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慕容博为何要制造雁门关一役?他还有哪些见不得人的事?

遗忘99059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二十二期:《天龙八部》前传慕容博的导演生涯。

羽菱君在前两期都说到萧远山当年的那场“雁门关外乱石谷大战”,导演这场血战的幕后黑手就是慕容博。这期我延续当年悲剧的话题,来扯扯这个“天龙最佳导演奖”获得主的慕容博,说说他的“导演”生涯。

要扯慕容博,就必须先谈大燕皇族后裔的姑苏慕容家,这点羽菱君曾在《慕容龙城生平之谜》中有所提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详看那一期。



姑苏慕容,年少成名

这慕容博乃是慕容龙城的曾孙辈,当年慕容龙城创出“斗转星移”绝技,威震武林。姑苏慕容家,也是闻名于江湖。慕容世家,历代皆以复国为大业,祖宗遗志历代相承。当年慕容龙城雄心壮志,奈何时不与我,最终也是郁郁而终。慕容家人丁单薄,到慕容博这一代,还是家中独子,祖宗遗志全系于他一人身上。

慕容博自小天赋极高,普阅家中还施水阁历代祖先收藏的各派武学典籍,也是勤练家传绝技“斗转星移”。他父亲在他十岁之时,就去世了。他的母亲,使个坚烈的女子,遵循其夫遗命,将祖宗遗志刻复灌输给慕容博,慕容博也是自小立志复国。到慕容博十五六岁时,已是学有所成,家传绝技也见成效。

有一次他跟随母亲外出,途遇黄眉僧路见不平,瞬间把三名打家劫舍的盗贼用“金刚指”杀死,但在慕容博看来却不外如是,于是讥讽黄眉僧功力不够火候。黄眉僧见慕容博一个少年,说他不知天高地厚,笑他没实力不要胡说,慕容博却瞬间反用“金刚指”打穿黄眉胸口。所幸的是黄眉僧天生异人,心脏长在右侧,因而逃过一劫。但慕容博的母亲却以为慕容博功力不够,骂他功力不够火候就不要出手。黄眉心知自己的功力远不及这少年,昏死了过去。慕容博和其母亲认为他也是命不久矣,方才作罢,远离而去。



不久之后,慕容博的母亲也去世了,慕容博在家守孝三年。三年后开始闯荡江湖,广交英豪,拉拢人心,在江湖中多行善举,逐渐声名鹊起,但他时刻不忘复国大业。当年慕容龙城为了起事,数十年筹备钱粮,再经几代筹措,慕容家中已是金银山积。慕容博用这些资本,暗中纠结羽翼,时机一到,即可起事。他在游历剑阁之时,徒生一个念头,当然也是跟他复国大业息息相关。

王图霸业,初露锋芒

原来他在剑阁,看到入川的栈道,想起当年汉高祖入川之时,烧毁栈道,麻痹霸王之事。这川蜀之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天府之国,汉高祖因之而成帝业,自己何不效仿当年汉高祖入川,另建乾坤,日后再仿韩信,暗渡陈仓,颠覆大宋江山,取而代之,则霸业可成。打定主意,于是欣而入川,寻找良机。



他在川府成都,遇到了以为落第的老秀才,满腹牢骚,抨击朝廷。这正合慕容博心意,于是化名与之相交,邀其至酒馆,听他牢骚之言。然后趁机煽风点火,将老秀才的一丝不满燃烧成反叛之意。这老秀才屡次科考不中,心生怨气已久,被慕容博这样一煽动,即刻就心生反意,雄心勃勃,恨不得即刻功成,也化身当年黄巢,直捣汴梁。

慕容博教这老秀才,若想功成,必先策反成都太守,烧断栈道自立,借其手起事。其实慕容博有他自身考虑,倘若成都太守反叛,大事一起,自己就取而代之,则霸业可图;若是太守忠于大宋,谋反之事败露,也有老秀才背锅,不至于引火烧身。这老秀才昏庸之至,哪里会想到这一层,主意已定,当下就修书一封,献诗给成都太守,诗言“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策反太守。

奈何这成都太守却是大宋忠臣,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马上就派人将这老秀才抓了起来,把他缚送京城。慕容博早就收到风信,逃离了川府。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朝廷对此事的处置让他大感惊讶。此时的大宋,仁宗皇帝当政,仁政宽和。仁宗皇帝认为这老秀才只不过是想当官想疯了,写诗泄愤而已,不但没再深层追究,反而授其为“司户参军”,给他官职,教他回去安抚民心。



