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7月11日,《河南日报》刊登《 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

「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仲夏时节,走进新郑乡村,一桩桩扶贫实事随处可见,产业扶贫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

「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新郑市西,距离城区大约30公里的具茨山青岗庙村,是省级贫困村,而青岗庙村所在的具茨山辖区,也是新郑市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去年10月份,青岗庙村按照新郑市委扶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区位优势,经村两委、党员群众共同商议,最终确定了“白龙沟特色旅游”作为村集体产业,发展精品民宿、特色小吃和文化旅游,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白龙沟项目进展得怎么样?时隔8个月,记者再次来到青岗庙村,看到原先的荒沟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依势而建的青砖灰瓦为门头的窑洞,配套而建的高标准公厕、停车场雏形已现……工地上铲土车、搅拌机、运输车正有序运转。

「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参与青岗庙脱贫帮扶企业负责人柴绪文信心满满:后续工程不久就能完成,届时将举行商户入驻仪式,初步预计,将创造200个创业岗位和400个就业岗位。

「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200个创业平台,400个就业岗位,可以有效地解决本村及附近村劳动力的就业安置,为群众提供增收渠道。”青岗庙村扶贫第一书记李晓勇接过话茬,“在项目带动上,我们坚持贫困户优先的原则。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一期为贫困户拿出20个创业平台,减免相关费用,免费进行技能培训;对无创业能力的贫困群众,拿出40个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工作,确保贫困群众创业有平台,就业有岗位。将来还可以依托白龙沟项目平台,把山区特有的小米、柴鸡、小杂果等土特产统一收购后,经过精细挑拣包装后集中销售,既解决群众销售难的问题,又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沿青岗庙乡村公路往东,和具茨山紧挨的邻乡辛店镇仰望坡村,是郑州市级贫困村。去年年底,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从安徽亳州引进中药材白术种植,第二村民组组长李万岭作为种植带头人,动员村里6户村民组成中药材种植户联盟,流转土地30亩用于白术种植。

望着眼前长势喜人的一片绿,老李喜形于色,保守按亩产5000元计算,到秋后将有15万元进账。下一年,他还准备发动更多的村民加入中药材的种植,让更多的村民点亮“致富梦”。

「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具茨山青岗庙的白龙沟项目,辛店镇仰望坡的中药材种植,观音寺岳口村的艾草种植和光伏发电……在新郑市,各乡村结合自身特色,产业扶贫如火如荼,乡村面貌日新月异。这主要得益于该市坚持“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大力推动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全市31个贫困村和4个扶贫任务较重的村全部制定了涵盖旅游、农牧、金融、光伏、能源等五大方面产业脱贫规划,并对100个贫困村、软弱涣散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三有一化”薄弱社区,分别拨付3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及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同时,为了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该市财政专门拿出一个亿的资金作为产业发展的后盾。

此外,我市在贫困村和扶贫任务较重的村深入开展“组织联村助党建、企业联村助脱贫”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助”活动。截至目前,已有56个先进党支部与35个贫困村和2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个村重叠)签订了“组织联村助党建”帮扶承诺书;67家发展势头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和14家大中专院校,与35个贫困村签订了“企业联村助脱贫”帮扶协议书,成功签约项目26个,完成投资1.9亿元。

主编:李明 | 副主编:刘丽敏

「河南日报」新郑产业扶贫点亮村民“致富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