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真的殺了趙匡胤嗎?

相思藤


關於宋太宗趙光義的繼位問題可以說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有人說他是正當途徑,被宋太祖趙匡胤傳位的,還有人說他是謀害了趙匡胤,自稱傳位與他才上位的。這件事在經過了1000年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成為了一個千古謎團。

當年趙匡胤深受後周世宗柴榮器重,成為手握重兵的大將,只是可惜柴榮短命,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柴榮死後,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朝中大臣擔心趙匡胤會起兵造反,就先是剝奪了他的兵權,但是北漢卻又來攻打後周,朝中無人能抵擋,沒辦法只能繼續讓趙匡胤領軍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但是大軍走到陳橋驛的時候,趙匡胤和手下謀士策劃了“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被擁立為帝。大軍隨後回京,再加上朝中有一半大臣都投靠了趙匡胤,就這樣趙匡胤不廢一兵一卒就佔領了京城,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

其實趙匡胤領兵打仗在行,但是說起陰謀論卻遠遠不及弟弟趙光義,趙匡胤能登基稱帝,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出自弟弟趙光義之手。正是趙光義出謀劃策,拉攏人心,才是趙匡胤順利當了皇帝。很多人都說為什麼趙光義不自己當皇帝呢,他很想,但是資歷不夠,所以只能把哥哥送上了皇位。

在哥哥當皇帝后,趙光義對皇帝的寶座仍然沒有放棄。他想到了當年漢景帝劉啟的母親竇太后讓漢景帝傳位給弟弟的事,於是他回去找到母親,在她面前哭訴。當然他肯定不會直接說自己相當皇帝,而是說哥哥的皇位是從小皇帝手中奪來的,萬一以後哥哥傳位給兒子,也是不懂世事的小皇帝,那麼皇位是不是就又成為了別人家的。

趙匡胤母親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找趙匡胤來商量,趙匡胤聽了也覺得有理,於是就當著母親和弟弟的面訂下了“金匱之盟”,內容就是趙匡胤死後,由趙光義繼位,趙光義死後由趙光美繼位,趙光美死後再由趙匡胤兒子繼位,美其名曰“兄終弟及”。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趙光義為了使皇位繼承合法,偽造的。

本來事情已經訂下了,就這樣整吧。沒想到趙匡胤皇帝了十幾年,還感覺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平日裡照常帶兵御駕親征。他就想到,兒子也已經長大了,沒準自己還能多幹幾年,把兒子好好的培養一下,說不好就是一代明君。如果把皇位傳給了弟弟,他不傳給自己兒子了怎麼辦。於是他就想到和趙光義商量取消“金匱之盟”的事情。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宋太祖就邀請趙光義來談這件事情。為了不使別人得知他們兄弟的談話內容,趙匡胤把所有人都請出去了,屋裡就剩下他兄弟倆。這二人邊喝酒邊聊天,談得很愉快。喝到了後半夜,守衛和太監在窗外隱隱約約看到兩個人影在晃動,但聽到趙匡胤大聲說到:“好做,好做”,緊接著蠟燭搖動,有大斧落地的聲音。過了不久,聽到了皇帝的鼾聲。而趙光義也告辭回家了。

誰知道到了後半夜就傳出了趙匡胤駕崩的消息,當時趙匡胤的皇后就讓太監去請皇子趙德芳緊急趕來皇宮。但是太監早就被趙光義收買了,於是太監請來的就變成了趙光義。皇后看來的人是趙光義,頓時臉色大變,因為趙光義前期被當成儲君對待的,手裡掌握著大量兵權和京城的禁軍。皇后知道無力迴天了,於是就請求趙光義善待他們母子,趙光義哭著答應了。就這樣趙光義成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雖然趙光義當了皇帝,但是很多人對此事都表示疑惑。當時趙匡胤身體好好的,而且是行伍出身,可以說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怎麼會喝次酒就去世了呢?很多人都說趙匡胤是死於趙光義之手,人們聯想到當時的情況於是就是有了“燭影斧聲”的說法。小編認為這種說法還是比較靠譜的,畢竟好好的人怎麼會說沒就沒了,如果這裡面沒陰謀肯定沒人相信。

