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习经典《论语》六言六蔽

曾仕强频道 儒道易行

王道管理咨询

传播圣贤智慧,弘扬道统文化!践行中国式管理!敬请关注儒道易行!您将得到《中国式管理》的智慧和方法以及《易经》、《论语》等经典的研习及传承!

日习经典《论语》六言六蔽

原 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日习经典《论语》六言六蔽

注 释

六言:指仁、智、信、直、勇、刚。

六蔽:即愚、荡、贼、绞、乱、狂。

居:为坐下。

语:即告诉。

荡:指放肆。

贼:即伤害。

绞:为急切。

义 释

《四书集注》:礼: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故孔子谕子路,使还坐而告之。六言皆美德,然徒好之而不学以明其理,则各有所蔽。愚,若可陷可罔之类。荡,谓穷高极广而无所止。贼,谓伤害于物。勇者,刚之发。刚者,勇之体。狂,躁率也。范氏曰:“子路勇于为善,其失之者,未能好学以明之也,故告之以此。曰勇、曰刚、曰信、曰直,又皆所以救其偏也。”

《四书蕅益解》:

若不好学。则仁知等。皆虚名耳。言者。但有虚名。非实义也。蔽。却是实病矣。

《论语新解》:居,吾语女:古人对长者问,必起立,孔子命其还坐而告之。居,坐义。女同汝。

好仁不好学:好者,闻其风而悦之。不学则不能深原其所以之道,故必有所蔽。仁、知、信、直、勇、刚六言皆美名,不学则不明其义,不究其实,以意会之,有转成不美者。愚,若可陷可罔之类。荡,谓放而无归,穷高极远而不知所止。贼,伤害义。如尾生与女子期而死于梁下是也。绞,急切义,如父攘羊而子证之。乱,犯上违法。狂,妄抵触人。见此六言虽美,必好学深求之,乃能成德于己。

日习经典《论语》六言六蔽

今 译

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过六言六蔽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坐下来,我告诉你。只喜好仁德却不好学,缺点是愚昧无知;只喜好聪明却不好学,缺点是放荡不羁;只喜好诚实却不好学,缺点是自己受害;只喜好率直却不好学,缺点是言行急切;只喜好勇敢却不好学,缺点是造成祸乱;只喜好刚强却不好学,缺点是胆大狂妄。”

主 旨

孔子勉励大家好学。

引 述

仁德、聪明、诚实、率直、勇敢、刚强,原本是六种值得赞扬的美德。若是具有这样的美德,便自以为是而不再好学,不重视学问思辨,那就容易造成愚昧无知、放荡不羁、自己受害、言行急切、招惹祸乱、胆大狂妄的恶果,那就是可怕的六种弊病了。

有了美德,还需要学问思辨,也就是不断好学,才能保持中和的程度,不致产生不良的后遗症。

生 活 智 慧

(一)美德必须合理,以求不过分。勇而无礼则乱,便是不好学的恶果。见义不为,无勇也。必须见义,才能够勇为。

(二)自谦与自卑、自尊与自大、爱护与姑息、智辩与强辩、忠告与诽谤、容忍与屈服、称赞与谄媚、负责与把持、合作与合污、坚忍与顽固、应变与取巧、自由与放纵,都需要好学、深思、明辨,以便合理拿捏。

