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幕后巨手——高军:带着热爱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在国内贺岁电影概念教父、电影发行大鳄、中国电影幕后巨手、著名电影出品人、院线经理人等称呼的背后,不仅代表高军在职业生涯中取得傲人的业绩,代表着高军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更表现出高军对电影事业的热爱。早些时候,高军便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电影幕后巨手——高军:带着热爱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1971年,连队放映的电影《多瑙河之波》,对高军职业生涯产生巨大影响。观影后,高军毅然“立志”回北京后,要做电影放映员的工作。虽然最终高军没有成为电影放映员,但是对电影热爱的一腔热血,激发高军对电影的更高追求。于是,这个电影奇才,在电影策划圈,打拼出自己的天下。

1994年,高军主持发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制定了“以点带面”的波次上映方案,先由“首都、大华、紫光”三家影院进行“金三角超 前映出”,制造爆棚效果后,再拓展至全市影院,乃至全国各地,最终该片全国票房5600万。

中国电影幕后巨手——高军:带着热爱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1995年,叶大鹰的《红樱桃》在武夷山召开的南方十九省市购片会创出“零拷贝”记录。高军发现影片虽有大量俄语、 德语对白,但很有商业卖点,遂与叶导商议,能否接受“首映权拍卖运作”,达成共识后,高军自任拍卖师,结果地质礼堂以52万买断该片9天首映权,该院票房高达130万,全国该片最终达到6000万,全国各地效仿北京拍卖方式达23次,被电影界誉为“一场拍卖挽救了一部电影”。

中国电影幕后巨手——高军:带着热爱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1996年,高军为《离开雷锋的日子》策划制定了“突出英雄身后事,炒热乔安山就炒热了影片”的发行策略。仅北京就高达190万人次,平均每5个北京人就有一个“雷锋观众”,成为近20年最具影响力的“主旋律影片”。

中国电影幕后巨手——高军:带着热爱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1997年,高军首次尝试纪录片的商业运作,以“1950年,面对貌似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中国曾经说—不!”的宣传词和《志愿军战歌》成功将《较量》 推向商业运作,该记录片全国票房高达2000万。其后同样方式操作的纪 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全国票房更高达6000万。

中国电影幕后巨手——高军:带着热爱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1998年,高军参与冯小刚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经过11次剧本论证修改会,并为冯小刚开辟“贺岁档期”,结果《甲方乙方》仅在北京一地就收回全部成本,开创冯氏喜剧高票房新纪元。此后,高军被尊称为“国内贺岁电影概念教父”。

2002年,张艺谋的首部古装商业贺岁片《英雄》取代冯小刚电影进入贺岁档期。高军提出的“全首轮运作”得到片方认可,该片成为当时拷贝投放最多的影片,并在全国取得2.5亿票房奇迹,开创中国内地商业大片新时代。

中国电影幕后巨手——高军:带着热爱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2018年,一部由原中影董事长韩三平监制的主旋律电影——《鹰猎长空》正在拍摄筹备中,高军已确认担任该影片的总策划,与各大主创倾心打造讲述中国空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力量的精品佳作!影片于8月在云南正式开机,献礼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预定2019年暑期档登陆全国院线。

中国电影幕后巨手——高军:带着热爱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每一部作品成功的背后,都是高军对电影热爱的见证,每一部作品成功的背后,都是高军在电影方面天赋的展示。虽然今天的高军已经成为业内的标杆,但是对电影事业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同时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高军将培养出更多的年轻电影精英,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地大发展迎来下一个五年,下下一个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