為了防止這種聲音繼續蔓延,在趙光義當皇帝5年後,他拿出了這份“金匱之盟”,雖然暫時的堵住了人民的八卦之心,但是這個念頭卻沒有杜絕。尤其是後來弟弟趙光美無辜而死,趙匡胤的兒子也因為受到了他的訓斥,回家就自殺了。於是對趙光義通過不正當手段繼承皇位的說法又開始出現了。於是關於宋太宗趙光義的皇位繼承的由來就成為了一個千古謎團,至今人們仍然不知道真相。


我的歷史心


“燭影斧聲”是千古疑案,而且很多史料也可佐證趙匡胤死於非命,幕後黑手直指趙光義。

我們根據史料回放下,回到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中旬。此時的趙匡胤身體有些不舒服,十月十九日命身邊太監王繼恩就建隆觀設黃籙醮,讓一個叫張守真的終南山道士下神。當天晚上汴梁大雪,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來宮中飲酒(請注意,這說明此時趙匡胤身體雖然不舒服,但沒到多麼嚴重,否則怎麼可能還飲酒)。

趙光義入宮後在萬歲殿與趙匡胤飲酒,中途想辦法屏退左右,趁因病不勝酒力的趙匡胤沒注意或者是灌醉趙匡胤後強行把藥酒倒進趙匡胤嘴裡(燭影一說即遠在殿外的宮人透過窗戶上的燈影看見兩人拉拉扯扯像演皮影戲),趙匡胤喝上躺倒後,趙光義謊稱趙匡胤醉酒匆忙出宮。

凌晨時分,宮中發現趙匡胤已經死亡,當時的宋皇后年方二十五歲,比趙匡胤長子趙德昭還年輕,因而心理上接近讓趙德芳即位,便讓宦官王繼恩去召趙德芳進宮,王繼恩卻直接去了趙光義的開封府(號稱南府)去找趙光義,並在開封府門口碰到早就等候的趙光義醫官程德玄(《宋史.程德玄》載:程德玄善醫術,精藥性)。而程德玄對王公公解釋很奇怪: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但他出門卻並沒見人,擔心晉王有恙便來探視,這不正好碰到了您王公公。

於是二人叩門入府去見趙光義,趙光義裝作滿臉訝異,猶豫不肯前往,並表示他應當與家人商議一下。王繼恩催促說:“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先了。”於是三人便冒著風雪趕往宮中。

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趙光義在外稍候,自己進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趙光義闖入殿內。

這邊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低頭道:“晉王到了。”

宋皇后一見趙光義,立時明白,急中生智便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於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二趙,就是承認尊趙光義為皇帝了,趙光義也流著鱷魚的眼淚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

根據上述史料,我們完全可以判定這是一起有預謀的謀殺。

程德玄給了趙光義藥,趙光義趁趙匡胤喝酒時下了藥。

另外王繼恩很可疑。王繼恩名字取得很好。這傢伙原來被張姓收養,名張德鈞,由後周入宋後請求趙匡胤給複姓賜名,趙匡胤賜名繼恩。估計王繼恩很早就被趙光義收買,否則他本來陪著老道士在建隆觀下神,卻又出現在宮裡,出現在宮裡也不奇怪,怪就怪在他自作主張去找趙光義而不是聽皇后命令找趙德芳。

這傢伙下場也不妙,晚年故技重施擁立錯了人,被貶而死。

後來文瑩和尚《續湘山野錄》所記趙匡胤就寢時,曾經“鼻息如雷”,而其死後,屍體顏色又“玉色瑩然如出湯沐”基本是野史;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說宮人們遠遠看到趙匡胤和趙光義隔著窗戶紙演皮影戲,趙匡胤還在宮殿庭院裡面拿一把玩具玉斧子戳雪之類(燭影斧聲),就很可疑;而《宋會要輯稿》中記載趙匡胤早有遺詔之類則屬哄人。

趙光義上臺後沒按照慣例在第二年改元,而是將當年就改為太平興國元年,這基本也是早有圖謀迫不及待的表現之一。其後又造出了趙匡胤早就誇他“龍驤虎步”,“異日必為太平天子”之類,更與趙普編造出“金匱之盟”這樣彌天大謊都是為了掩蓋自己毒死哥哥的惡行。

而趙光義以藥殺人也不是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據說後蜀孟昶,南唐李煜,吳越錢俶都是被趙光義藥死。

