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閱山丨點擊查看皇室早餐菜單+西山野餐教程

之前閱讀君給大家帶來了汪曾祺先生《西山客話》,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西山的標誌性不言而喻,且有“八大處”、“十二景”等各色景點,都是歷史與文化交融的代表。今天這篇文章是《西山客話》的另一部分,古鐘古松、虎山杏海、奇聞軼事,當然了,汪老的文章,更加少不了各色美食的加入。夏季閱山,悠然會林蟲,野餐得野趣。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西山客話》(節選)

汪曾祺

春花秋葉,鳥囀魚樂

靜鳥投林宿,

閒魚出水遊。

塵飛不到處,

容我小淹留。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寺廟都有花木,而且樹齡甚老,品種名貴。八大處也是這樣。大悲寺有一棵銀杏,已經活了八百年,樹幹須幾個人合抱。銀杏是遠古時期孑遺植物,被稱為“活化石”。它生長緩慢,而壽命很長,能活一千年。大悲寺的這棵銀杏再活幾百年問題不大。大悲寺有一叢“黃皮剛竹”,是稀有竹種。一般竹子到冬天就會脫葉,“黃皮剛竹”經冬不凋,大雪之後,枝葉更加鮮綠。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香界寺大雄寶殿前有娑羅樹兩株。娑羅樹中國很少,老百姓說月亮裡的影子就是娑羅樹影。在弄樓一側有一棵玉蘭。玉蘭在北方不算稀罕,頤和園有很多棵,但八大處只此一棵,故足珍貴。這棵玉蘭據說是明代所植,高與樓齊,開花時瓣如玉片,蕊似黃鵝,一樹光明,燦爛耀眼。靈光寺花木最盛,有一棵很高的紫薇。紫薇一名“不耐癢樹”,也叫“癢癢樹”。這種樹很怪,它有“感覺”,用指甲撓它的樹幹,樹的全身,枝、葉、花就會微微顫動。八大處牡丹、芍藥很多,幾乎處處皆有。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到了秋天,可看紅葉。紅葉不是楓樹,是黃櫨。黃櫨到秋天,樹葉就會轉為紅色。北京人看紅葉是秋遊盛事,可以說是傾城出動。原來看紅葉是在香山,近年西山大力種植黃櫨,西山遂為看紅葉的第二去處。陳毅元帥有詩云:“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住八大處山莊者,可以去印證印證。紅葉深淺層疊,如火如荼,作為攝影的背景,照北京人的話說:“沒了治了!”

鳥鳴山更幽。西山鳥多。“煙雨鵑聲”是西山十二景之一。杜鵑在北京不大容易見到。杜鵑的鳴聲不同的人聽起來不一樣。有人說是“割麥插禾”,有人聽起來是“不如歸去”,有人說它叫的是“光棍好苦”!雨窗靜坐,不妨分辨分辨,它究竟叫的是啥。

皇帝行宮

萬機之暇且從容,

窄袖輕衣射大弓。

漢武秦皇俱往矣,

尚餘松韻入霜鍾。

六處香界寺在八處中為最大。這是明清兩代帝王登山野遊休息的地方,所以殿宇宏大精整。乾隆年間在這裡建造了避暑行宮,丹漆彩畫,更加華麗。乾隆確曾在行宮住過,哪一年,住了多久,無可查考。

皇帝離開“大內”,到行宮裡來住住,幹什麼呢?無非是參悟佛理,修養精神。乾隆曾在中廳寫了一副對聯:

風清月白,勝賞良有因。

山色溪聲,靜理了可悟。

皇帝也很忙,坐朝,看報告(奏摺)、批文件(詔書),他需要一個地方休休假,“躲清靜”。

皇帝休假,除了學佛、讀書,還要習騎射.清代以弓箭取得天下,入關以後,皇族還一直保持這種家規。清宣宗(道光)畫“習射”像,自題:

幾閒弧矢每操持,

家法勤修志莫移。

《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也還是要練射箭的。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乾隆騎射圖

從現存的幾代大清皇帝的“行樂圖”看,皇帝射過鹿,射過雁,射過雉(野雞),射過兔子,甚至射過不大點的鳧(野鴨子),目的自然不在獵取野味,只是消遣消遣,抻練筋骨,不使自己懶得“放肉”而已——清代的帝王都長得精瘦精瘦的,不像明朝皇帝大都是胖子。

