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打响食品安全“保胃战”,吹响“三城同创”战役冲锋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一座城市的食品安全公共环境水平, 对城市的综合发展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意义。赛罕区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大力推进食品市场整治,优化提升食品市场布局,打响了食品安全“保胃战”,吹响了“三城同创”战役冲锋号!

以城边村为重点,持续推进“黑作坊”整治攻坚战

最近,困扰赛罕区前不塔气村的村民感受变化最大的就是村里的一些卫生条件差、噪音扰民的“三无”食品小作坊不见了。居住在该村近30年的村民郭建强高兴地说:“以前我家不远处有一个豆腐加工厂,不仅噪音三更半夜的扰民,而且厂子里的气味非常难闻,呛得人大夏天也不敢开窗。”

原来为了彻底打击取缔食品加工“黑作坊”,赛罕区持续推进“黑作坊”整治攻坚战,先后对前不塔气村、坝堰村等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共依法查扣原材料249袋,收缴加工工具35台,拆除违法使用常压带压锅炉12台,现场封停整顿“黑作坊”24家。赛罕区作为首府最大的城区,城边村数量多,管理难度大。尤其是,“黑作坊”普遍藏匿于生活区,生产规模小、销售运输便利,隐蔽性强,容易形成监管死角和盲区。同时,此类“黑作坊”普遍存在生产、经营、住宿、存储混存等乱象,无上下水、无洗刷池、无消毒保洁等设施,而且违规使用常压带压锅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赛罕区打响食品安全“保胃战”,吹响“三城同创”战役冲锋号!

如何进一步加强此类区域的监管?据赛罕区食药局局长刘卓斌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城边村“黑作坊”整治,赛罕区食药部门与城管部门协调联动,组成联合调查组定期检查、主动出击,坚决打击“黑作坊”,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建立健全案件查办制度和流程,严格规范案件查办行为,公安机关明确了负责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机构和人员。2017年至今,共立案查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案件300多件。

以农贸市场为重点,守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作为百姓食品来源的主要渠道,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也影响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成绩。

近日,记者来到赛罕区保全农贸市场,真实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市场内地面平整干净,摊位整洁有序,蔬菜类、肉类、熟食类等功能区整齐划一,摊位上都挂有标志牌,统一规格的柜台上各类商品摆放有序,整个市场秩序井然,环境更加整洁卫生。用该市场负责人兰丽花的话解释:“这些变化,得益于赛罕区对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专项整治,得益于市场内商户环境卫生意识的提高。”

赛罕区打响食品安全“保胃战”,吹响“三城同创”战役冲锋号!

食品安全无小事。为了打造群众满意的农贸市场,赛罕区加大对各类农贸市场内卫生“死角”的反复清理,按照吸水、防滑、易清扫的标准对市场内路面进行翻新硬化,并标明区域,划行规市,合理布局,突出精细化设计和规范化管理。同时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更换摊位围挡,配备防护网、罩等“三防”措施。并加大对商户的宣传教育,引导将垃圾倾倒在垃圾车或垃圾箱内,尽量避免垃圾落地,减少市场内污染,提高市场卫生环境质量,努力打造证照齐全、规范悬挂、设施完善、卫生整洁的市场经营环境。

“市场环境好了,不仅商户舒心了,而且顾客也多了!”这是在市场内听到商户说得最多的肺腑之言。据了解,在农贸市场整治和改造提升中,赛罕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源头预防和治理,食品安全检测达到4批次/千人,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完成率达到100%。同时,建设完成9个标准化基层监管所,网格化监管模式基本成型,食品安全监管得到有效加强。

以“便民惠民”为原则,优化提升便民市场布局

曾经拥堵不堪、垃圾遍地的“马路市场”,一夜之间都去哪里了? 其实他们没有消失,而是搬到了新建的便民市场。

近日,记者在赛罕区羽神生鲜便民市场便看到了另外一番热闹景象。一排排整齐的摊位,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种类齐全的日用食品、安全畅通的过道,市场内鲜肉区、蔬菜区、干货区、水产区等摊位区域分隔有序,物品丰富,挤满了购物的市民。当初的马路市场摊贩进入便民市场后,价格依然低廉,食品更加新鲜,唯一不同的就是管理模式更加规范化、种类更加齐全、周边居民买菜更便捷了。

赛罕区打响食品安全“保胃战”,吹响“三城同创”战役冲锋号!

来逛市场的孙晓玲女士说,“以前虽然买菜也方便,但马路市场环境差,还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现在好了,新市场启用,不仅干净整洁,环境也变好了,而且销售的物品种类齐全。以前买菜,我得多走几公里才能买到菜,而且市场环境差,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既新鲜又实惠的肉菜产品,让我们老百姓吃的更健康、安全、放心一些。”

赛罕区城管执法局张勇给记者介绍说:“为了给市民打造一个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市场环境,赛罕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便民市场,着力构建“10分钟生活圈”。新建便民市场的选址是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拆除凉房、闲置的个人土地来腾出空地重新建设。到目前为止,新建10个便民市场,3个已投入运营,同时还对10个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和便民市场进行了改扩建。”

据了解,在服务百姓、惠及民生的工作中,赛罕区还将便民服务点建设到了市民家门口,让“驿站”进驻社区。新建的“小区驿站”,集超市、门卫、休息室和卫生间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不仅切实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也方便了居民购买食品和休闲休息,实现便民“零距离”。目前,赛罕区的“小区驿站”30座已经投入使用,8座已经完工准备接入水电即将投入使用,剩余的100多座将在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媒体中心 吴乐 郭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