尤其李煜被一種名“牽機”的毒藥毒死,死狀悲慘。

趙光義急於搶班奪權動機分析。第一,趙匡胤的兒子們越來越大(趙德昭當時已二十五歲,趙德芳十七歲),尤其德昭為人沉穩,喜怒不形於色,頗具人君氣度,很得人心,自己的地位開始不牢固。二是宰相趙普為了討好趙匡胤以穩固自己的地位開始煽動傳子不傳弟。

趙光義雖然是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上,僅次於皇帝。但並沒明確是皇太弟。隨著侄子年齡越來越大,一旦立皇太子,明確了國家繼承人,大臣們肯定會倒向太子。那時,自己的地位就難堪了,所以只好選找機會下手,而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毒,神不知鬼不覺的達成意願。

據說187年後,南宋高宗趙構有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太祖趙匡胤領著他來到汴梁皇宮萬歲殿,讓他看了一遍他老祖宗趙光義那個雪夜是如何齷齪的送其兄歸天的真人秀。看完後趙匡胤並告訴趙構,南宋再不立他的後人,難免再次亡國。趙構醒來後大汗淋漓,似有感悟,於是尋找趙匡胤一系後人入宮,後立趙德芳後人,宋太祖七世孫伯琮為皇儲,就是以後的南宋孝宗。

趙匡胤性格比較疏朗豁達,據說有次發現了一個庫房,裡面全是毒藥,屬下報告說是以前皇帝用來毒害大臣所用,趙匡胤令人將這些毒藥全部焚燒殆盡。不僅如此,歷史上還流傳了他不少豁達對事待人的典故,比陰險狡詐的趙光義強了不知N多倍。

以上個人觀點,望方家賜教。謝謝閱讀。

作者簡介:作家、文史研究者、金庸研究愛好者。作品《白羽紅塵傳》、《鳳凰曲》、《水滸傳信錄》、《金庸武俠考信錄》、《天國考信札記》等。豆瓣閱讀、噹噹網、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趙燕雲


宋太宗趙光義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兩人是同父同母,親如手足的兄弟兩人。

至於趙光義這個做弟弟的有沒有殺害趙匡胤,在史學上尚有爭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趙光義是殺害趙匡胤的最大嫌疑人。

因為在趙匡胤死的前一天夜裡,是趙匡胤和趙光義兩人在喝酒擼串。

趙匡胤是很愛喝酒的一個君王,按照常規來說,這次和平時的喝酒,也沒有任何的異常,但是,就是因為這次的喝酒,趙匡胤竟然連命都搭了進去,他在那個夜裡喝完酒,就在也沒有醒來了。

當然趙匡胤死的時候,作為趙光義的弟弟已經離開了皇宮。

這也就擺脫了趙光義是殺死趙匡胤的嫌疑。

可是,緊接著出現的第二件事,就又不得不讓我們懷疑趙光義了。

因為在趙匡胤的死時,是他的皇后先發現的,皇后想讓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繼位,可是當皇后讓太監王繼恩去叫趙德芳的時候,王繼恩卻去叫了趙光義。

一個太監怎麼會有如此大的膽子呢?

若是沒有事先的溝通。他敢這樣做嗎?這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趙光義早就買通了太監王繼恩。

因為王繼恩把趙光義叫來了,趙光義是第一個到達趙匡胤這裡的,所以,他就理所當然的成了皇位的接班人。

那麼問題來了,趙匡胤是如何被殺死的呢?

趙匡胤死的這一年是四十九歲,在皇帝中不算年紀大的,而且他死之前也沒有得重病的記錄。

昨天夜裡還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喝了一次酒,就死了呢?這不得不令人懷疑。

當然,在發現趙匡胤死後,有人對他的屍體做了檢查,發現他的身上沒有任何傷痕。

那就是說,若是有人謀殺趙匡胤,也就是用毒殺的。

恰恰趙光義就是用毒的高手,南唐後主李煜就是被他給用毒殺死的。所以,這一點也論證了,趙光義是殺害趙匡胤的最大嫌疑人。

還有一點可疑之處,就是趙匡胤死的那一天夜裡,宮裡的御醫一直在趙光義的府前徘徊,一個御醫大半夜不去睡覺,為何在趙光義的門前徘徊,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等著某個消息呢?

