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强势来袭,2018“暑期档”或掀传媒影视炒作潮

近期传媒板块表现已经强势,明显先于大盘企稳,简单谈谈在《我不是药神》催化下,传媒板块为什么具备连续上攻潜力。

第一,近期市场分化严重,传媒娱乐超跌股再度成为反弹先锋,带领创业板整体表现强于主板。

《我不是药神》强势来袭,2018“暑期档”或掀传媒影视炒作潮

将光线传媒走势与创业板指数(咖啡色线)、沪指(灰色线)日K线叠加可以看出,光线传媒作为传媒娱乐板块大票龙头股,在市场下跌企稳后,反弹往往早于创业板指数和沪指,反弹强度往往大于创业板指数和沪指。

近期光线传媒再度节奏领先创业板指数+沪指,表明创业板+传媒板块反弹时机或已来临。

第二,我不是药神强势来袭,催化剂极为重磅!

《我不是药神》提档7月5日公映,比原定7月6日提前一天。上周末《我不是药神》全国大规模点映,两天拿下4928.36万跻身周票房榜第五名。7月3日凭4757万点映票房夺下内地单日票房冠军,目前点映累计票房已达1.08亿人民币。

《我不是药神》强势来袭,2018“暑期档”或掀传媒影视炒作潮

截至7月5日早9点,该电影在豆瓣获得93482个评价,得分9分,成为公映华语电影史上第一个得分超9分电影!

韩寒在4日晚间撰写影评,截至7月5日早9点,已获得25740条转发,该篇话题效应人气已"火箭发射"!

传媒板块向来有炒作暑期档、贺岁档的习惯,目前来看,有我不是药神打主力前锋,暑期档炒作效应大概率将被点燃。

第三,经历长期下跌+前期"阴阳合同"事件打击,传媒板块当前估值水平很低。

传媒板块目前行业估值已濒临10年最低水平,申万传媒指数PE(TTM)为28倍,估值不仅在TMT中为最低,而且也低于食品饮料等部分传统消费指数,和批发零售(22倍)、纺织服装(27倍)估值水平相近。

可以看到,与传媒经历类似下跌的低估值军工板块近期同样出现率先反弹动作,这表明市场对于传媒板块的低估是具备一定认同度的。

策略上看,关注两块:

1、我不是药神相关标的炒作潮。

公开资料显示,《我不是药神》由由宁浩背后的坏猴子影业、徐峥的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欢喜传媒以及北京文化、唐德影视、阿里影业等共同制作出品,北京文化和淘票票联合发行。

北京文化既参与了出品又参与了发行,其前身为旅游公司,自2014年开始向影视领域转型,陆续收购了摩天轮、星河文化、世纪伙伴文化等多家影视公司,还开始参与保底发行。

近期,北京文化唐德影视已在二级市场爆发,可留意后续暑期档反复炒作潜力。

2、留意部分影视、院线相关低估值标的强势反弹潜力。

天神娱乐:公司通过在影视娱乐业务多元化投资,逐步实现影视行业的全产业链渗透。近两年来,公司先后通过并购基金投资影视制作公司工夫影业、嗨乐影视和线下票务公司微影时代,在不断加强公司影视内容制作能力的同时,卡位上下游核心资源,加强对产业上游优质IP的掌控能力,打通影视业下游的票务产业。

金逸影视:国内排名前七的院线放映及发行方,2017年票房市占率5%,整体PB估值低于万达院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