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喜劇風格演繹悲情人生!我不是藥神,徐崢到底傷了多少人的心?

希望每個人死後屍體都能自動變成一本書,書的內容就是死者的生平;這樣一來,有人成了名著、有人成了禁書,有人變成了地圖、有人則拿著喜劇續寫了一部短暫的悲情人生!

‘我不是藥神’讓很多人,開始讀懂別人,做著自己,卻等著被救贖!

一部‘神’劇在上映不到4天,票房卻早已累計創收了超過13億的人民幣;超過了以吳京硬漢形象出鏡的電影《戰狼2》;也遠超王寶強飾演的唐仁,那搞笑、偵探題材的影片《唐人街偵探2》;一部算不上大製作、小成本的電影卻讓眾多看過的人都買了賬,還以為是拯救男“腎”的印度神油,哪知道根本就是一出對人心的救贖。

拿喜劇風格演繹悲情人生!我不是藥神,徐崢到底傷了多少人的心?

如果說“我不是藥神”是一部以電影原型‘陸勇’,幫白血病患者從印度代購買藥被抓,再到千人聯名求情得以無罪釋放等一系列的紀實性影片;不如講它更像是由新銳導演文牧野、領銜主演徐崢、王傳君、甯浩等影視明星通過電影元素,摻雜喜劇的手法演繹悲感的劇情,傳達震撼人心卻更具現實意義的探討。

至少‘我不是藥神’讓看過的人都懂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最難過的不是生死,而是活著卻過得無比艱難吧?

拿喜劇風格演繹悲情人生!我不是藥神,徐崢到底傷了多少人的心?

1、“我不是藥神”太過貼近生活,呈現了真相也戳中了我們‘人心’最柔軟的地方。王傳君飾演的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從得知病情的絕望到治病致貧沒錢買藥繼而想到自殺,再到孩子出生燃起求生的希望,這種苟且的活著卻更難見治癒的生機,無奈卻更顯無助,真實卻更顯殘酷!很多人都能理解疾病纏身的痛苦、沒錢買藥的囧境,看的到病人每天大把大把吃著藥物,做著化療、被迫接受著大小不一的手術;卻少有人能真切的體會到什麼才是‘一人得病、全家負擔’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活著添累死了添堵,心靈的折磨要遠比身體的創傷來的更徹底,這是現狀卻也是徐崢希望電影‘我不是藥神’所傳達出的意義所在。

拿喜劇風格演繹悲情人生!我不是藥神,徐崢到底傷了多少人的心?

生活中從來不乏勇者,缺少的是敢於直面生活的勇氣!在絕望面前選擇死不難,難得卻是活著!

2、看過‘我不是藥神’,你才會懂即使利慾薰心、一心求財的商人郝義(徐崢),還有剛正不阿、正義化身的警察程勇(週一圍),在道義、是非、人情世故面前也會動惻隱之心;千人求情法辦無罪,因為在人命面前,活命哪有罪?花錢救命無錢買飯,活著或許不是最後一天,吃的卻生怕是最後一餐,這是苟延殘喘在病魔,魔爪下艱難活著的一群人最真實的寫照!她能打開的只有一扇窗,去讓社會、讓更多的人去關注這群,只能在醫院保命,卻無力在社會立足的人!我想要被救贖的不止病人,還有被利益,慾望迷惑的人心吧?

拿喜劇風格演繹悲情人生!我不是藥神,徐崢到底傷了多少人的心?

3、很多網友說‘我不是藥神’能通過上映審核,堪稱奇蹟但我想這該是社會(醫療、醫保···)制度的進步和包容。很多人在問我:什麼才是悲劇,其實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就是悲劇!但往往這樣毫無修飾的劇作是不被人看好的,也是許多影視劇為了票房不敢輕易觸碰的紅線,畢竟商業電影的上映更多圖的是樂呵、勁爆···來換取更多人民幣;對於網友來說:這部‘我不是藥神’無疑是成功的,笑中帶淚、哀而不傷,既贏得了票房也訴諸了情感;但我想這部電影的意義遠不在於此,它更該為像類似患有白血病的人去指明一條出路,為社會醫療制度的完整再添一把助力,更該讓社會大眾去真正接納:生活中確實存在的這群人?

拿喜劇風格演繹悲情人生!我不是藥神,徐崢到底傷了多少人的心?

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我不是藥神到底傷了多少人的心?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很多人笑著走進了影院,哭著出來的人卻有很多。

很多人生活都非常辛苦,但他們仍然努力地活著,為了你愛的人或者愛你的人,請一定要珍惜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