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香港大营救”中的文人邹涛为什么遭受国民党特务追杀

邹涛的历史原型是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的邹韬奋。邹韬奋出生于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192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26年担任《生活》周刊编辑。

由于《生活》周刊经常用犀利的语言抨击国名党内部贪污受贿的罪证,因而邹韬奋为黑暗势力所不容,经常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威逼、利诱和恐吓。1931年《生活》周刊披露了交通部长兼上海大厦大学校长王伯群的重大贪污行为,王伯群想要用10万元巨款收买他(当时的中国部长月工资大概1000元,大学教授300元,玩命的军官30元左右),邹韬奋依然拒绝并公开发表了王想要贿赂他的书信。

电影“香港大营救”中的文人邹涛为什么遭受国民党特务追杀

1933年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行委员。由于他以报刊的形式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促进联合抗日。蒋介石想要收买他,让同在上海的杜月笙陪同(实则看押)他一起来南京会面,杜月笙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平安送达,不料邹韬奋愤然拒绝,选择流亡海外。

电影“香港大营救”中的文人邹涛为什么遭受国民党特务追杀

1935年8月回国后,邹韬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他同救国会的其他领袖沈钧儒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37年国民党碍于舆论压力释放出狱。

电影“香港大营救”中的文人邹涛为什么遭受国民党特务追杀

被救出狱的“七君子”(右起 李公朴、王造时、沈钧儒、邹韬奋、史良、章乃器、沙千里)马相伯 杜重远

出狱后先后出版了《全民抗战》战地版五日刊和《全民抗战》通俗版周刊,这些刊物均以宣传抗战救国,争取民主权利为中心内容,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全民抗战》销售量突破30万份,居全国刊物发行量之冠,有力地推动了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这些惹怒了国民党当局,再次对报刊书店进行查封。1941年2月23日,在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行将开幕之际,邹韬奋愤然辞去国民参政员之职,只身一人,前往香港。

邹韬奋先生不畏权势、淡泊名利,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以爱国的情怀致力于民族统一大业而多径奔波,破坏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利益。于是在1941年香港沦陷后将电令各地国民党当局,一旦发现邹韬奋,立即就地正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