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江一小魚塘試窩料,結果釣到條不認識魚,長得像武昌還要咬人

今天,釣友“相濡以沫”分享其朋友在內江一魚塘的釣獲,一條與武昌魚外形相似的魚,魚鰭緋紅,口有鋒利牙齒。據釣友“相濡以沫”介紹,這條魚重量有3、4兩,當時朋友在魚塘試窩料,結果沒想到釣到這樣條魚,口裡面有鋒利牙齒,朋友的手還被魚咬了下,幸好魚不大咬得不厲害,最後朋友將這條魚放回魚塘。

在内江一小鱼塘试窝料,结果钓到条不认识鱼,长得像武昌还要咬人

至於是什麼魚?釣友“相濡以沫”表示,後面他把該魚的圖片發到釣魚群裡,不少釣友說是食人魚,“但食人魚是肉食性動物,朋友用個窩料、釣餌全是穀物成分,應該不會釣到食人魚。再說一個小魚塘怎麼可能餵養食人魚?”

在内江一小鱼塘试窝料,结果钓到条不认识鱼,长得像武昌还要咬人

小編在網上查詢了食人魚相關資料、圖片,與釣友“相濡以沫”所分享的那條魚相似度極高,並且口中鋒利牙齒表示它是肉食性魚類。一個細極思恐的想法出現在小編腦海,用穀物餌料都能釣起來肉食性魚類,是不是表示魚塘裡面的該魚的食物極少?也預示魚塘該魚的密度是不是已經很高了?至於該魚是怎麼來到魚塘的?小編覺得可能是作為觀賞寵物魚後放生的(小編提醒,寵物魚隨意放生可能引發生態災難)。

在内江一小鱼塘试窝料,结果钓到条不认识鱼,长得像武昌还要咬人

不僅僅上面那條魚。釣友“橫渡長江”分享了他在仁壽一水庫的漁獲,也是一條他不認識的魚。據釣友“橫渡長江” 介紹,這條魚是他上週末釣獲,重量在半斤左右,“這個魚有的一釣友一晚上釣30多斤,聽他們說啥子餌料都要吃。”

在内江一小鱼塘试窝料,结果钓到条不认识鱼,长得像武昌还要咬人

不過小編看了該魚後,直接認出來該魚為大鱗䰾魚。該魚原產於烏茲別克斯坦的阿姆河,被我國以經濟魚類引進,為廣溫性魚類,具有肉質鮮美、生長速度較快、抗逆性強、耐鹽鹼等優良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