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消费金融公司去年净利大爆发,8家公司净利超10亿!

震惊!消费金融公司去年净利大爆发,8家公司净利超10亿!

作为消费升级的“最佳CP”,消费金融逐渐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新风口。经过几年的发展,不少消费金融公司不仅扭亏为盈,净利润更是进入爆发期。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密集公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也相继出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5月11日,共有34家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公司公布2017年全年经营业绩,有29家在2017年实现盈利,净利润总计达到154.86亿元,其中有8家公司2017年全年净利润超10亿元。

不过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因违规行为,也曾遭到过监管的处罚,合计被罚1000多万元。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简单粗暴的跑马圈地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逐步回归理性之后,消费金融仍将是一片蓝海。

赚钱能力领衔“持牌系”

消费金融行业自2016年快速发展以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陆续分化,2017年已诞生了2家净利润达到10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

招商银行年报中披露了招联金融的业绩情况:2017年,招联金融实现营业收入41.63亿元,同比增长171.60%;净利润11.89亿元,同比增长266.97%。

截至2017年年末,招联消费金融累计核批客户1662.1万户,同比增长135.93%;累计发放贷款2268.04亿元,同比增长297.36%;期末贷款余额468.29亿元,同比增长157.46%。

捷信消费金融则成为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2.36亿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10.22亿元,同比增长9.77%。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扭亏为盈

2015年才成立的马上消费金融则成为了一匹黑马,据数据显示,2017年营业收入为46.68亿元,同比增加2654.43%,净利润为5.78亿元,较前一年的652.2万元增长约8765%,近88倍。

还有的消费公司开始扭亏为盈。苏宁消费金融2017年度营业收入为3.8亿元,增幅282.26%。其中,净利润为2.17亿元,2016年则净亏损1.89亿元。

苏宁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扭亏为盈,得益于消费金融O2O模式的布局成熟,已在‘场景、获客、风控’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并有效地契合了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他还表示,“公司盈利结构正按照规划方向加速调整,企业已经正式进入转型收获阶段”。

除了苏宁消费金融以外,华融消费金融也实现了扭亏为盈,业绩表现抢眼。其去年营业收入7.657亿元,同比增幅750%;2017年年报净利润为1.0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监管收紧 业绩增速面临放缓

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消费金融公司门槛较高,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不多,截止到目前,已开业的有22家,且四分之三以上为银行系主导,而在这22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现金贷相关业务的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消费金融业绩出现大幅增长,但由于2017年监管层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强监管,势必将导致消费金融业务受到限制,从而导致行业利润空间缩水。

半年来密集增资

随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两年业务扩张,其增资需求也愈发凸显。自2017年年末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的消息频频出现。

2017年12月份,兴业银行对兴业消费金融按持股比例增资1.32亿元,增资后兴业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为7亿元。同月,捷信消费金融增加注册资本10亿元的申请获得天津银监局批准,至此,捷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增至80亿元。

2018年1月份,中邮消费金融增资20亿获批,中邮消费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加至30亿元。2018年3月份,中原消费金融获批增资,注册资本金由5亿元变更为8亿元。2018年4月份,中银香港公布,该公司全资附属中银信用卡公司于2018年4月16日就其向中银消费按其在中银消费的股权比例增资约4.331亿元订立增资与认购协议。

另外,4月26日晚间,上市公司重庆百货发布公告称,拟出资约6.33亿元,认购5.657亿股参与马上消费金融本轮融资。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规模的迅猛发展,行业迎来业绩爆发,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进入盈利期, 随着2017年年底现金贷监管政策的下发,不少P2P平台和现金贷平台将业务开始转向有场景的消费金融行业如汽车消费金融市场,消费金融行业重回‘场景为王’的时代,未来风控、流量、场景和技术都将成为企业能否在消费金融领取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