除了學佛、讀書、騎射,皇上還會鼓搗一點小玩意兒,比如養蟈蟈。北京貴族養蟈蟈養在瓠器(葫蘆)裡,外表精緻,裡面還有“膽”。“膽”是金屬細絲編織的。一般是銅絲、銀絲編織的。皇上玩,“膽”大概是金絲的。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鐵皮蟈蟈

西山出產的蟈蟈,個兒大,皮色黑,聲音洪亮,是有名的“鐵皮蟈蟈”。蟈蟈養好了,能越冬。大雪紛飛之際,把蟈蟈取出來,聽聽蟈蟈叫,也是個樂兒。住在八大處山莊的諸公,有沒有興趣弄幾個蟈蟈來養養?

冬天宮裡還有一種消遣,填“九九消寒圖”。一張長方形的白紙,打了格子,雙鉤九個楷字: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這九個字都是九筆。雙鉤的是翰林院的學士。皇帝每天用硃筆填廓一筆,填滿一字,就在字的右下側註明,何時開始數九,那天天氣如何,陰晴雨雪。把這九個字都填滿了,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完了。這本是皇家消閒潛性的玩意兒,後來傳到民間。八大處的售品部似可刷印一些雙鉤“九九消寒圖”,讓外地人填著玩。

中國民間對“數九”也很重視,各地都有“九九歌”(“九九歌”都是寫得很美的,希望有人編一本《中國民間九九歌》,這是極好的民間詩歌)。華北農村常見的“九九歌”是:

一九連二九,相逢不出手

(天氣已冷,彼此見面,不伸出手來,只是在袖筒裡作揖)

三九四九,牙門喚狗

(“牙門”是開一點門縫)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塞北人說: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準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開始春耕)

中國原是農業社會,“九九歌”反映了農村生活的特點,皇帝填廓的《消寒圖》則完全表現出閒豫的情趣,和老百姓生活距離得很遠了。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皇家生活是極端奢侈的。拿吃來說,溥儀一家六口人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隻雞鴨。溥儀曾找出一張“早膳”(即午餐,宮裡一天只吃兩頓飯)的菜單,內容如下:

口蘑肥雞 三鮮鴨子

五柳雞絲 燉肉 燉肚肺

肉片燉白菜 黃燜羊肉

羊肉燉菠菜豆腐 櫻桃肉山藥

爐肉燒白菜 羊肉片氽小蘿蔔

鴨條熘海參 鴨丁熘葛仙米

燒慈姑 肉片燜玉蘭片

羊肉絲燜疙瘩絲 炸春捲

黃韭菜炒肉 燻肘花小肚

滷煮豆腐 燻乾絲 烹掐菜

花椒油炒白菜絲 五香乾

祭神肉片湯 白煮塞勒 烹白肉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這麼多東西,一個人怎麼吃得完?溥儀的菜單還算少的,慈禧一個人要一百多樣。這些菜餚只是顯排場,擺樣子的,太后、皇上是不吃的。他們各有膳房,另做愛吃的菜。慈禧就愛吃李蓮英做的燴鴨條。據說宮裡的炒豆芽菜是用縫被窩的大針扎出小孔,把肉泥擠進去炒的。有這種可能。

飯菜做而不吃,衣服做而不穿。據溥儀回憶,從十月初六至十一月初五,給他做的衣服就有:皮襖十一件、皮袍褂六件、皮緊身二件、棉衣褲及緊身三十件。

清室帝后都愛聽戲。宮裡有幾處戲臺。最大的是頤和園的暢音閣,臺有三層。宮裡有專門培養演員和排戲的地方,叫作“昇平署”。演員都是由聰明俊秀的小太監裡選拔的。原來唱的是崑山腔、弋陽腔,後來逐漸改為皮黃。有時也把外面的名角傳到宮裡去“當差”,叫作“外學”。譚鑫培、楊小樓都到宮裡唱過戲。唱好了,慈禧就降旨:“賞。”唱不好就“傳杆子”——用竹竿打屁股。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皇室中有不少自己會唱戲的,稱為“票友”。紅豆館主(溥侗)就是一代名票。不但“文武昆亂不擋”,除了武生、花臉,還能唱青衣。不少京劇名角都向他請教過。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愛新覺羅溥侗

