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连接九年,陈发树终在云南白药“上线”

等待连接九年,陈发树终在云南白药“上线”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陈发树终于等来曙光。7月22日,新京报独家报道,云南白药控股已完成高管人员变更,福建前首富陈发树接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并出任公司董事长。这起延宕了九年的“股权争夺案”自此画上圆满句号。

陈发树与云南白药的渊源可以上溯至2007年。陈发树参加长江商学院课程时,与云南白药一位领导相识,后来去法国枫丹白露学习时,对方把云南白药的发展情况详细向他描述一番,陈发树当时就认为,这是一家非常好的企业,这家百年药企如果能做好,市值达到千亿不难。

2008年,陈发树去昆明打高尔夫球时,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红塔集团转让云南白药股权的信息,2008~2009年第一次定向增发时,陈发树就准备参与竞价,但他们已经选择了平安。2009年下半年,云南白药开始做快消,陈发树对这一前景更加看好,再加上当时自己持有的紫金矿业股票解禁,手里有不少现金,红塔集团挂出6581万股出让云南白药时,陈发树决定参与竞拍。为此,陈发树还托朋友调研了一下,一家市值如此高的老总,座驾竟是一部开了十几年的老奥迪,调研结果再次印证当初的判断。

红塔集团虽然挂出股权转让信息,但交易并非自愿,而是为了响应“烟草企业退出非烟投资”要求,因此,交易过程中,对方指定了苛刻的交易条件,比如非外商投资企业、提前支付2亿元保证金、转让协议生效期5日内一次性支付全部股份转让款等。

这些条款陈发树全部符合,最终以22亿元收购云南红塔集团持有的云南白药12.32%股份,为了尽快促成交易,陈发树甚至提前把22亿一次性打入红塔账户。交完钱的当天,陈发树心里非常开心,还与商学院的同学奔腾集团董事长刘建国、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在昆明搞了个庆祝酒会。

后来的情况却超乎陈发树的想象,付款之后,股权一直没有过户,直到自己去催,才意识到自己像个小孩子,对方则是久经世故的大人,还是太过乐观了。

等了两年,陈发树一直没有拿到红塔股份。

这项交易之所以卡住,是因为一则附加条款。条款内容是,“《股份转让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但须获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方能实施”。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上级机构不批准,陈发树就拿不到股份。

红塔集团十年间在云南白药上取得15倍收益,对于此次转让,公司内部早有分歧,将此项附加条款操刀进股份转让协议的红塔集团代表,就是不想转让的数位高层之一。

国企面前,首富遭遇求告无门的困境。

陈发树出生于福建安溪,凭着在老家林场的信誉,将木材倒卖到厦门发家,在安溪和厦门之间做了3年生意后,将事业中心转移到厦门。1987年,陈发树购买了一辆出租车,生意不景气,却意外发现帮小店拉货可以赚钱,小店老板后来在赌博亏钱转让店铺时,陈发树将这家店面盘了下来,成为“新华都”的雏形。

从1995年在福州成立“新华都百货”到后来的“新华都集团”,陈发树短短十几年积累巨额财富,2009年首次成为福建首富,2018年仍以350亿元资产占据福州富豪榜第一位。

陈发树的财富激增离不开资本腾挪。2000年,持有工程机械的陈发树与闽西上杭紫金矿业合作,因矿山是有名的贫矿,对方资不抵债,为了抵消所欠工程款,陈发树以债务收购紫金矿业33%的股份。意外的是,几年之后,紫金矿业通过技术突破,矿山储量暴增,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金矿,随着国际金价的飙升、2008年紫金矿业A股上市以及新华都在深交所上市,一年后,陈发树一跃成为福建首富。

除了首富宝座,这段时间把低调的陈发树推上财经头条的还有聘请前微软中国公司总裁、职业经理人唐骏担任新华都总裁兼CEO一事。唐骏到来后,新华都的投资事宜都由唐骏掌握,新华都投资港澳资讯、青岛啤酒以及2009年收购云南白药,都由唐骏一手操办。资本市场的斩获,让陈发树赢得“陈菲特”的雅号,但在接下来的交易中,“陈菲特”变成了“陈秋菊”。

收购云南白药未成,与唐骏的疏忽有关。唐骏自述收购过程,“我们只跟红塔方面见了一面,花了10分钟时间读了股权转让协议,觉得没有问题,就让陈总签字了。”