慕容博开始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此举实在是天真幼嫩,也明白到当今朝廷,仁政宽和,太平盛世,人心思定,想要煽动内乱,自己趁机获利,实是难似登天,想要有所成事,只有借外邦侵宋,燃起战火,天下大乱,自己才有机可承。于是他将目光转移到了北朝大辽,再生谋划。慕容博回家之后,迎娶了姑苏王家之女(王语嫣的姑姑),几个月后,就拜别妻室,远赴辽国而去。

挑事生非,雁门泣血

此时的宋辽在“澶渊之盟”后,两国修好,已有数十年不识兵革。慕容博携带资财,在辽国设法与契丹贵人结交,更进一步熟识了辽国宫廷内情。得知辽国太后掌权,而太后最信任的族人,乃属珊军总教头萧远山。此人武功极高,平生主张辽宋交好,每当辽朝有将帅官员倡议侵宋,萧远山必向太后进言,力陈两国休兵之福:辽国正坐收宋朝银帛,朝野富足,一旦兵连祸结,不但生民涂炭,且奸佞弄权,家国必乱。太后对萧远山甚为信服,因此侵宋之议始终未成。慕容博料知复国之机当在除去此人,于是暗中筹谋,打听此人平素喜好,欲设法从其弱点下手。



一天,他听得萧远山的一个亲戚说起,九月初八是萧远山岳父的生辰,该日他必携同妻儿前往武州拜寿。他料定萧远山前往武州必经雁门关,于是心生一计,欲除萧远山。便即赶赴少林寺报讯,说道辽国派出高手,于重阳节前后大举进袭少林寺,意在劫夺寺中所藏武学典籍,以上乘武功传授辽国兵将。不出数年,辽国大军南下,疆场之上,宋军决非其敌,汉人江山便危亡无日了。

此事干系重大,少林寺不敢妄做主张,于是召集各路英雄,齐聚少林,共谋对策。这慕容博历来慷慨,广交豪杰,在武林中甚有名望。此时的他刚从辽国南京归来,对辽国信息可谓了如指掌,说得一清二楚,并无半点破绽,各路英雄,皆信以为真。在他的挑拨之下,群雄阻击契丹武士之意汹涌,皆立志保卫少林。



经群雄议定,分批前往武州、代州、朔州、应州设法阻截。雁门关是辽国南下要道,中原武人更集中好手,挑选二十一名义士,由少林玄慈充当带头大哥,率领守在雁门关外乱石谷中,以候辽国高手进犯。回家省亲的萧远山及其族人就这样成了中原武人眼中的辽国高手,一场血战,血肉横飞,悲剧已酿,大错铸成。而躲在远处山岩后面,关注着这一场血战的慕容博,也被吓得魂飞魄散,六神无主的逃回燕子坞。

慕容博没想到,萧远山的武功竟然会如此之高,中原武人,若不是他手下留情,早已是全军覆灭。他回到参合庄后,在门户紧闭的地窖里躲了七天。整整七日,他全身颤抖,心下骇惧,不论妻子如何柔声安慰,温言开解,他心中的恐惧始终减不了一分一毫。雁门关外那血肉横飞的情景令他难以成眠,便是在睡梦之中,也是噩梦其境。

偷书诈死,包藏祸心

慕容博料定,事后群雄发现事态有变,肯定会来找他一问究竟的,这事关系到他慕容家在中原的存亡,于是跟他妻子商定,若有人来,即以外出未归推脱过去。此后十年间,发现铸成大错的玄慈好几次派人前往参合庄,邀请慕容博上少林对质,皆被慕容家人搪推而过。最后一次,玄慈再次派玄悲大师来到燕子坞,慕容博令其子慕容复告知外出未归,却让玄悲发现了慕容博意图谋反的蛛丝马迹。

原来慕容博这十年之间,易容化为商贩,表面在登封一带经商,实则却是为了接近少林,偷取藏经阁少林武学。他认为少林武功是中原武学之首,如能求得七十二绝技功诀,传授于暗中纠举的羽翼人马,则慕容氏复国实力将如虎添翼,更形壮大。因而这十年之中,往返几次,竟将少林五十多项绝技,抄录而回。他化名燕龙渊,在江湖中广交好友,蓄意谋事,暗中已经集结了一帮羽翼之徒。期间他的儿子慕容复出世,慕容博更将心血灌注在他儿子身上,自小教他武艺,父子二人博览群籍,武功也是随日而长。