當然所有的這些都是基於對當時異常表現的推測,至於趙匡胤是不是被弟弟趙光義殺死的,你自己去判斷吧? 原創不易,說的不錯,記得點贊。


史學達人


我覺得是真的,宋太祖隨著後周皇帝郭榮征戰天下,漸有統一山河之勢時,後周皇帝郭榮突然病倒死去,留下了口不能言的幼子,交留宋太祖扶持,掌握了當時所有權勢的趙匡胤在眾將的支持下黃袍加身,改朝換代建立了宋。

宋太祖接替了後周的戰爭底蘊,開始了戰馬上的南征北伐,收復了大片的江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又發生了一件事情,阻止了宋太祖一統中原故土的雄心壯志,這件事情就是我們後來大名鼎鼎的斧聲燭影。



在一個深夜,宋太祖正在審閱公文,突然劇烈的咳了起來,但是宋太祖並沒有讓手下為他拿藥,而是派人緊急請趙光義進宮面見,然後宋太祖遣出了所有的手下,只留下他和的弟弟兩人留在房間內,據等待在房間外面的手下們稱,當時宋太祖大喊了一聲,然後就響起了斧頭摩擦的聲音,通過燭光的映照,他們好像看到了屋內的兩人起了爭執,後面,一代英明的宋太祖就這麼駕崩了。

當時的趙光義並沒有表現出很深切的痛苦,反而緊急跑到了宮中,稱宋太祖在死前立下自己為皇帝的繼承人,趕在了宋太祖的兒子到來之前坐上了皇位,當時宋太祖的兒子也有20多歲了,但是趙光義卻以皇子年齡尚小自己坐上了皇位,加上當時趙光義在軍中的勢力不小,掌控著皇子無法抵擋的軍隊,所以只能任由趙光義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

如果只單憑以上的事件,我們還無法證明是趙光義殺了自己的哥哥登上皇位的,因為宋太祖此前的舉動都太過於反常,先是緊急招弟弟入宮,然後又遣出了所有的手下守在門外不準進來,就可以預見事情的不一般,但是趙光義後來所做的事情讓我確定了兇手絕對就是他,那個時候宋太祖招趙光義進宮,應該就是確定自己的兒子坐上皇位的事情,但是趙光義在這件事情上與宋太祖產生了分歧,爭鬥過後,宋太祖被自己的弟弟殺死了。

趙光義登位之後延續了哥哥南征北戰的征途,先是平定了南方的吳越,然後是收復了北方的北漢,至此五代十國割據的亂局才徹底被終結,宋太宗也憑藉著自己的豐功偉績坐穩了皇位,但是後來在收復燕雲十六州與遼的作戰中卻發生了一件事情,使得宋太宗開始對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宋太祖最大的兒子產生了疑心。

當時宋太宗御駕親征北遼,不慎被遼金一支箭射到了肩膀上,負傷而逃,丟下了大批的將領們獨自逃到逐州養傷。

將領們在看到宋太宗消失不見之後以為宋太宗被遼人殺死了,於是就想立趙匡胤的兒子為皇帝,但是被趙匡胤的兒子拒絕了,後來宋太宗回到了軍中,聽聞了這件事情,在攻遼無效回朝後對趙匡胤的兒子越來疑忌,因為將領們的舉動,宋太宗也把攻打北漢本該發放給將領的功勞壓了下來,遲遲不發,皇子見宋太宗遲遲沒有舉動,於是入宮為將領們討要功勞。

沒想到他的話激怒了宋太宗,宋太宗生氣的跟他說:“等你做了皇帝,你再自己給他們頒發功勞吧!”這句話像一把刀一樣,深深的插入了皇子的心中,在回府之後皇子越來越鬱鬱不樂,為了表明自己的忠節,他持劍自刎而亡。

宋太宗在聽聞皇子的死訊之後,裝作非常悲切的樣子,跑到皇子的府中大哭,但是在皇子死後沒多久趙匡胤就把之前擁立的那些將領通通撤換,安插了另一批人。

我覺得以上這件事情是宋太宗利用侄子單純的內心,用話逼迫他自殺的,要知道在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這樣的話無異於判一個人死刑,再加上皇子的身份又有些特殊,是先皇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在說出那句話之前,宋太宗肯定也想到了可能會引發的後果,但是他就這樣說出來。


