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韩复榘名声都不好,在山东,两人却都干过一件好事

民国时期兵荒马乱,各地也都是军阀四起,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张宗昌了。三不知将军,狗肉将军,混世魔王这一系列绰号都是张宗昌一个人独有。在其主政山东期间更是劣迹斑斑,要说他在山东做过一件好事,什么好事呢?这事儿和另外一个人很相似,谁呢?那就是韩复榘。

张宗昌韩复榘名声都不好,在山东,两人却都干过一件好事

韩复榘是河北人,和张宗昌一样,后来也曾在山东风光一时,还是二级上将。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后来的成绩,和一个人有很大关系,那就是冯玉祥。

因为家里人口多,生活穷困,韩复榘19岁的时候就被迫一个人出去讨生活。在参军北洋军后,因为外表斯文又写得一手好字,韩复榘得到了冯玉祥的器重,从此走上了跻身冯玉祥西北军的十三太保之路。

人生无常,历史上冯玉祥虽然显赫一时,可也有走下坡路的时候。在他落难失势的时候,韩复榘两次离开,原本这也无可厚非,毕竟都上有老下有小,总要有个生计。可是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深受冯玉祥知遇之恩的韩复榘却临阵倒戈投靠了蒋介石。由此落下了一个不好的名声。

张宗昌韩复榘名声都不好,在山东,两人却都干过一件好事

这事儿跟张宗昌比起来,也还算是不值一提,毕竟张宗昌实在太有名,可是和张宗昌一样主政山东之后,韩复榘却干了一件让人义愤填膺的事儿。什么呢?抗战时期他为了保存实力,几乎是不战而退,主动放弃了黄河泰山的天险,几日之内便弃守了原本预计可守数周的黄河防线。

家国大义面前,做出如此之事,韩复榘的名声也真是在恶劣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北伐战争期间的各种功绩似乎也被人忘了个干净。那么问题来了,张宗昌和韩复榘都曾主政山东,名声都一样的不好,两人在山东都干了什么好事呢?不是别的,那就是教育。

张宗昌虽然是个大老粗,放到现在还流传着他那附庸风雅的“大明湖,明湖大”等打油诗,可是节骨眼上他还真有办教育兴文化的干劲儿。

在主持合并组建了山东大学后,张宗昌不仅礼贤下士邀请人才,还很舍得投入教育经费。当时山东教育厅每月拨给山大25000元,教职工的待遇是:校长月薪400元,系主任及教授月薪300元至36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此外,张宗昌还主持印刷出版过《十三经》,堪称历史上印刷和装帧最好的《十三经》。

张宗昌韩复榘名声都不好,在山东,两人却都干过一件好事

比起张宗昌来,韩复榘在教育上也很下功夫。在他主政山东的八年间,从不拖欠教育经费,而且每年都有所增加,使山东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除原有的学校大大增加班次外,又增设了许多中小学,还增设了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八所乡村师范和四所职业学校,以及国立山东大学、山东省立戏剧学校。在学校生由1929年的50余万,到1933年增加到100余万。

关于教育工作本身,韩复榘总是放手让自己请来的何思源去做,从不横加干涉,更没有向教育界安插过一个亲信。在韩复榘因为临阵逃脱被抓捕后,面对来人的诱导,何思源并未落井下石,表示韩复榘从未拖欠教育经费,也从没有出卖过鸦片。

不仅如此,韩复榘在山东时候还禁烟禁毒,整顿风气,这在众多军阀中也是很少见的。同样曾主政山东,同样名声欠佳,同样大力发展教育,张宗昌和韩复榘的人生结局也颇为相似,一个在火车站被人刺杀,一个被特务暗杀,而两人生前还曾刀兵相向,两人也算是很有缘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