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1: 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概況】

棗莊市市中區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區的中東部,地理座標:東經117°27'~117°45',北緯34°46'-34°58', 2015年,市中區轄6個街道、5個鎮,總面積375.27平方公里,總人口52.95萬人。2012年,市中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80.11億元。區內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工業主要有采礦、建材、冶化、運輸和電力等行業,市中區內煤炭資源豐富,另外還有多家小鐵礦和鋁土礦。

棗莊市市中區境內北、東、南部為丘陵,地勢較高;中、西部地勢平緩。地貌類型主要有丘陵和山間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27.7mm,最大年降水量為1234.0mm(1958年),最小年降水量為508.2mm(1988年),年內降水量多集中於6~9月,佔全年降水量的56~80%。河流均為嶧城大沙河支流,分別為齊村支流、郭裡集支流和稅郭支流。水庫有周村水庫等。

【地質災害發育分佈特徵】

棗莊市市中區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岩溶塌陷和採空塌陷等,本次共調查各類地質災害及隱患點76處,其中岩溶塌陷67處,佔88.2%;採空塌陷6處,佔7.9%;崩塌3處,佔3.9%。棗莊市市中區地質災害已造成2人死亡,經濟損失6803.3萬元。

岩溶塌陷始發於1981年4-5月,起初主要產生於水源地的開採井附近;採空塌陷始發於1901年,盛發於1977年,西自西昌路,東至天齊廟,北起北安路,南到薛棗鐵路;崩塌主要分佈於北部齊村鎮谷山、卓山和孟莊鎮蛇山一龜山。

岩溶塌陷類型主要為土洞型,規模以中型為主,其他為小型、大型或巨型;多數穩定性差。岩溶的掏空、岩溶水的開採引起岩溶水位上下頻繁波動是造成岩溶塌陷的主發因素。

採空塌陷是在煤層採空後上覆地層重力作用下產生的,並在大規模的煤礦採空區內;規模以大型為主,趨於穩定,採礦活動是主要誘發因素。

崩塌以拉裂式崩塌為主,規模為小型或中型,穩定性較差,地形、地質構造及外動力的影響是主要誘發因素。

【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

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分佈於北部谷山南部十里泉等地,包括谷山地段和大辛莊地段等7個地段,地質災害類型為岩溶塌陷,總面積7.1km²,佔全區面積的1.9%。地貌類型為丘陵和山間盆地,巖性以寒武系灰巖為主,垂直張性裂隙和節理髮育,地質災害點平均密度98.9處/100km²。

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分佈於中部的朱子埠礦和十里泉等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的外圍,包括朱子埠地段和張林地段等13個地段,地質災害類型為採空塌陷和岩溶塌陷,總面積54.6km²,佔全區面積的14.5%。地貌為山間盆地,地質災害點平均密度23.8處/100km²。

地質災害低易發區:分佈於南部中易發區外圍,包括嶽樓一東各塔埠地段和李莊一永東一馬莊地段等6個地段,總面積30.2km²,佔全區面積的8.1%。地貌類型為山間盆地和山前傾斜平原,發育地層為三山子組和馬家溝組,巖性以粉質黏土為主,地質災害點平均密度19.9處/100km²。

地質災害非易發區:分佈於北部、南部的低緩丘陵地帶和中部採空區外圍及侵入岩分佈區,總面積283.2km²,佔全區面積的75.5%。沒有較大的人類工程經濟活動,不具備發生地質災害的地質環境條件。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1: 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研究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1: 10萬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圖

​【地質災害隱患及防治管理措施】

本區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68處,共威脅人口21267人,成脅資產約8371.9萬元。對十里泉岩溶塌陷、田屯煤礦採空塌陷等14處有代表性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危險性進行評估,協助地方政府編制了防災預案和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區劃,確定了地質災害監測點20處,初步建立了棗莊市市中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系統。

資料來源: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勒察院、棗莊市棗莊市市中區國土資源局、棗莊市國土資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