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黃車大步走向世界,也成了一面看透我們自己的銅鏡

跟著“同享經濟”概念的熾熱,在數十億元本錢支持下的ofo小黃車已進入全國上百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傍邊。令人驚訝的是,這一“商業奇觀”的締造者是結業未久的90後大學生。作為ofo的創始人,年僅26歲的戴威現在已身家過億,在一次到會博鰲亞洲論壇時,被業界稱為最年輕的企業家。ofo創始人兼董事長戴威。憑仗一部簡略簡便的“小黃車”,ofo現在已取得融資超越6.5億美元(約合44.78億人民幣),估值20億美元(約合137.76億元人民幣),並將事務拓展至海外20個國家,變成國內外社會各界的焦點。12月7日,ofo小黃車宣佈入駐法國巴黎,正式進入全球第20個國家,提前完成出海目標。目前ofo已在全球超250座城市開展運營,其中海外城市超50座,總計投放10萬輛共享單車,為海外用戶累計提供超過1000萬次騎行服務。與國內搜索類、通訊類產品在國外侷限於華人圈使用的情況有所不同,ofo的海外用戶群體中當地用戶貢獻的訂單佔比超過99%,這代表ofo在海外市場中的本地化效果良好,在海外用戶群中有不錯的接受度,也意味著ofo已經走通了海外獲客渠道、賬號體系和支付方式等各方面鉗制,在業已穩定的全球互聯網格局中又殺出一條新路。從學校創業項目到“商業奇觀”,北大高材生戴威閱歷了啥?想把ofo打形成偉大事業的他,又怎樣面臨一次次的創業危機?從差點餓死到差點撐死創業初期,戴威是位“騎行狂人”,酷愛自行車的他以為騎行是瞭解國際最佳的方法,因此在結識了學校裡“騎行協會”社團的同學後,不久後就想到了創業。但是,首次創業時戴威從騎行旅行的視點動身,終究以失利告終,這次創業戴威融資了100萬,到封閉項現在,公司賬戶上僅有400元。著手創業時,他問過身邊的老師、同學、兄弟,卻簡直沒人看好這個項目,但他仍是堅持去做,不僅拿出了15萬元自個積儲來創建公司,還“東拼西湊”前後向出資人借了600萬元,擔負如此鉅額的債款,戴威供認其時心裡忐忑。跟著項目遭到師生們的認可,ofo的訂單數也在與日增加,其時ofo因出資組織不看好,融資困難,為了採購新車擴展商場,靠著借來的600萬元,戴威勉強度過了2015年,而直到2016年1月,他與聞名出資人金沙江基金合夥人朱嘯虎碰頭後,才開始真實的搭上了本錢的“快車道”,取得資金不斷進行張狂的擴大。創業短短兩年,到2017年4月,ofo已進行了8輪融資,眾多出資組織自動找上門來,ofo還需求從中進行選擇,現在融資金額已超越44億,鉅額資金的湧入乃至讓ofo“差點撐死”,這與開始戴威拜訪數十家出資組織而不得分毫構成鮮明對比。據媒體報道,具有ofo約36%股份的戴威或已坐擁數億身家。每天被破壞的單車數以萬計小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成為了國民素質的照妖鏡。人們越來越習慣於騎著單車去地鐵、商場、公司,共享的生活方式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了部分群眾的出行方式。但遺憾的是,共享單車的出現,帶來的不僅僅是便捷,還有被放大的罪惡人性,每天被破壞的共享單車數以萬計,而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認為破壞。不論是"仍共享單車"也好,“倒賣”也罷,看到這些現象,在氣憤心痛之餘,我們也要思考什麼導致了這種亂象,又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小黃車呢?如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不斷出現各種新生事物。小黃車就是新興產物之一,它在方便大家的同時,有些人也做了些不規範的使用行為。我們對待這些人更多的要給予寬容,處罰不是目的,還要加強輿論宣傳力度,讓大家做到既方便自己又方便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