北京有很多旗人(滿族)。旗人不治生業,不種地,不會手藝,不做買賣,只是按時去領皇糧,叫作“鐵桿莊稼”。他們的本事就是玩,玩得非常講究,非常精緻。架鷹,逮獾子。玩鳥,各種鳥,有聽叫的,有觀賞的,有打彈的——包括玩鳥籠、鳥食罐。玩鼻菸壺,瓷的、瑪瑙的、“內畫”料器。鼻菸壺只是把玩,並不真的裝鼻菸。一隻名貴的煙壺一裝鼻菸就毀了。玩蛐蛐,玩蟈蟈……

蟈蟈養在葫蘆裡,隨時在懷裡揣著。

瓠器(葫蘆)作為玩意兒擺設大概是清代以後的事。在葫蘆長成之前外面套了木刻的模子,讓葫蘆依著模子長,可以長成長方的、四稜的、八角的、三代彝器樣子。葫蘆外殼有各種圖案,也都是在模子上摳出來,讓它照樣長的,不是用刀刻的。

民國以後,再無皇糧可領,“鐵桿莊稼”倒了,旗人大都敗落了下來。但是他們都還保留著旗人的生活習慣。喝黃酒要吃紅白豆腐(燉肉只能喝白酒)。吃炸醬麵要有十幾樣“菜碼兒”,頂花帶刺的嫩黃瓜、青豆、小蘿蔔纓兒……吃一碟水疙瘩絲,也要切得頭髮那麼細。

旗人是可以看出來的,他們大都是瘦高個兒,窄長臉,眼細而長。“高帝子孫多隆準”,皇室的“舊王孫”大都是高鼻樑。

西山住過兩個有名的旗人。

一個是曹雪芹。曹雪芹的故居究竟在哪裡,沒有人說得準,但他在西山住過是可以肯定的。曹雪芹晚年很窮,“舉家食粥酒常賒”,但是他在這樣清貧的生活中,還能“著書黃葉村”,寫出了《紅樓夢》這樣不朽的名著,真是了不起。在八大處山莊一帶走走,說不定腳下曾是曹雪芹散步過的小路。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另一個名人是畫家溥心畬,他畫山水多,與張大千齊名,並稱“南張北溥”。他的畫常自署“西山逸民”。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古鐘和古松

長安寺裡花木深,

松葉尖尖硬似針。

長樂鐘聲猶未盡,

悠悠餘韻入禪心。

長安寺始建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初名善應寺,清康熙十年(1671)重修。清代曾任禮部尚書的龔鼎孶所撰碑文稱長安寺“規模宏麗,表表傑出”。寺裡有兩件珍貴的文物:兩棵白皮松。一對古銅鐘。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白皮松是常綠喬木,葉三針一束,粗硬,摸起來扎手。特點是外面的樹皮老後,即成片脫落,露出內皮,顏色如新割的鉛,故又稱“鉛松”。內皮若雲斑,很美。北京有不少棵白皮松,但樹齡比長安寺更老的,似很少。這兩棵白皮松是元代所植,至今已有六百年了。白皮松是中國特產,別的國家沒有。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鍾是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所鑄的“御鍾”,算來已有四百年了。“萬曆二十八年”是鑄在鐘體上的,不會有錯。鍾現在敲起來聲音還很渾厚悠遠,好像這四百年對它沒有什麼影響。