在少林偷书之时,他遇到了同在藏经阁的萧远山,两人曾三次比拼,不分胜负。只是两人不知各自身份,但同是偷书之人,反而志同道合,相安无事。也是在此时,他遇到上少林表面交流佛法,实则觊觎少林武学的鸠摩智。鸠摩智敬佩他高深武学,以“火焰刀”交换了他在少林最后一次抄录的三十多册少林绝技功诀,慕容博还怂恿鸠摩智夺取大理“六脉神剑”,事成后到他燕子坞交换余下二十册少林绝技,鸠摩智欣然答应,这就是后话了,有机会我们扯鸠摩智时再表。

慕容博知道玄悲发现了他谋反意图,为了不再惹事上身,于是跟妻子商议,决心诈死以绝后患。此举,确实骗过武林人士,包括了他的儿子及家臣。慕容博诈死之后,再次以燕龙渊身份,出入江湖,在两淮一带营商出没,自称是“姑苏慕容”氏部属,传出黑字燕旗令,以高明武功慑服归顺的江湖豪杰,广扩势力,却不露丝毫风声。

数年之后,获悉玄悲前往大理,为了了结玄悲,保其慕容家谋反机密不再泄露,在陆凉州身戒寺中陡施袭击。玄悲大师出其不意,以少林绝技“大韦陀杵”迎击。慕容博径以家传武技抵御,不料玄悲武功渊深,“大韦陀杵”威力奇劲,远出慕容博意料,他一时轻敌,登感不支,只得施出“斗转星移”之技,将“大韦陀杵”还击玄悲自身,玄悲登时中招毙命。但此举却让其子慕容复陷入不白之地,以至于后来,少林认定慕容复杀死玄悲,要他上少林对质。

也是在少林,藏匿三十年之久的慕容博与萧远山同时现身,解开了这番三十年纷争的背后真相。在萧远山萧峰父子要找他报仇时,他还不忘复国大业,企图用自己的性命,换取慕容复复国的基业。只是乔峰悲天悯人,以天下苍生为念,拒绝了他这一番最后的意图。



慕容博穷其一生之功,念念不忘祖宗遗志,立志复国,但屡屡受挫,皆因其心不正,利己而害人。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他屡次造事生非,阴谋为体,罔顾天下苍生,天时地利人和皆无,谈何事成!最终自己虽皈依佛门,但在羽菱君看来却是为了打消乔峰报仇之心,让其子慕容复得以避过一难,继承慕容家遗志而已。不然他为何不劝告慕容复放弃复国之念,好生做一个良民百姓呢?此中用意,实在教人不由再发臆测一番。

前期回顾:

第二十一期《扫地僧身份之谜》

第二十期《萧远山授业恩师之谜(2)》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说实话,看到慕容家族,我就忍不住想笑,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家族。这道题目既然说到了慕容博还干过哪些坏事,那我就想就着这个题目把慕容博干了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这么干都一起说说,所言所说皆是根据金庸小说,并无历史依据。当然,里面有些补充内容也都是自己推测。

要说慕容博干了什么,那一定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慕容龙城,作为慕容搞笑复国世家的始作俑者,虽然书中仅是一笔带过,但也一定要好好说一下。慕容龙城作为五代末的顶尖大高手,一直以慕容大燕国后裔自居,他究竟是受了何等刺激,一定要复兴早已灭亡几百年的燕国呢。


慕容龙城作为五代末的绝世高手,他一定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宋太祖,据说,他是中国古代武功最高的几个皇帝之一。在明清小说里,就有着宋太祖千里送秋娘的故事,展示了他的胆识武艺。而在金庸小说里也有多次提及,比如天龙里面,乔峰以一套太祖长拳大战天下豪杰,神雕里面,也有一位赵老爵爷,是宋皇室后裔,凭借一套三十二路太祖长拳和十八路齐眉棍法驰名江湖,按照当时郭靖的敬重程度看,武功估计起码跟潇湘子差不多。由此可以想见,当年宋太祖也是一位武林高手。