事情也朝他所期待的方向靠攏,對他皇位有著最大威脅的皇子也就這樣自行剷除了,還不損自己絲毫的名聲,可以說,宋太宗的這一招棋下的是極妙的。

細節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性格的,不僅是趙匡胤的兒子,連他的親弟弟趙光美后面也被宋太宗親自逼死了,從這些所發生的事情來看就可以看出宋太宗可以為了權力不擇手段,什麼樣的親情在巨大的權力面前都如同泡沫一樣,都會瞬間灰飛煙滅,他可以逼死自己的侄子,逼死自己的親弟弟,那為了皇位而殺死哥哥也不是一件特別奇怪的事情了。

所以我覺得宋太祖趙匡胤確實是被自己的親弟弟趙光義所殺,皇位是天底下最有誘惑力的東西,自古以來皇家無親情,再濃的血緣關係,最終都抵不過一張椅子的誘惑。


孤客生


竊以為,趙光義殺哥哥趙匡胤而奪帝位的可能性不大。一者,趙光義有一個“金匱之盟”作為繼位當皇帝的保障;二者,即便“金匱之盟”有偽造的嫌疑,“兄終弟及”也是當時的慣例之一;三者,宋人野史筆記杜撰的成分太多,尤其是對於蕭牆之內的宮廷秘事,每每道聽途說。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金匱之盟”,趙氏兄弟的父親趙弘殷去世後,家事均是他們的母親杜氏作主,趙匡胤登基,封杜氏為太后。杜太后臨終前,把兒子們叫到榻前交待遺言,明確給兒子們安排了一個皇位繼承的順序:趙匡胤去世後,傳位於趙光義,趙光義去世後,傳位於弟弟趙廷美,趙廷美去世,再傳趙匡胤的兒子們。這份遺言由當時的宰相趙普在旁書寫,抄正後,杜太后安排“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這就是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的“金匱之盟”。作為趙光義來說,明知金鑾殿上的這把椅子遲早是自己的,他怎麼會傻到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殺坐在椅子上的兄長,而留下一個萬惡不赦的殺兄罵名呢?

再說,“兄終弟及”本來就是繼承製度的一種,有其歷史慣例,比如商代,便有王弟繼兄長王位的實例,春秋時期的宋國和吳國,也多有兄終弟及的。唐武宗李炎、唐昭宗李曄,也是弟繼兄位。據《史記·宋世家》記載,宋宣公病,讓其弟曰:“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之通義也,我其立和。”所以,趙光義坐這個位子與趙匡胤的兒子當皇帝,都可算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同時,野史筆記的隨意編造,是促成“殺兄奪位說”流行的根本原因之一。宋朝的文人們,有記野史的習慣,野史筆記鋪天蓋地,汗牛充棟,其中充斥著很多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的史料。而且,為了作品的更快更廣流傳,文人們特別關注宮廷秘聞,喜歡渲染事實,往往把很多道聽途說的傳聞當作史料記載在書中。比如,宋真宗去世後,其皇后劉氏悉心教養繼位的宋仁宗,由於宋仁宗年少,才十三歲,故劉氏垂簾聽政十一年。但劉太后去世後,一些關於她殺害宋仁宗親生母親的傳說便在野史中流傳,但根據一些官方記錄,這些卻都是子虛烏有的假史料,所以當不得真。

針對於趙光義的民間野史的秘聞也極多,最著名的是“箭射花蕊夫人”和“燭影斧聲”的記載。王鞏在《聞見近錄》中記載說,花蕊夫人得幸於宋太祖,一日太祖兄弟飲射於御苑,太祖勸酒,趙光義說讓花蕊夫人幫我折一枝花來我就喝,太祖讓花蕊夫人去折花,趙光義乘機朝花蕊夫人背後一箭,將她射死,隨即拜倒說“陛下宜為社稷自重。”花蕊夫人慘死,兄弟倆卻飲射如故。這種明目張膽地殘殺生命,與趙氏兄弟的做事風格是極不一致的,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種死關生死命運的大事之時,都是儘量避免死人而不開殺戮的,何況自己坐上皇位之後?