面對古鐘、古松,會令人想起時間的飛逝,生命的修短,想起不朽,想起永恆。不同的遊客會生出不同的感慨,但一般都不會無動於衷。

四百年前鍾,

六百年前松。

手撫白皮松,

來聽古銅鐘。

鐘聲猶似昔,

松老不中空。

人生天地間,

當似鍾與松。

榮名以為寶,

勉立膚寸功。

解得其中意,

物我皆不窮。

虎山杏海

長安寺後有山,不高,山形似伏虎,名曰虎山,亦曰虎頭山、虎頭巖。山前有一片杏樹,約有千株。杏花本沒有什麼好看的,但一千棵杏樹,都開了花,那可是很壯觀了。杏花色紅而淺,但深淺亦有層次。遠望一片淺紅的海,如雲蒸霞蔚,使人目眩神移。杏花易零落,偶有微風,便紛紛揚揚落下細碎的花瓣,從杏林走過,頭上、肩上都會蒙了一層,真是“拂了一身還滿”。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山裡人栽杏樹可不是為了看花,是為了讓它結杏兒的。春末夏初,杏兒次第成熟,住在一處的人可以接連不斷地吃到各種品種的杏兒:麥黃杏、香白杏、杏兒吧嗒……都是樹熟,即在樹上熟透了的新鮮杏。這樣的杏,是在城裡水果攤上買不到的。北京人還有一個習慣,買大香白杏一籃,選出個大體圓的,放在大白瓷盤裡,置於條案上,不是為了吃,是為了聞香。屋裡有一盤香白杏,隨時隨刻,都散發出一陣一陣甜香。外地人在一處閒住者,不妨也仿老北京一樣,在客廳裡“供”一盤香白杏,享受一下北京的甜香。

有的杏不是為了吃它的“肉”,而是要取其杏仁。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北京杏仁的吃法有:五香炒杏仁、鹽煮杏仁、杏仁茶(與米漿同煮成糊)、杏仁豆腐(杏仁漿凝結,切薄片,下菠蘿汁,是甜菜)。寓居一處的南方人都不妨嘗試,用廣東人的說法,是“好嘢”!

野餐

野餐得野趣,

山果佐山泉。

人世一杯酒,

浮生半日閒。

西山隨處可野餐。

由一處至二處,遊人極少停留,住一處者到這裡野餐,最為方便。

一處至二處之間,無喬松大樹,只有一些紫穗槐之類的灌木,但亦有野趣。

野餐不宜豐盛。最好帶一笸籮新棒子麵貼餅子,幾塊“大醃蘿蔔”,葷菜也以最平民化的蒜腸、粉腸、豬頭肉為好。胃口好的,帶兩隻德州脫骨扒雞也無妨。天福的醬肘子也對付。要帶幾瓶礦泉水。酒,“二鍋頭”就行了。XO人頭馬當然不錯,但跑到西山這樣的野地方喝XO,不對景。

一、二處之間無果樹,但滿山遍野有很多酸棗。自己去摘,一會兒的工夫,就能摘一大堆。西山酸棗,粒大味甜。主要是:新鮮。手摘的野果,吃起來,別有滋味。

西山榛莽叢草中多蟈蟈。蟈蟈肥大多子,大肚,故稱“大肚蟈蟈”。捉大肚蟈蟈幾十個,折枯樹枝一堆,點火,把蟈蟈投入,不一會兒,即燒熟。這是放羊孩子的吃法。燒蟈蟈,蘸鹽花,喝二鍋頭,就貼餅子,人間至味!

後記

門對清風,戶繞流泉。

梵宇為鄰,桑麻可話。

子貢生涯,陶朱事業。

既隱於市,亦隱於山。

人在圖畫之中,神遊紅塵之外。

居此福地,宜登壽域。

編是書迄,聊貢餘言。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截止目前,北京閱讀季“夏閱山”活動已有十餘家機構加入,我們2018年夏季閱讀大趴的隊伍又壯大了~這些機構包括(排名不分先後):

1、人民文學出版社

2、商務印書館

3、北京出版集團

4、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品牌

5、化學工業出版社

6、中國工人出版社

7、北京全景地理書業有限公司

8、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9、人民郵電出版社“圖靈新知”品牌

10、聯合天際(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未讀”品牌

11、北京青橙文化有限公司

12、北京聯合天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13、後浪出版公司

14、磨鐵圖書出版公司

15、北京市皮卡少兒中英文圖書館

16、中國新聞書店

17、大地童書館

18、北京博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19、北京玖達天成諮詢有限公司

20、東方出版社

21、藝綻

“夏閱山”主題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每週四北京閱讀季微信公眾號集中預告。集親子、博物、名家、好書於一體,專屬於夏日的清涼解熱良方,不信來看~

夏夜閱山,觀己品仁。北京閱讀季“夏閱山”活動,期待與你一起為大家帶來一個最難忘的夏天!

夏阅山丨点击查看皇室早餐菜单+西山野餐教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