“打工皇帝”唐骏如同陈发树的意外插曲。2010年,唐骏因学历造假受到关注,听到唐骏说出“骗过所有人就是成功”的辩词之后,据说陈发树在高层会议上摔了杯子,不过,分手时,陈发树还是以股权形式兑现了对唐骏的10亿元承诺,对唐骏的容忍也给陈发树的对外形象加了不少分。

2011年12月8日,陈发树正式起诉云南红塔集团。尽管家人、朋友、一道打江山的兄弟、甚至律师都反对陈发树去打这场官司,觉得赶紧把22亿拿回来做点其他生意更为理性,但陈发树还是比较固执,力排众议。

2012年1月17日,中烟方面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由,最终拒绝此次股份转让。2012年底,起诉红塔一案一审败诉,陈发树的律师称,陈发树花了1690万元诉讼费仅仅获得了知情权。

对于中烟迟迟不肯批复的做法,法律人士对《南方周末》称,中烟并无违规,人们只能从道义上谴责这种拖沓、低效的官僚作风。但是,憋了一口气的陈发树却拿出国内有史以来个人诉讼费最高纪录的1700万元,于2013年2月再次向最高法上诉。

2013年12月,案件二审最后一次开庭,双方依然没有达成协议。2014年7月,持续近5年的官司尘埃落定,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云南白药股权依旧归红塔集团持有。

这起“中国最大的股权投资官司”之后,陈发树虽然拿回投资所用的22亿本金及750万元利息,但最终与云南白药失之交臂。

至于为何不理性地打一场胜算不大的官司,陈发树在2014年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我就是认为有理走遍天下,钱交了,东西不给,很难想象”。

“就是像秋菊一样讨个说法”。

官司失败之后,陈发树并没有放弃对云南白药的关注,陈发树以及新华都开始从二级市场大额买入云南白药股份。

云南白药2015年半年报显示,陈发树及其旗下新华都实业均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陈发树合计持股一度进入云南白药第四大股东之列。

入股一事最终通过其他方式迎来转机。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推进国有股权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背景下,2016年7月,云南白药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云南国资委正与白药控股筹划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早在2016年初混改方案出炉后,云南省就邀请华润、复星、平安、新华都等多家企业前来应标。在第一轮答辩中,华润因属于国企不符合混改条件退出,复星以做短期交易为主,不符合公司长期发展要求退出,最后仅剩下平安和新华都。

与团队决策相比,陈发树自认简单、直接,想好了就拍板,他出价最高,决心最大也最诚恳。陈发树对此次竞标充满信心,称自己不是唯一的选择,但肯定是最好的选择。2016年7月,云南省国资委最终敲定陈发树为合作伙伴,并答应陈发树提出的停牌要求。一个月后的定价谈判环节,陈发树用5分钟陈述、5秒钟拍板,最终敲定了这笔254亿元的投资。

2016年底,云南白药最终发布了这起交易公告。交易完成后,云南省国资委和新华都各持有白药控股50%股份,新华都成为上市公司云南白药控股股东。尽管2017年6月,江苏鱼跃以56.38亿元取得公司10%股份,但并没有改变陈发树的实际控制人角色。陈发树以其间接持有的18.68%股份以及他本人和新华都持有的4.25%股份仍为云南白药实际第一大股东。

九年之间,陈发树之所以对云南白药痴心不改,一方面是他对大健康产业的认识,大健康产业一直是他近几年的主要关注方向之一,陈发树认为这是值得千秋万代去做的事业,另一方面则是对云南白药的信心,云南白药与同仁堂、片仔癀、东阿阿胶并称中药四大家,陈发树认为,云南白药不只是一家药企,还是一个大健康产业平台,它有非常好的药品基础以及优秀的团队,混改完成后,可以通过内生性增长和外延式并购,在精准医疗、基因检测等领域拓展、布局,对标市值3600亿美元的美国医疗消费巨头强生集团,公司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陈发树究竟还是为他的选择付出了代价,为了抓住这次混改机会,陈发树出售了在全国各地布局的多处地产资源,并将自己之前投资的部分公司股份出售或抵押,以卖场为主营业务的新华都集团出现增长乏力。

从零售业、矿业、房地产到后来的互联网科技、投资,陈发树建立起庞大的产业版图,曾经,一位商人朋友用人们形容闽商的那句名言形容他,“闽商嘛,你看这个‘闽’字,圈起来是条虫,放出去会成为一条龙。”

不知这位首富,是否可以在觊觎已久的云南白药身上,找到失而复得的野心。

财新杂志《云南白药混改样本》

第一财经日报《陈发树:打赢是赢,打输也是赢》

南方周末《福建首富“1690万买知情权——陈发树“买药”记》

*头图购自视觉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