(三)美德过与不及,都可能变成恶德。必须谨慎小心,以免由美转恶,善行变成恶行。动机和结果,最好能兼顾。

建 议

我们常常好心做坏事,所以必须用心明辨,自我掌控。

別 裁

这段话并不一定是子路问孔子以后,他马上告诉子路的,而是平常教育子路的,编撰《论语》的人把这几段安排在一起,烘托出一个思想系统,使我们看得更清楚。所以在这里是孔子问子路,有没有听过六句话,就是说六个大原则,也同时有六个大毛病?子路说,我没有听见过。那么孔子很郑重的对子路说,你站好,我告诉你,仁虽然好,好到成为一个滥好人,没有真正学问的涵养,是非善恶之间分不清,这种好人的毛病就是变成一个大傻瓜。有许多人非常好,仁慈爱人,但儒家讲仁,佛家讲慈悲,盲目的慈悲也不对的,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不能过分方便,正如对自己孩子们的教育就是这样,乃至本身修养也是如此。仁慈很重要,但是从人生经验中体会,有时帮助一个人,我们基本上出于仁慈的心理,结果很多事情,反而害了被帮助的人。这就是教育的道理,告诉我们作人做事真难。善良的人不一定能做事,好心仁慈的人,学问不够,才能不够,流弊就是愚蠢,加上愚而好自用便更坏了。所以对自己的学问修养要注意,对朋友、对部下都要观察清楚,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某人不仁慈,实际上是对这人有帮助。所以作人做事,越老越看越惧怕,究竟怎样做才好,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这就要智慧、要学问,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孔子说有许多人知识非常渊博,而不好学,(这就是我们强调过的,在讲第一篇《学而》时所说,学问并不是知识,而是个人做事作人的修养。)它的流弊是荡。知识渊博了,就非常放荡、任性,譬如说“名士风流大不拘”,就是荡。知识太渊博,看不起人,样样比人能干,才能很高,没有真正的中心修养,这种就是荡,对自己不够检束,这一类的人也不少。

第三点:“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这个问题来了,这个“信”到底指哪个“信”?假使指信用的信,对人言而有信,这还不好?假如好信不好学就是贼——鬼头鬼脑,这怎样解释呢?对人对事,处处守信,怎么会鬼头鬼脑?这里的“信”,至少在《论语》里有两层意义:自信和信人。过分的自信,有时候发生毛病,因为过分自信,就会喜欢去用手段,觉得自己有办法,这个“办法”的结果,害了自己,这就是“其蔽也贼”。

第四点“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像绳子绞起来一样,太紧了会绷断的。一个人太直了,直到没有涵养,一点不能保留,就是不好学,没有修养,它的流弊要绷断,要偾事。脾气急躁的人会偾事,个性疏懒散漫的人会误事,严格说来误事还比偾事好一点,偾事是一下子就把事弄砸了。所以个性直的人,自己就要反省到另一面,如果不在另一面修养上下功夫,就很容易偾事。

第五点“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脾气大,动辄打人,干了再说,杀了再说,这是好勇,没有真正修养,就容易出乱子。

第六点“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就是直话直说,胸襟开阔,同第四点好像差不多,直爽的人说真话,心肠直,所谓一根肠子。刚的人一动脸就红了,刚正就不阿,好刚的人不转弯的,绝不转变主见。个性很刚的人,若不好学,他的毛病就成狂妄自大,满不在乎。

这六点要特别注意,每个人可以把《论语》这一节原文写在笔记本上,或写在案头,随时用来反省自己,作为一面镜子。这六点也就是人的个性分类,有这样六种个性的人。这六种个性都不是坏事,但没有真正内涵的修养,就都会变成坏事,每个人的个性长处不同,或仁、或知、或信、或直、或勇、或刚,但不管哪种个性,孔子告诉我们,主要的自己要有内涵,有真正的修养,学问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然后征服自己,把自己变过来。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变过来,否则就没有个性,没有“我”了,每个人要有超然独立的“我”。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短处也是长处,长处与短处是一个东西,用之不当就是短处,用之中和就是长处,这是要特别注意的。教导部下和子弟也是这样的,性向一定要认清楚,一个天生内向的人,不能要求他做豪放的事,一个生性豪放的人,不能要求他规规矩矩坐在办公室。要知道他的长处,还要告诉他,帮助他去发挥。孔子这段话,特别提出来告诉子路,实在对机而教。六言六蔽,相对的则有十二种性向典型,其实我们每个人本身知、仁、勇、信、直、刚的因素都具备了,不过还要从这些地方,用心涵养,这就是学问之道。

日习经典《论语》六言六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