關於“燭影斧聲”,即“殺兄奪位”的事情,記載於《宋史紀事本末》和《續湘山野錄》中,《宋史紀事本末》為明朝人所撰,時離太久,不必管他。《續湘山野錄》作者為宋仁宗時的僧人文瑩,時代很近,故流佈很廣。不過,比文瑩年齡可能還大的司馬光,在他的《涑水紀聞》一書中也有過專門記錄,對當晚的事情經過作了詳細記載,趙匡胤去世當晚,趙光義並沒有在宮中。再說,按照宋代宮廷的制度,其他男人也確實是不能在後宮過夜的。故“殺兄奪位”說也站不住腳。


帝國的臉譜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自立為帝,在位16年,年號建隆。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10月20日深夜趙匡胤離奇死亡,10月21日,趙光義登基繼位,急促改元太平興國(開寶九年剩餘兩個月多幾天),即位後多次修改宋太祖時期的史書,並修改自己的出身,包括陳橋兵變趙光義起了主要作用(注:陳橋兵變時趙光義在汴京家中睡覺,趙匡胤回城後趙光義及其他家人才知道兵變,兵變時趙光義根本沒在趙匡胤營中,更不會給趙匡胤披上黃袍),五年後趙普向趙光義獻出金匱之盟以討好趙光義。金匱之盟本來就是趙普編出來以維持趙光義皇位的東西,其中內容就明確趙匡胤死後傳位於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傳位於趙光美(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為趙廷美),趙光美死後傳位於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光義為了維護自己皇位的穩定,編出金匱之盟,當自己皇帝位逐漸穩固後,又不想死後傳位給自己的弟弟趙廷美和侄子趙德昭,所以想方設法制造各種藉口將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侄子趙德昭逼死,二人死亡,自然就不用繼承皇位了,這就為趙光義傳位給自己兒子掃清了障礙。公元997年,趙光義駕崩,如願以償傳位於三子趙恆,後世稱為宋真宗。


楊柳158013785


宋太祖是不是被宋太宗殺死的?可以說從宋朝以來,這種說法就非常流行,以至於中文裡還有一個專門的成語來形容這件事,叫“燭影斧聲”。



話說燭影斧聲這個成語講的是宋太祖身體不適,召皇弟趙光義單獨進入自己的寢室議事,侍從人等都留在門外等候。期間有侍從在燭光掩映下,看到趙光義的影子不時離席而起,還聽到太祖以柱斧戳地。結果片刻之後,太祖就駕崩了。

應該說如果這個記載為實,就基本可以證明宋太祖是被趙光義所殺害的了。而且這個記載是收錄在南宋著名史書《續資治通鑑長編》裡,按說可信度很高。



但要細究這個說法流傳起來的過程,則又是疑點重重了。話說根據現存史料,燭影斧聲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是太宗一登極就有的。這一說法最早出現,是在宋仁宗嘉佑年間,而此時距太祖駕崩已經過去了八十多年。而且記載這個故事的是一個和尚,名叫文瑩。在他所寫的《續湘山野錄》裡,記載說太祖駕崩當年曾問一個道士自己的陽壽還有多長,道士說如果十月二十日晴,則還能再活十二年,如果不晴恐怕凶多吉少。結果十月二十日夜非但不晴,還下起了雪,太祖心煩意亂,急召光義入宮議事,結果就發生了本文開頭說的事。

其實這本書寫成之後,也一直沒多大影響,因為畢竟只是本和尚野史嘛,人們也就是當八卦看看。但在南宋建立之後,事情卻起了變化。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北宋滅亡,宋室全部被擄往北國,只有高宗這孤獨一支。而且高宗還莫名其妙地患有隱疾,也就是不育症,生不了孩子。所以高宗的繼承人問題一度成為了嚴重問題。最後這個問題的解決也是不走尋常路。竟然是通過民間海選的方式,在民間找了一個宋太祖的後裔,作了高宗的繼承人,他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趙眘。



南宋皇位,其實又回到了宋太祖的後人手中

也就是說,南宋朝廷從第二代君主開始,皇室就又回到了太祖這一支,而太宗這支的血脈,反而是到高宗時就絕戶了(在北國那些沒名份的後代不算)。

而且,高宗剛稱帝時,曾經為聚攏人氣提出過“迎二聖”的名號,但通過常理判斷一下就知道,如果真迎回二聖,哪怕是隻迎回欽宗,高宗自己哪還有位置呢?所以其實高宗本人對正宗的太宗皇族後裔,其實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之心的。



