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貴圈真亂——這幾天,“圈”的範圍,擴大到公益領域、媒體行業和知識分子群體。

被稱為“乙肝鬥士”、公益機構負責人雷闖,被舉報強姦 。

知名媒體人章文,被網友舉報性侵 ,隨後作家、同為媒體人的蔣方舟也公開自己曾被章文性騷擾。

性騷擾這種事,如果被舉報者頭頂道德光環、身披社會地位外衣,會比其他人當“主角”更讓人們唏噓——但其實,外衣之下,邪惡和齷齪的人,都是一樣的。

下面是女權保護及公益人士、作家陳嵐特意為新民週刊公眾號撰寫的文章,她從最近的距離,為我們揭開道德光環下的真實。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點擊右側小圖可放大→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文 | 陳 嵐

暑假還沒過去一半,一個新聞刷爆了朋友圈。

一個南京大學支教團隊在雲南山區支教,遭到性騷擾。

性騷擾包括了偷窺洗澡、偷內衣褲,偷拍照片等等——而更令支教團隊尷尬又失望的是,騷擾者竟然有曾經參加過夏令營的當地學生。

之前聽取我的建議、阻止了孩子去某山區送溫暖的家長,特意把這條新聞發給我,連聲說:“謝謝。”

我看了看新聞底下的評論,大家都很憤怒。

話音未落,多起性侵案相繼引爆了輿論。

一起是反乙肝歧視的公益負責人雷闖被曝涉嫌強姦,而其他也有兩位公益圈名人被指出有性騷擾實錘。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結果如何應該走司法程序。等司法結論。

很多學生、家長、公益志願者都驚了:“怎麼會?怎麼這樣?怎麼可以?”

報之以善意,饋我以騷擾?

很簡單,公益現在在中國沒有門檻。其他還有哪個行業會沒有門檻?

而公益服務的對象,也沒有門檻,如果說有門檻——唯一的門檻就是,你面對的肯定是最貧窮最缺少資源也最缺少教育的群體。

無論是高大上的金融,還是思想新銳的媒體,或致力於服務社會痛點的公益群體,歸根結底,都是由人組成的。而由人組成的群體,就會有人性的一切複雜性,光明或軟弱。

不要因為公益FLAG的神聖,就認為公益人和FLAG一樣的神聖

這兩件事給所有的公益人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參與到公益中來的女生,應該被確保權利和安全?

一入暑假,好幾個朋友來找我問一個問題,她們家女兒報名參加了某某支教,莫某戶外運動,某某公益下鄉等活動,能不能去?

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猶豫了很久,我斟酌著說了以下幾個前提:“第一,要確保孩子的安全。比起孩子要去做的服務,她的安全是更重要的。第二,對你們參加的公益機構有一個詳盡的背景瞭解,類似於盡職調查程度的瞭解再做決定。第三,不建議沒有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的孩子一上來就脫離父母去一些她完全不能掌控的地區。第四,如果領隊是男性,或隊伍的主要負責群體都是男性,不建議女孩子獨自參加。”

還沒等我說出第五,女孩子們的家長紛紛說:“嗐,你還不如直接說不去呢!”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我笑笑。

直接了一點:“這麼說吧,我的女兒,我絕對不會讓她在18歲時,離開我,忽然和一個完全陌生的隊伍在一起去完全陌生的地方,去服務陌生人。”

這些,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經驗的,也是默默在公益事業方面接觸了受助對象、志願者群體、機構員工等各個層面的人士,才得出的經驗:不要因為公益FLAG的神聖,就認為公益人和FLAG一樣的神聖。這個事業裡,可能會有最好的人在引領未來,也可能會有這個星球上最壞的人,混跡其中尋找犯罪機會。

因為公益人也不是聖徒,都是平凡的人。某一方面的善舉,不能為整個人的人品背書。就算是曼德拉和聖雄甘地,也有各種被杯葛的瑕疵。而在輕視女性背景下成長的男人,對女性普遍的認知都還是“資源”“獵物”。而且他們深知——被狩獵的對象脆弱無助,心理薄弱,體力孱弱,而且輿論難堪。加上有公益光環,年輕的涉世未深的女孩根本無力去抵抗捕獵。

沒有什麼是臨時起意,每一個強姦、性侵者,都已經在心裡模擬了幾百次

強調認知背景很重要:一個一直不把女性當成人的人,很容易性侵。一個一直不把女性當成人的社會,就會包容性侵。

因為他是沒有同理心的。人與人的同理心。他眼裡你是物。

你會在意你家的凳子被壓著、被踩踏會不舒服、會有羞辱感嗎?

而性侵者會極力弱化“你我都是人類”“你和我並沒有不同”的色彩。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非常訝異一件事:我覺得自己挺有思想也挺風趣的,和我做朋友閒聊喝酒都是一件很好玩兒的事,為啥異性總愛把話題引向下半身?

舉例吧,多年前,廣東地區一個素未謀面的教授,在使用MSN年代,先是通過郵件聯繫我,要研究女權和我的作品。加了MSN後,他沒聊二句,就直接問,你的作品為何叫《背後》,是你喜歡從背後上嗎?

