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鐵塔寺的奇聞軼事

作為一個有著7000年曆史的文明古都,濟寧的名勝古蹟自然是少不了。作為“濟寧古八景”之一,同時又是濟寧“七寺十八閣”中的千年古剎,鐵塔寺最為人們所熟知,在古代,用鐵來澆築一座塔,難度可想而知,但是聰明智慧的古代濟寧人做到了,這座鐵塔,也成為濟寧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濟寧鐵塔寺的奇聞軼事

鐵塔寺,位於現濟寧市區鐵塔寺街路北。鐵塔寺,原名崇覺寺,是任城最早的佛教釋迦禪寺。寺內建有鐵塔、聲遠樓及殿宇房舍。這一古剎,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寧鐵塔寺的奇聞軼事

鐵塔寺始建於南北朝時代東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寺內原來沒有塔。

傳說北宋徽宗時,濟寧人徐永安常年在外經商,成為當地的富戶。但婚後多年無子,便到崇覺寺進香求子,許下誓願,如果得子將重修寺院,並鑄鐵塔以弘揚佛法。說也奇怪,第二年,徐永安之妻常氏便有孕在身,生下一男孩。徐永安非常高興,但因經商在外,北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便委託妻子常氏出面,出資重修崇覺寺,並在寺內以生鐵澆鑄釋迦牟尼塔,在佛塔裡面供奉佛像和舍利,報答佛祖送子之恩。

濟寧鐵塔寺的奇聞軼事

鐵塔計劃建九層,以弘揚佛家九九歸一、生死輪迴的思想。鑄塔時將生鐵熔化成鐵水後,逐層澆鑄。當鑄第五層時,在地面上熔化的鐵水待運到上邊時便凝固了,工匠們束手無策,被迫停工。傳說,得道成仙的建築業祖師爺魯班知道了此事,變成了一個白鬍子老頭,來到鑄塔工地。領班工匠見這個老人仙風道骨,不同一般,便虛心請教:“老人家,現在鐵水運上去就凝固了,沒法澆鑄,我們很著急,想不出辦法。您老年紀大,經驗多,有什麼好辦法嗎?”魯班一語雙關的說:“我都是土埋脖子的人了,沒有什麼好辦法。”說完,一陣輕風,人不見了。工匠們呆住了,好一會兒,領頭工匠猛然醒悟,這是祖師爺指點我們:將土堆到塔頂,在上面熔化鐵水再行澆鑄不就解決了嗎。

濟寧鐵塔寺的奇聞軼事

鐵塔建到七級因戰亂而停工沒建塔頂,但也因此崇覺寺改為鐵塔寺,所以後人在對鐵塔的讚譽聲中因無頂而遺憾地說:“塔無頂,譬偉丈夫劍佩峨然,唯冠冕不飾,談者往往以為未盡觀美……。”

到了明朝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龔勉(字錫山)任濟寧道(即市長),發動鄉紳名流集資,增建塔身兩級,添頂為銅製金章,四周垂以風鐸,使鐵塔方為完美。另外,還於鐵塔前邊建造了“聲遠樓”,上懸一大銅鐘,還對寺內房舍、院牆修飾一新。從此,鐵塔寺與“太白樓”南北遙相對應,雄視無極,以垂不朽,不少名人志士,前來參觀。

濟寧鐵塔寺的奇聞軼事

鐵塔身為九層,加上塔座、剎頂共十一層,通高23.8米是全國鐵塔之最。

在鐵塔第一層塔身的東南和西北兩面的壁上,鑄有鐵塔銘文:“大宋崇寧乙酉常氏還夫徐永安願謹鑄。”第二層塔身的東南面壁上鑄有:“皇帝萬歲,垂清千秋”字樣。第六層塔身西北面壁上也有文字,可惜年久腐蝕辨別不清了。

九百年來因風雨澆洗,雷電襲擊,地震搖撼,年久失修,造成塔身逐漸向東南傾斜。1973年國家撥款進行了大修,校正傾斜,補鑄鐵件,使之恢復了它的壯麗雄姿。在大修過程中,在第一層內發現石棺一口,棺內有一銀質“舍利匣”,匣內存放“舍利子”,此物現在濟寧市博物館收藏。在明代增建的兩層內,發現銅佛兩尊,鐵質“佛敕令牌”一方,“大乘妙法蓮花經”一部,“影青瓷舍利合”一個,“珍珠”一顆,“銅鏡”一面,“水晶小並”一個,均已被博物館收藏。

濟寧鐵塔寺的奇聞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