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7月5日下午,两艘载有133名游客的游船在返回普吉岛的途中遭遇特大暴雨,发生翻覆。截至今早八点,船上127名中国游客中,16人死亡,33人失踪,他们全部来自“凤凰号”;另有78人获救。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图 东方IC

普吉岛是国人热衷的玩水圣地,这样的事让去过的人和准备去的人心都悬了起来。其实,事故发生前一天,普吉岛政府就发布了风浪预警,但是当天,除了出事的船只,事故海域还有其他一些船只出海。“我们在排队的时候,雨已经来了。”“明知道天气不好,为什么他们还要出发?”幸存者发出了这样的控诉。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发生这样的事,当地船只为了利益舍命出海是一方面,作为游客也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是不是足够强。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沉入海中的“凤凰号”

泰国的普吉一年只有两季:干季和雨季。从每年的五月开始,普吉岛进入雨季,海上天气多变,常常风大浪急,而且往往伴随着暴雨和风暴潮,泰国当地人一般不会选择这一时段到此片海域游玩。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暴风雨来得非常快,之前还是晴天,一会儿的功夫就变成了特大风暴。”雨季到泰国游玩,参加涉水活动之前一定要事先了解天气海况,关注当地政府和气象局发出的风险提示。即使出发前天气晴好,即使旅行社和当地船员告诉你没事,自己也应该多一个心眼。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如果发现天气不佳不宜出海,但是购票平台拒绝退票,也应该放弃出行,切勿冒险,因小失大。

另外,救生衣应该时刻穿好。许多游客因为天气热不愿意穿救生衣,或者觉得穿着活动不便,中途就脱掉了。其实救生衣和安全带一样,任何时候都不能卸下,它是灾难发生时的第一道安全保障。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从“凤凰号”沉船前,游客在船舱内录制的视频看,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穿救生衣。“凤凰号”以船头在上,船身竖直的方式没入海中,整个过程只有大约两分钟。灾难发生时,人本能的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这时候再穿救生衣往往就来不及了。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如果不幸在海上遇险,我们该怎么自救呢?

  • 首先应该判断船只情况。如果船沉得慢,应该跑到甲板上,站在船身高处,不要往船舱里跑。如果船沉得快,果断弃船。泰国海警在船舱里发现了遇难者,他们可能没来得及逃出船舱。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泰坦尼克号》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一切尽失》

落水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温脱水,如果不得不弃船,之前应该尽量准备淡水,并且尽可能地多穿衣服。衣物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晒伤,在海上暴晒是十分危险的。

  • 海上遇到翻船意外时,我们迟早都要在水中移动。最好不要游泳,可以仰浮在水面上,双腿并拢屈伸到胸前,两臂交叉放在胸前,这样可以最大可能地保持体力和体温。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 寻找身边能够使我们浮起来的物体。如果是大型船上标配的救生筏或小船那最好不过。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泰坦尼克号》

  • 标准的救生筏上配有应急的淡水和食物。把它们提前分好每日的小分量,可以让我们支撑更久。如果水不够喝,可以用容器收集雨水。未经处理的雨水对人体无害,但一定不要喝海水。

*收集凝结水的方法:取出一个容器并装进一点海水,另一个容器则置于第一个较大的容器中。将防水材料如聚乙烯塑料纸固定在两个容器上方,将重物放在空的容器正上方的防水材料上,很快空的容器就会收集满干净的淡水。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 如果不知道自己漂到哪里了,不要瞎划,洋流把我们送上岸的几率更大。看到船只经过,不要试图游泳过去,用身边的金属物体发出反射信号,或者使用救生筏配备的信号弹。不要引火来尝试引来注意,它可能摧毁漂浮物。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然后心存希望。历史上有不少人在开放水域失踪数月后仍得救的经历。比如25岁的英国水手曾成功在开放水域独自生存了133天。他成功找到附近的救生筏,每天只吃2片饼干,喝三小口水,为了防止肌肉萎缩,他甚至每天都会下水漂浮两次。最终,Poon Lim安全获救。可见,人类的极限超乎我们的想像。

泰国十年来最大沉船事件—普吉岛游船倾翻,翻船事故如何自救?

无论是去普吉岛,还是别的岛屿玩儿,提前学习海上求生知识,关键时刻可能会救我们一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