我大怒。立即拉黑。

我覺得深深地被冒犯。因為一開始的溝通是建立在兩個知識分子的約定前提下的,結果一開腔這個“叫獸”就直接解構了這個“人與人”“智力交流“的約定。

人和人之間不是這樣說話的。

很多男人,會和女性的對話中,故意打破這樣氣場,其實是故意解構彼此的平等。

通俗點說,就是你想像兩個人那樣說話,他想到的是恩客和妓女的搭訕。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他故意通過粗話、髒話、段子、褻瀆,通過奴役、驅使甚至是打壓,通過你們在一起的座次,對話的姿態,來一再定位你和他的地位、關係。

在真正下手之前,他已經窺探、試探、構建氣場、並確信沒有什麼風險。

你是肉,他是刀。

建立這樣的權力關係,是一切強姦犯的預備,也是渴求。

所以沒有什麼是臨時起意。每一個強姦、性侵者,都已經在心裡模擬了幾百次了。他試探的不是你的意志,而是試探到“得手幾率很大、而風險可能很小”,就會下手。

一個本身可能就德不配位的,驟然間擁有了一定的權力和資源,他原先的德行、價值觀、能力、格局是HOLD不起這樣的權力與資源的

公益圈不僅僅不比其他圈子更純淨,實際上可能還更復雜。

最熱衷公益活動的有這樣幾種人,年輕、有理想的學生,她們透過書本或榜樣瞭解這個世界,遠山裡的泥濘,窩棚中與牲口同住的小童,白髮飄在夕陽下的孤寡老人,在他們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景緻,和一個迫切想親歷的人生。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有關切兒童利益的婦女,因為她們感同身受,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業餘時間,擠出哪怕五塊十塊的開支,給遙遠的一個陌生的孩子,捐一小筆錢,希望能挽救這個生命。

也有人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在公益中踐行自己的人生理想、政治抱負的。如任志強他們搞的阿拉善種樹活動,馬雲的資助環境保護的項目。

也有職業經理人。

還有……草莽英雄,是憑藉某個機緣,成為某個群體的勵志的代表。

還有一些魚龍混雜、目的各異的志願者。

其他的行業都有門檻,學歷,履歷,能力,業績,而公益這個圈兒,頗像佛門。往來都是客,談笑皆聖人。

有為了理想而踐行的志士。

也有在其他地方根本混不出,因為公益圈門檻低,就到這裡刷存在感,結交人脈的,尋找機會的。

還會有人渣。反正零門檻,那就泥沙俱下。披上一個美好的概念,比如“反對乙肝歧視”,這個就是一個大旗,總有信徒跟隨。

女權作家陳嵐:揭開道德光環下的性侵真相

網上一名女性舉報雷闖性騷擾

三人成眾,成眾了,就有了自己的勢力圈。

所以,歸根到底,一個本身可能就德不配位的,驟然間擁有了一定的權力和資源,他原先的德行、價值觀、能力、格局是HOLD不起這樣的權力與資源的,而因為道德光環,在特定的群體裡,他缺乏監督,三觀天生不正,又不尊重女性,很自然地就會下手。

說得殘酷一點,這樣的人,前半生所做的一切花樣表演,也許都是在等待一個可以肆無忌憚欺凌女孩的絕對權力。

幾乎所有的熟人之間的強姦,都是躲在以“玩笑”為名的性騷擾的試探後的

年輕的同道,我提醒的第一件事,是認識你自己的權利。並確立自己的尊嚴的邊界。

即使在合作中,對方是你的尊長,你和他之間的人格權是平等,你的身體的權利更是神聖不可侵犯。如果他試圖做出越界,包括話語的越界,就自動喪失了尊長的資格,你可以將他歸於禽獸。

第二件事,為了捍衛你自己的權利,你可以動用法律武器。這個是天經地義的,不受任何人情世故的約束,地球缺了誰都會轉,公益事業更是如此。

第三件事,去掉被汙名化的感覺。被性侵的女孩很少敢出來指證,是因為即使強姦犯被定罪,她自己身上都要披著一層烏突突的油膩,似乎——她是被“侮辱”過的人。這是男性物化女性的文化——準確地說,是強姦文化留下的幻覺。你比以前,只有更具力量,更有光彩。

第四件事,整體的輿論環境,一起捍衛女性(包括男孩的)的身體邊界,尊嚴邊界。拒絕一切形式的性騷擾——幾乎所有的熟人之間的強姦,都是躲在以“玩笑”為名的性騷擾的試探後的。

第五件事,無論你是參加戶外公益,還是室內活動,不要和男性單獨在封閉空間相處。不要單獨去戶外結伴而行。至少兩個女孩結伴。帶防狼器械。並且一發現試探,就要斷然割裂。沒有猶豫,不需要給誰面子。而男性更應該自覺避嫌,而不是創造機會。

第六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對年輕的孩子們最好的保護,就是讓所有的潛在的性侵者都意識到,他們的“玩笑”,將會付出越來越高昂的代價。強姦犯可能面臨的風險越高,他們作案的概率越低,這不是一個社會學命題,也不止是一個法律命題,而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