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好友明算帳 耐心調解解糾紛

旧时好友明算账 耐心调解解纠纷

“我昨晚給俺孩兒說了,欠錢要還,不能賴賬。”7月10日一大早,老楊就跑到王洛法庭,給陪審員張遂保說到,“等會兒銀行上班了,俺孩兒就把錢打過來。恁給王某說說吧,今兒就把錢給他們。”

楊某與王某是多年的好友,王某曾多次到楊某家做客,楊某的父親老楊也知道雙方關係不錯。楊某後來開辦一所小學,經營建材生意的王某就多次給好朋友楊某供應鋼筋等材料,用於學校的基礎建設,王某和楊某也成為了生意上的夥伴。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因為經營不善,楊某所開辦的學校最終倒閉。楊某為了生計,又開始外出務工,打工還債。

楊某覺得王某是多年老友,掙的錢多用於歸還其他人,王某的一萬多元鋼筋款一直往後拖,零零散散償還一些後,仍有5000元一直沒有給。當王某打電話給楊某時,楊某覺得不好意思,就不再接聽王某電話,這讓王某很是不爽,雙方在短信交流中也有過言語過激的情況,倆人矛盾與誤會不斷加深。

“他楊某要是賴賬,我就是把錢都給律師,也得把他抓起來”,當張遂保第一次給王某打電話瞭解案情的時候,王某這樣說到。張遂保通過電話與楊某溝通,楊某也很是生氣,“還說是啥兄弟,我現在也沒有周轉的錢,就是有我也不會給”,隨後便掛斷電話,再也不接法庭打過來的電話。

張遂保向庭長王麗霞彙報過案情後,王庭長認為案情簡單,但雙方矛盾與誤會卻很深,建議先做通楊某工作。人民陪審員張遂保通過詢問知道楊某家庭住址,找到了楊某的父親老楊。

老楊認識這個多次到家中做客的王某,也知道楊某當年開辦學校時候,王某向楊某供應鋼筋等用於學校基礎建設,但是並不清楚當中往來糾葛,並不願意參與自己孩子的糾紛。張遂保隨後三次到老楊家中,就自己瞭解到的案情,向老楊進行了普法教育,通過相似的案例向老楊明理釋法,又通過介紹襄城縣法院執行工作情況,讓老楊知道如果欠錢不還,成為“老賴”的種種惡果,老楊也慢慢理解了法院的工作,也釐清自己孩子與王某之間的矛盾與誤會,同意給兒子楊某做工作。7月9日晚,老楊給兒子通過電話後,楊某就主動給法庭打電話,告知法庭值班人員,表示願意儘快還清所欠鋼筋款。

7月10日,9點半左右,老楊帶著剛取好的5000錢再次來到法庭,交給了王某的委託代理人,並說到:“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親兄弟還明算賬,我給楊某說了,等他回來,請王某吃個飯,當面認個不是,以後還是好朋友。”接到老王遞來的5000元錢後,王某代理人當即遞交了撤訴申請,雙方也最終握手言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