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這個「全國文明村」有了教育基金

內黃這個“全國文明村”有了教育基金

初夏時節,萬木蔥蘢。走進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的內黃縣二安鎮後安村,記者看到,道路寬闊整潔,綠化樹鬱鬱蔥蔥,文化廣場上,村民悠閒地聊天,小學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年富力強的村民幸福地忙碌著,整個村莊欣欣向榮。後安村壹圓教育基金協會門前人來人往,不少村民急匆匆地來到這裡,捐款後又急匆匆地離開。

5月10日,在後安村壹圓教育基金協會,前一天晚上剛剛選出的協會成員和協會監事會成員聚在一起,開始了新的工作。“壹圓教育基金協會成員和壹圓教育基金協會監事會成員都是大家選出來的,沒有一個成員是村‘兩委’幹部,我們都是熱心公益的普通村民。”後安村壹圓教育基金協會會長張文峰說。

說起後安村壹圓教育基金協會的成立,就不得不從4月26日說起。當天,在村“兩委”的倡議下和村裡愛心人士的推動下,後安村壹圓教育基金協會籌備委員會成立。“後安村是內黃縣唯一的國家級文明村,身為後安村的一員,我感到非常自豪。但是多年來,我們村缺乏國家級棟樑人才,為了振興我們村的教育事業,激勵孩子們努力學習,我們籌備成立壹圓教育基金協會,設定這個名字的含義是村民自願捐款,一元不嫌少,不設上限。”後安村黨支部書記張建彬說。

剛剛成立籌備委員會,聽說此事的村民就開始捐款了。5月1日,後安村壹圓教育基金協會正式掛牌。村民踴躍捐款,有在外地做生意的成功人士,有需要幫扶的貧困戶,有80多歲的老人,還有八九歲的孩子。“劉恆卓和劉紫怡是兄妹,哥哥10歲,妹妹8歲,他們每人捐款20元。張梓宸才5歲,在家人的陪同下捐了10元。”張文峰說,村民的捐款數額從幾元到幾萬元不等,截至5月10日9時許,壹圓教育基金協會已經收到捐款21萬元。

5月10日10時30分,村民張光明騎著自行車專門來捐款了。張光明平時靠種四五畝地和打零工維持生活,這次捐了200元后,就急匆匆地去地裡幹活兒了。張光明前腳剛走,村民張順波就走了進來。2010年,張順波被查出患有腦瘤,經過治療後留下了癲癇的後遺症。他的身體一直不太好,是村裡的貧困戶,平時靠種地和打零工維持生活。張順波在超市裡買生活用品時,得知了壹圓教育基金協會的消息,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捐款隊伍中。“我身上裝了20元,都捐給了教育基金協會。我雖然是貧困戶,錢不多,但是也要表達一下心意。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後安村建設得更好。”張順波說。

今年30歲的張文冰開辦了一家幼兒園,向壹圓教育基金協會捐了3000元。他感慨地說:“聽說村裡成立了壹圓教育基金協會,我心裡很感動。我小時候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這次自願拿出3000元,希望孩子們能夠接受好的教育,能夠學業有成。”

39歲的村民張瑞彬也捐助了3000元。張瑞彬在二安鎮開著一家服裝店。“我覺得捐這些錢非常有意義,為了後安村以後多出人才,為了後安村的孩子,也是為了後安村的未來。”張瑞彬說。

截至5月16日,後安村壹圓教育基金協會已收到捐款22萬餘元。張文峰介紹,壹圓教育基金協會所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資助後安村義務教育階段的特困生和特困高中生、大學生,獎勵每年考上大學的優秀大學生,獎勵後安村小學的優秀學生、優秀教師和後安籍的優秀初中生、優秀高中生。“協會將用嚴格的章程來管理資金,資助貧困學生,鼓勵優秀學生,讓愛心人士放心,讓群眾滿意。”張文峰說。

記者:任貴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