公元1162年,高宗禪位給孝宗趙眘,自己則悠哉遊哉地當起了太上皇。結果孝宗這位太祖後裔登極的第一年,時任雅州推官的李燾就深達上意,及時上進《續資治通鑑長編》,其中將和尚野史中的記載一字不落地予以收錄。雖然李燾自己也覺得和尚野史的內容像玄幻小說,添加了“未必然”的註解,但“燭影斧聲”還是自此登堂入室,成了嚴肅史書裡的內容。而且恰到好處地證明了高宗把皇位還給太祖後裔的合理性,博得兩位皇上龍心大悅。李燾自此官運亨通,後來被任命為禮部侍郎,同修國史。

雖然兄終弟及的繼位方式確實很令人懷疑,但瞭解了太宗殺太祖這一說法的產生和流行過程,恐怕人們就又得對這種說法加上一個問號了。很多時候,歷史是誰寫的可能真的能夠決定人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


桃花石雜談


根據現在史學家的推論,宋太宗趙光義毒死了宋太祖趙匡胤。我贊成這種說法。

第一,雖說官家史料沒有記載,野史明白無誤的指明瞭,宋太宗趙光義作為謀殺犯脫不了嫌疑。

第二,宋太祖趙匡胤死前疑點太多,絕非正常死亡。臨死前只見趙光義一人,趙光義跳進黃河洗不清。

第三,宋太祖趙匡胤死後,第一個出現的人也是趙光義,其它人都是在宋太宗趙光義登基了,皇帝坐穩了,才知曉太祖皇帝的死亡,太多巧合吧?簡直就是背後一切安排好了。

第四,趙光義對待太祖的幾個兒子手段毒辣,全部逼死,對待同樣享有繼承權的弟弟趙光美,薄情寡義。趙光義的大兒子看不慣發瘋了,種種反常跡象表明,趙光義就是幕後黑手。

第五,趙光義是使用毒藥的高手。早年,毒死過蜀國後主孟昹,南唐李後主。宋太祖趙匡胤在睡夢中死去,可能就是毒死了。趙匡胤一死,趙光義馬上出現了,並且控制住宮中一切,銷燬證據,做到天衣無縫,人不知鬼不覺,成了千古迷案。


醉劍書


謝友邀


題圖那位白胖子能打得過這位黑胖子?

“斧聲燭影”中的柱斧是趙匡胤經常把玩的一種禮器,不是砍柴用的大斧頭,玉斧在絕世高手趙匡胤的手中能用來敲掉大臣的大牙,在白胖子趙光義手上能將人砍出一滴血來的可能性極小


趙光義這傢伙挺招黑,不過,幹掉他哥的事很大程度上是文人們的惡意揣測~

誰讓你這傢伙主動招惹遼國,還都打輸了?

誰讓你這傢伙幹掉了咱二十多個士大夫兄弟?

兄終弟即是亂世權宜之策,不合禮制

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死的莫名其妙,稀裡糊塗……

據說這傢伙是使毒高手,到處給人下藥……



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中對文瑩和司馬光的說法都提出了疑義,在我之前類似問題的答案中已作過詳解,這裡只引用一段,不贅述