可能的情况是这样的,慕容龙城出身慕容世家,他自己偏偏又是武学奇才,自创了斗转星移、参合指等绝学,打遍天下无敌手。而当时恰逢乱世,慕容龙城凭借绝世武功已经成为武林盟主,一呼百应,好不威风,由于他祖上是大燕国,当时各国并立,他看到自己威望很高,就有了统领群豪复国大燕的想法。赵匡胤当时素来喜欢游历,闯荡江湖,对慕容龙城这等绝世高手也好生相敬,曾经以小弟身份见过慕容龙城。不过赵匡胤志不在江湖,后来投到郭威门下,后来辅佐郭威养子柴荣,也就是后周世宗,没几年,柴荣死了,他年幼儿子即位,没几年,发生了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了宋太祖。而这时候的慕容龙城还沉浸在凭借武林盟主身份一统天下的美梦中,要知道,武林人士大多桀骜不驯,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江湖地位,对谋取天下不感兴趣,而且互相之间有矛盾仇恨的很多,众多武林人士只是表面给慕容龙城面子,装装样子,实际上对他是阳奉阴违。

慕容家族有个很大缺点,就是他们以大燕皇族自居,不愿意读书,所以尽管慕容龙城武功奇高,见识却是一般。当他一直在想着如何借用江湖豪杰复兴大燕时,赵匡胤已经平荆湖,灭了后蜀、南汉、南唐等国家,逐步实现了大统一局面。慕容龙城看着自己曾经小弟居然当了天下的皇帝,心中十分郁闷,他不禁想这赵匡胤不过运气好罢了,自己武功盖世,如果也有这好运气,早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不过当时天下已定,短时间内再次造反是不可能了,随着年纪渐老,慕容龙城就把复国的重担传给了下一代。

由于慕容龙城在世时候武功天下无敌,也确实凭借武功赢得了江湖好汉的敬重,他觉得以后复国肯定还是要靠江湖豪杰。不过他没有多读读书,看看历史上还有他祖宗都是怎么立国的,只凭他自己失败的经验教育后代,结果是一代不如一代,离复国越来越远了。其实他只要稍微读点书,比如看看项羽,就知道建国立业,需要的是万人敌的本领,个人武学对建立一个国家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到了慕容博的时候,他虽然依旧瞧不起汉人的书籍,但脑子却要聪明不少,不过他依旧缺乏大局观,阴谋诡计倒是学了不少。他深记祖训,要完成复国大业,对于慕容龙城单凭武功建国的思想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鹬蚌相争 渔人获利才是最好的方式。开始时候,他就是在各国边境处搞搞暗杀活动,制造些争端之类。后来,他的目光已经不局限于一般武林人士身上了,开始深入调查各国高层,希望利用他们弱点制造大规模冲突。比如鸠摩智是吐蕃国国师,又是个武痴,就怂恿他去大理讨要六脉神剑。萧远山武功高强又在大辽担任要职,就让他跟中原武林豪杰结怨。本来他对自己的计策颇为自得,就等着几个国家可以搞出人命,爆发大规模冲突,可是当他看到萧远山杀人的快捷狠辣时,他又觉得祖宗慕容龙城的思想是对的,绝对的武力碾压确实是一个大杀器啊。



慕容家族虽然以皇族后裔自居,但是从来不跟外人提,中原武林豪杰都以为他们是汉人。慕容博挑拨那么多中原高手去杀萧远山,结果死伤大半,他怕人家找上门,就索性装死,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他却跑到少林寺偷学绝技。当然,即便如此,江湖上一些跨国纷争未必就没有他在背后使坏,由于他公开身份是已经死掉了,做起坏事来是更加方便,比如挑唆一下丐帮与邻国的关系啦,去大理杀杀人干点坏事啦,跟他年轻时候一样,没有丝毫长进。后来他儿子慕容复倒是在江湖上博下了南慕容的名声,然而人才武功都不是顶尖,而且依旧不喜欢读书,对于复国什么的似乎一个无头苍蝇,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慕容博一直都活着,也不去出来指点一下慕容复,导致慕容复在江湖上是接连吃亏,甚至少室山大战直接输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段誉,名誉扫地。这时候他才跳出来,结果遇到扫地僧,露面几下就去当了和尚,我想那时候慕容复心中一定有一万只羊在狂奔。

最后的结局是慕容博当和尚,慕容复失心疯,所谓痴人说梦般的慕容家族复国幻想终于断绝了。


一览众河小


慕容博父亲在他十五岁那年就死了,但是更可能是假死,因为他实现不了慕容龙城留下的复国宏愿,毅然看破世事,化身到少林,在少林做了扫地的僧人(这之前有过分析),当然,这一切慕容博并不知晓。

