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颍州西湖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其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这是一座一千年前因三个文友相聚而闻名于世的古建筑,这是一段被中国文人传颂了一千年的佳话,这座建筑就是会老堂,而会老堂的主人就是欧阳修。

作为颍州西湖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其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会老堂始建于北宋,为欧阳修故居。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生态园。会老堂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明三暗五开间,梁枋雕刻精美,构图古朴美观,采用柱石斗拱承托,棂门花窗相衬,堂内两月门,题额为砖雕"景贤"、"尚友"四字,堂内立有欧阳修石刻画像,碑上清乾隆皇帝题诗和晁悦之、李叔端题字。

不大的院内,有苏轼的"和欧阳少师的会老堂次韵"碑刻等历代即兴题诗碑刻,以及欧阳修与赵概相会的铜雕塑像。会老堂不仅是安徽省乃至中国文化历史上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更是阜阳历史文化遗产核心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在此可以感念欧苏风情、感悟阜阳历史文化的恢弘灿烂。

那么,一千年前,欧阳修的这座故居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么引人关注,让人喋喋不休呢。这话还要从头说起。

作为颍州西湖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其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阜阳古称颍州。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42岁的江西人欧阳修自扬州调动工作到颍州当州长,面对着风景秀丽的颍州西湖,感慨“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二十二年后,他辞官归居颍州,在颍州西湖置田筑室。因为他又号六一居士,所以这宅子就名“六一堂”。

1072年春,与欧阳修同朝为官的莫逆之交赵概从河南商丘来颍州看望他,他自然十分高兴,特意腾出居室西堂接待老友,故题名“会老堂”。时任颍州知州吕公著参加了会见。

于是,欧阳修、赵概、吕公著这三个老友乘船畅游颍州西湖、饮酒赋诗,欢聚了一个多月。期间,欧阳修即席赋诗《会老堂致语》:“欲知盛集继荀陈,请看当筵主与宾。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红芳已尽莺犹啭,青杏初尝酒正醇。美景难并良会少,乘欢举白莫辞频。”诗中抒发了他与赵概莫逆之谊和对赵概不远千里寻访的感激之情。

作为颍州西湖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其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待赵概去后,欧阳修独坐会老堂中,怅然若失,作诗云:“积雨荒庭遍绿苔,西堂潇洒为谁开。爱酒少师花落去,弹琴道士月明来。鸡啼日午衡门静,鹤唳风清书梦回。野老但欣南亩伴,岂知名籍在蓬莱。”同年九月,欧阳修就病逝了。

十九年后,也就是元佑六年,中国历史上另一位名人苏轼知颍州,到任后第三天游颍州西湖的时候,听到歌者唱的竟是欧阳修的遗词《玉楼春》,回想起当年和老师在一起的情景,感慨万千,遂和韵《木兰花》“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作为颍州西湖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其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弃舟登岸 在会老堂之上,苏轼题诗道:“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乘兴不辞千里远,放怀还许一樽同。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自顾尘缨犹未濯,九霄终日羡冥鸿。”并且对会老堂作了修缮,以示敬意。并题写了堂内“景贤”“尚友”两月门楣额,纪念欧阳修与赵概、吕公著三人的友情。

作为颍州西湖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其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一座古城,一段佳话,足以见证北宋文人的颍州情结。作为颍州西湖唯一幸存的古建筑,会老堂不仅见证了欧阳修暮年退居颍州的悠然岁月,保留至今,非常可贵,更是历史留给阜阳人民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值得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