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六枝特區獼猴桃發展下的富民之路

六枝特區位於貴州省西部,系“三線建設”時期由原“六枝特區”與“郎岱縣”合併而成,是中國唯一以“特區”命名的行政區。

這裡平均海拔800米到1000米,晝夜溫差大於5℃,適宜紅心獼猴桃種植。富饒肥沃的六枝大地,勤勞善思的六枝人民,孕育出了品質鮮嫩、營養豐富、風味鮮美的獼猴桃。

截至目前,全區共種植獼猴桃面積達30000餘畝,涉及8個鄉鎮21個村,2017年產值達4000萬元,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富民產業。

“以前我們種莊稼,辛辛苦苦一年下來也就兩三千塊錢,現在把土地入股到公司種植獼猴桃以後,每年不僅有固定分紅,還能在基地裡打工,一個月的收入都有一千五六,比種莊稼強多了。”常年在獼猴桃基地裡打工的大用鎮罵冗村村民梅德秀介紹說。

家住大用鎮涼水井村75歲的周光琴老人說,“來基地裡修剪獼猴桃多餘的根鬚,每天還有70元的收入補貼家用。”周光琴老人給我們算了一筆帳,種獼猴桃比以前種植洋芋、苞谷划算得多,將土地入股基地可以參與年終分紅,自己還能到基地裡打工,這樣下來一年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

六枝特區瑞民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在大用鎮種植的獼猴桃基地共3500多畝,涉及涼水井和罵冗兩個村。

發展綠色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六枝特區獼猴桃發展下的富民之路

工人們正在修苗

清明時節,正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大用鎮瑞民農業生態觀光園獼猴桃種植基地裡,每天都有上百人在幹活,有的在補苗,有的在打藥,有的在栽種林下經濟。站在基地的觀光平臺上,一根根佇立在基地裡的白色水泥杆子遍佈整個山溝,新吐的嫩芽正迎著春日的暖風,奮力地往獼猴桃架子上爬,原本光禿禿的荒坡也被種下的果樹披上了一層綠衣,柏油產業路在基地中穿梭著,好比一幅清明上河圖。

大用鎮瑞民農業生態觀光園獼猴桃種植基地負責人毛銳介紹,我們整個基地共分為七個工區,有的工區今年開始掛果,有的才剛剛插苗,今年我們準備在基地裡套種300畝辣椒、小瓜、窩筍等林下經濟,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以短養長,另一方面還能給當地群眾多提供一些就業機會。

發展綠色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六枝特區獼猴桃發展下的富民之路

大用鎮獼猴桃基地

“我們和雲南、北京、上海等公司簽訂收購合同,同時也和臺灣地區以及泰國等地簽訂收購合同,獼猴桃成熟後根本不愁銷路。”瑞民農業生態觀光園董事長蔡凡說,由於有了穩定的市場和銷路,破解了產業轉型的一大瓶頸,同時打消了村民想要發展不敢發展的顧慮。

大用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李安龍介紹,“2018年,大用鎮計劃調減玉米1.2萬畝,其中獼猴桃種植就是一個重要產業之一,我們除了在涼水井和罵冗兩個村擴種了2000多畝獼猴桃外,還在黑曬村新建了一個500餘畝的獼猴桃基地,這兩天正在栽種當中。”

“現在正是栽種獼猴桃的大好時機,我們技術人員每天都到現場進行指導,並隨時調度產業調整所需的物資,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特區農業局派住大用鎮產業突擊隊隊長王中說。

搭上產業突擊隊的車子,我們來到了大用鎮黑曬村獼猴桃種植基地。山坳裡,工人們正在搶時節,有挖坑的,有背糞的,有抬水泥杆子的,整個基地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這些都是剛拉過來的新苗,要通過進一步的修剪以後才能進行栽種。”技術人員何培勇一邊指導工人們修枝,一邊給我們介紹著。

“這兩天基地正在趕工期,正急需人手,每天都有幾十人在基地裡幹活,大多數都是我們黑曬村的老百姓。”負責人工調度的周定品也是黑曬村村民。他說,村民們最低幹一天都有70塊錢,抬杆子的一天能掙200多塊錢。

據瞭解,六枝特區獼猴桃產業主要採取 “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三變’覆蓋帶動農戶6113戶25050人,其中覆蓋帶動貧困戶1350戶4594人。在8個獼猴桃基地從業的人員約7000餘人(包括在基地務工的農戶、貧困戶),公司管理及技術人員60餘人,農戶務工每天收入人均80元,技術員及管理人員薪酬每月3000-5000元不等。

“2018年,我們村計劃調減玉米種植1016畝,其中獼猴桃種植500畝,現正在實施中,我們還規劃了大蒜、大蔥、生薑等傳統農業種植,全村產業已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我們有信心和決心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看著一項項產業的落地實施,黑曬村支書周定春對於打贏脫貧攻堅信心滿滿。(王良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