慕容博的成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自于他的母亲,而他的母亲也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她是李秋水的妹妹,无崖子所暗恋的小妹子。

可见,慕容博的母亲从小接触的人物都是“逍遥派”精英,她的姐姐刘秋水,姐夫无崖子,搜集了天下武学,收藏在大理无量玉洞“琅嬛福地”。而从小,她都对这些武功秘籍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李秋水和无崖子在她十二三岁就都离开了无量玉洞,而她在她们离开以后就把无量玉洞的武功秘籍全都抄了副本,留为己用。

由此可见,慕容博的母亲是一个很有心计和远见之人,而这份心计是从她是小姑娘的时候就已然具备。她的性格自然会影响到她的婚姻和她的后代。

所以,她选择的意中人必然是有一定实力和想法之人,不然她压根看不起,而姑苏慕容家多出俊杰,当遇到慕容博的父亲之时,他就被他的气质和志向所吸引。她愿意做他身后的女人,把自己所拥有的武功秘籍全部带到慕容家,一心辅佐他实现家族的宏愿:复国大燕。

而她这聪明伶俐的基因,完全继承给了她的儿子慕容博。



慕容博是幸运的,他的母亲母亲都是当世响当当的高手;慕容博是不幸的,他的父亲在他年幼之时离他而去。随后,他母亲就把他父亲没有完成的宏愿全部寄托在他身上。

他父亲更多的是因为实现不了复国的愿望而选择逃避,其实他母亲自然是对这种行为很看不起。他母亲就把对他父亲的失望全部释放在他的身上,逼迫他快速成长。

于是,慕容博的性格更多的是受到母亲的影响,他是慕容家武功集大成者,既学会了家族武功“斗转星移”“参合指”等,又学会了他母亲所带来的各门各派的武功,最终在江湖上闯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威名。随后,他就把母亲留下的武功秘籍全部收藏在一个书阁里,取名“还施水阁”。

他母亲的远见也影响到了他,于是他心存复国的抱负在江湖上东奔西走,结交江湖人士,像少林玄慈,丐帮汪剑通,吐蕃鸠摩智等等。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实现复国的愿望。

然而,四海升平,并没有合适的机会让他能够揭竿而起,他一直在寻思如何借助外力去创造机会,只可惜,时不我与。

他先去了西夏,他联系自己的姨妈李秋水,李秋水对其想法自然是心存顾虑,但是也愿意在西夏皇帝面前帮他说话,只可惜,没过多久,西夏皇帝过世,他的儿子继位,李秋水就成了皇太妃,无权无势。慕容博在西夏的布局算是一场空!

随后,他去了大理,面见了大理皇帝(段延庆的父亲),只是大理边陲小国,志得意满,不愿意再起干戈。慕容博费劲口舌,也难以说服大理皇帝,只能作罢。

接着,他又去找了大轮明王鸠摩智,为了拉拢鸠摩智,他送给鸠摩智多部武功秘籍,其中包涵李秋水的“小无相功”秘诀,当然,鸠摩智对其感激涕零,二人相约精诚合作。随后,鸠摩智在吐蕃崛起,成了吐蕃的国师,配合着慕容博,也算是慕容博在吐蕃布局。



大宋一片太平,慕容博就需要找机会,故而他看到了宋辽边境的矛盾一触即发,于是,他就向玄慈假传信息,说大辽有高手来少林抢夺秘籍。

于是,玄慈信以为真,就联和江湖高手,埋伏雁门关外,一场血案由此而生。

此事并未引起宋辽之间的大规模冲突,也让慕容博失望透顶,他已然派人联络鸠摩智,从吐蕃借兵,然而,宋辽并未发生大规模冲突,导致了慕容博无从下手。

大辽的按兵不动让慕容博难以想象,他就没有机会下手,只能由此作罢。然而,玄慈却派人找上门来,问明情况。慕容博深知玄慈对此事是深为痛心,他肯定找自己要个说法,慕容博也难以解释。

苦思无计,随后选择诈死,以便让玄慈无从查起。

可见,慕容博的苦心积虑最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收尾,他没有想到大辽会如此淡定,所以他也没有办法下台,只有诈死才能让玄慈善罢甘休!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6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