李燾對“金匱預盟”也指出疑點
五代時期儲君的標配是京尹+親王,符合這一條件的只有趙光義




每次太祖親征期間都留趙光義看家,可以肯定,趙匡胤死前是將趙光義當作儲君培養的

雖然不排除趙匡胤也有培養兒子取而代之的想法
給長子德昭形成自己勢力的機會,逐步提升德昭的地位。如果真有能取代趙光義的時機,封王還不是老爹一句話的事

不封王從另一個角度看未嘗不是一種保護


太祖死時,德芳十六週歲,剛成年

宋皇后命王繼恩召德芳極有可能確有其事
開寶元年,十七歲的宋皇后入宮
,8年後,德芳十六歲

宋皇后入宮時,德芳八歲,德芳當然不是宋皇后的兒子
德芳的生母不見於傳,應該是地位不高的妃嬪

太祖死後宋皇后急召德芳議事,極可能是宋皇后想要扶持自己有把握控制的德芳繼位

取代更有資格的趙光義、趙德昭,無異於一場宮廷政變,這也就可以解釋太宗繼位後宋皇后頗受冷遇的原因

大太監王繼恩卻是趙光義在皇宮的臥底,從側面反映趙光義為這一歷史性時刻也作了細緻的準備工作



北宋前四位皇帝的壽命分別是:太祖50,太宗59,真宗55,仁宗53

南宋前四位皇帝的壽命分別是:高宗81,做了25年太上皇;孝宗68,做了5年太上皇;光宗54;寧宗57

除了小鳥廢掉偏偏還喜歡做大保健的高宗,宋朝其他皇帝普遍不長壽,死於“疾”,具體什麼疾病史書語焉不詳,但通過仁宗的病情可以判斷一二


嘉祐


元年正月,仁宗犯了次大毛病,症狀是眩暈、無力、流口水
病情稍平穩
一些後仍“語言無次”,


二月康復,但不敢(能)自如談話,怕腦子不清說的不對惹人笑話還是怕一開口口水就忍不住地掉下來?

從症狀看是一次較輕微的腦梗塞


嘉祐八年三月,仁宗又犯病了,這次他沒能挺過來
從發病到去世僅兩個時辰

症狀是典型的心臟病急性發作



再聯繫宋朝皇帝普遍身材圓潤厚實,幾乎可以斷定:

宋朝皇室有心血管疾病的遺傳基因

酗酒對心血管的危害顯而易見,太祖常大醉,仁宗常“大饗明堂”

所以釣魚認為:太祖死於酒後突發急症的可能性極大




高宗趙構一生偏安江南悠閒自在,視家仇國恨若過往雲煙;永遠不會虧待自己,即便亡命海上仍不忘每天犒勞自己一隻羊;受了金兵驚嚇後無奈地成為了童貫、魏忠賢、李蓮英的同事

無慾則固本

種種原因使趙老九的行為恰好符合養生原則,造就了兩宋皇帝中這個高壽異類





為國釣魚


趙光義又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


對此歷史上有“燭影斧聲,千古之謎”的傳說,不過傳說並不等於信史,雖然太祖之死疑問很多,卻因年代久遠,兼之發生在宮廷內部,有關記載十分模糊,真正要將它搞清楚幾乎已經沒有可能。現在惟一能夠見到的是在《長編》卷一七,開寶九年十月壬子條記事和小注中,李燾根據釋文瑩《續湘山野錄》所載,結合《國史·符瑞志》、楊億《談苑》,略加潤色而寫成了以下這一段文字,其雲:

(庚戌,上不豫),驛召(張)守真至闕下。壬子,命內侍王繼恩就建隆觀設黃籙醮,令守真降神。神言:“天上宮闕已成,玉鎖開,晉王有仁心。”言訖不復降。上聞其言,即夜召晉王,屬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所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

由於釋文瑩和李燾都將此事記載得非常隱晦,這就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一種可以理解為太祖堅持要光義繼承帝位,光義辭以不敢;另一種可以理解為有人遙見燭影下光義有謀害太祖的舉動,太祖以柱斧進行了抵抗,終究不敵而亡。兩者孰是孰非,關鍵是看太祖死的那天夜晚,光義是否宿于禁中?據《長編》卷一七載:

(開寶九年十月)癸丑,上崩於萬歲殿,時夜已四鼓,宋皇后使王繼恩出召貴州防禦使德芳。繼恩以太祖傳國晉王之志素定,乃不詣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見左押衙程德玄先坐於府門… …扣門與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恩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矣。”… …遂與王於雪中步至宮… …乃與王俱進至寢殿。後聞繼恩至,問曰:“德芳來耶?”繼恩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勿憂也。”

如果此條記事屬實,太宗謀害乃兄之嫌似可消除,但他早年在藩邸時,就內結宦官,外賂諸將,等待時機以奪取帝位恐是事實,否則王繼恩怎敢重違宋皇后旨意,“徑趨開封府召晉王”?一次,趙光義派人送“酒炙”給大將田重進,以行籠絡,不料遭到田重進的拒絕,他說:“為我謝晉王,我知有天子爾。”從中不難看出他在藩邸時,已對諸大將進行收買,此事後來也為太祖所知悉。


當然還有一條對太宗更為不利的記載,這就是上文提到的《續湘山野錄》所載,該書不僅記有“燭影斧聲”的傳聞,而且還有下面一段文字:“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這樣,不僅明白宣示了太宗的帝位是依靠攘奪所得,而且也逃脫不了殺害太祖的干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