命也因此提高了約20歲(1900年的歐洲和美國的人均壽命為46和48歲,到了1950年時,由於青黴素的大規模應用,歐美的人均壽命增長到了65歲)。

正因為抗生素的療效如此顯著,導致了對它的濫用。有研究表明,在急診室中,有9成以上的抗生素處方中存在用藥錯誤。很多疾病根本就用不上抗生素,例如大約只有5-10%的支氣管炎病例是由細菌引起的感染,非細菌性的支氣管炎使用抗生素就是不必要的。濫用的結果使多種細菌獲得了抗生素的抗性。

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的研發新的抗生素,但明顯跟不上細菌變異的速度。如果說有一天科學家們再也研製不出新的抗生素了,最多也是回到青黴素發現以前的水平,也不至於導致人類的滅絕。

所以,正確的使用抗生素,減慢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


講科學堂


我認為即使超級細菌出現,人類無藥可吃,也不會滅絕。



達爾文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觀點,表明自然界優勝劣汰的殘酷生存規律。超級細菌就是在各種抗生素環境下,出現的一批“適者”,藥物是它們被動進化的一種因素。如果沒有藥物,可能它們也會產生抗藥菌,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會需要很長時間。



同樣,如果超級細菌出現,且沒有藥物可用,大部分人肯定會抵抗不住而死亡。但是,這種環境何嘗又不是人類被動進化的一種方式,雖然殘酷,卻也會催生出一批並不懼怕這類超級細菌的人類。最後,整個地球都成為了這類適合生存人類的天下。

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得病,且必須吃藥才能好。而有些人不怎麼得病,即使得病了也是小毛病,不吃藥很快也就好了。這其實就是對環境適應性的問題。很明顯,有人體質好,適應能力強。有人體質差,生存能力弱。這種區別在藥物充足的時候,不足以表現出來。但是一旦藥物稀缺,生存能力的差別,就會立馬提現出來。毋庸置疑,在超級細菌面前,肯定體質好的人活下來的希望更大。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句話對人類也適用。你可以進化出超級細菌,我人類也可以進化出超級人類。要是人類沒有“這三板斧”,也不可能一步一步進化到生物鏈的最高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